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跨国公司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跨国公司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跨国公司现状分析及展望
[摘要]
在全球化的趋势,国际业务正在经历一个繁荣的时期。

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竞争的分享全球市场的进入国外市场。

选择正确的市场进入模式的关键是一个公司的国际业务。

已经有许多研究策略的进入外国市场。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入世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迅速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与其他国家跨国公司相比,中国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殊的背景,所涉及的问题较多。

本文结合跨国公司市场进入的主要理论,主要选取了中国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动因和市场进入方式等问题,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中国跨国公司;市场进入动因;市场进入方式
一、中国跨国公司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有了显著的发展,对外投资主体不断优化,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及金额不断扩大,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了跨国经营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出口的成效显著。

中国跨国公司的主要类型有四类: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中小型
企业。

其中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具有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经营的优势是:有外贸经营权;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

中小型企业。

主要是乡镇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

二、中国跨国公司市场进入动因分析
一般说来,跨国公司在考虑走出国门之前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因而其在本国生产成本已有一定的优势。

跨国公司在目标国生产成本,企业在目标国投资办厂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生产成本相对于未来发
展有足够盈利空间。

同时,选择的目标国出口与本国有良好的贸易往来关系,在如运输,保险,关税等费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1.外部动因
(1)社会经济发展。

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日益上升,竞争力大为增强,而外国子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下降。

总体来讲,我国资本的流出随着gnp 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扩大。

海外并购作为对外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必然随着对外投资的不断扩大而日益增加。

在近几年间,尤其是从2006年起,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总额持续上升。

(2)出口规模的扩大。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迅速,意味着有较大规模的海外市场,以这些现有的海外市场为依托,从出口转向当地生产,这样一来可以降低风险,二来成功的几率也较大。

那么跨国并购作为对外投资主要的方式,其规模和速度也会随着一国出口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2.内部动因
(1)获取战略性资源。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我国目前多数企业以贴牌生产为主,并购不仅可以在短期内让企业获得东道国品牌,而且通过宣传并购事件本身也可以扩大公司影响。

有些企业希望通过竞购获取这些行业的核心技术,从而弥补自己技术上的“短板”。

(2)拓展海外市场。

通过跨国并购,既可以依靠目标企业的效应优势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还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稳定、系统的销售渠道为本企业产品开辟跨国市场,迅速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3)规避贸易壁垒。

通过并购国外当地企业,利用原产地规则,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就可以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开辟新市场的目的。

三、中国跨国公司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跨国公司现今发展依旧不成熟,面对知名跨国公司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压力,中国企业却因经营规模较小、管理机制落后、研发创新能力低下、起步较晚且起点较低等原因而处
于被动地位。

无论是从产业优势还是企业自身实力看,我国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仍处于初级阶段,是获取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学习阶段。

这种初级阶段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经营会有所“失”。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陆虽然已有数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但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集团总部只是管理部门,只“大”不“强”。

四、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建议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微观主体,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作为一个处在转型、发展中的国家,我们也面临着发展什么样的跨国公司的选择。

(1)合理定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

对与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没有相对富裕的资本、技术禀赋,也没有值得内部化的特定产业(或企业)资产等优势。

“学习型”的国际化经营才能加快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累积过程。

(2)实现企业制度的国际化。

一方面,应通过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学习当今国际上现代跨国企业制度;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企业制度以及配套的外部环境等构成的系统,顺应企业国际化的趋势,形成与国际化经营相关的一系列重要机制。

(3)制订跨国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综合性、多功能、国际化经营的跨国企业集团。

把跨国公司的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制订中长期发展目标,国家实施重点倾斜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

(4)鼓励各种企业参与跨国经营,完善相关政策。

鼓励有实力、有优势(管理、技术等)的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国门,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手段进行间接管理,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管理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珍晨妮,中国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方式研究,2009
[2]赵淑荣,轮中国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战略,公共经济中国行政管理[j],2007
[3]王利华,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