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分期
T2 肿瘤限于前列腺 T2a 肿瘤侵犯前列腺一叶的一半或更少 T2b 肿瘤侵犯前列腺一叶,多于一半 T2c 肿瘤侵犯前列腺的两叶
分期
T3 肿瘤侵透前列腺包膜
T3a 单侧或双侧包膜外受侵
T3b 精囊受侵犯 T4 肿瘤固定或侵犯精囊外的其他邻近结构 如膀胱颈、膀胱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或骨盆。
前列腺癌
(prostatic cancer)
南方医院放疗科
任陈
男性: 发病率最高 病死率居第二
初诊时各期分布
各期5年生存率比较
流行病学特点
前列腺癌是常见于老年男性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在欧美男性中发病率较高; 我国发病率较低,但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有增加趋势; 85%的临床前列腺癌发生在65岁以上,<40岁极少发病; 80岁以上的人群前列腺活检或尸检,3/4有癌变。
诊断与鉴别
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酸性磷酸酶:预测病变变化和判断预后★★ 碱性磷酸酶:骨转移瘤★★ 前列腺癌活检★★
经直肠针吸活检:80~95%
会阴部针吸活检:70~80% 经会阴病理切检:>96%
浅表淋巴结切检
尿液、前列腺液细胞学检查 膀胱镜检查:晚期可见输尿管梗阻★★
分期
N 淋巴结分期
区域淋巴结:真骨盆淋巴结指髂动脉分叉以下的盆腔淋巴结,
包括闭孔、髂内动脉、髂外动脉、骶前淋巴结 区域外淋巴结:超出真骨盆,包括腹主动脉旁、髂总、腹股 沟、锁骨上和颈部淋巴结。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区域内淋巴结侵犯
分期
M 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M1a 区域外淋巴结转移
M1b 骨转移
M1c 其他部位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
T1a G1 N0 T1a G2,3-4 T1b,1c T2 T3 T4
Ⅰ Ⅳ


N1
因素
分期 T2
淋巴结阳性率(%)
25
T3
Gleason评分 2~ 4
60
15
5~ 7
8~10 肿瘤大小(cm)
40
60
各种因素对 淋巴结转移
其他:鳞癌,移行上皮癌等。
非上皮来源
脂肪肉瘤、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
病理学
Gleason病理分级
分化程度+肿瘤的在间质中的生长方式
2~4分为高分化腺癌 5~6分为中分化腺癌 7~10分为低分化腺癌 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7~10分,肿瘤非激素依赖性比例较大。
临床表现
症状
Beacon® 电磁发射器和接收器
Calypso® 4D 定位系统
Radiation beam
Radiation beam
设野外
bladder prostate urethra rectum
探测器
无定位系统监测,由于靶区 位移,肿瘤在射野外
应用Calypso® 4D 定位系统, 靶区始终在射野内
THANK YOU!
靶区位移
不同治疗日,肿瘤靶区的位移
靶区运动,偏离了照射区域
Calypso® 4D 定位系统
又名体内的GPS定位系统
植入Beacon® 电磁发射器
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
通过接受的靶区运动的数据引导治疗,可精确到毫米
最常应用于前列腺癌,目前也应用于肺
局部治疗 后复发率
治疗建议
局限期中危(预后中等)
T2b-2c,Gleason7, PSA 10-20ng/ml 预期寿命<10年 预期寿命=10年 局限期高危(预后不良) T3-4,Gleason8-10, PSA>20ng/ml 局部晚期N1(预后不良) 转移性M1 CRT/IMRT+激素治疗 CRT/IMRT+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或化疗 34-60% 观察;CRT/IMRT,±组织间照射,或 根治性手术±盆腔淋巴结清扫 CRT/IMRT,±组织间照射,或根治性 手术±盆腔淋巴结清扫
IMRT
更好的保护直肠、膀胱 安全提高放疗剂量 保存性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近距离放疗
在超声/CT/MR引导下,放置放射源
I-125, Pd-103
质子放疗
其独特的 生物学特性 物理学特点
较光子线 有更好的 治疗效果
质子放疗
简单的射野亦能得到高适形度的剂量分布
放疗并发症及后遗症
急性和晚期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 毒性与放疗剂量和放疗野大小成正相关; 化放疗同步可加重毒副反应。
显高于祖籍所在地居民。
解剖学
淋巴引流
第一组:髂内动脉→髂外淋巴组 内侧链:闭孔神经淋巴结,是前列腺癌转移的第一站★★★ 第二组:前列腺背侧→骶侧淋巴结→髂总淋巴结 第三组:膀胱旁淋巴结→髂内周围淋巴结
解剖学
直接侵犯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
病理学
根据上皮来源和基质细胞来源分为两大类: 上皮来源 腺泡上皮的腺癌: 97%
<2.5
2.5~7.9 9.0~18 PSA(ng/ml) <10 >10
5
35 70 极少或阴性 63
率的影响
前列腺癌的预后分组和治疗原则
预后分组及定义 局限期低危(预后好)
T1-2a,Gleason2-6,PSA<10ng/ml 预期寿命<10年 预期寿命=10年 6-20% 观察;CRT/IMRT,或粒子植入 观察;CRT/IMRT粒子,植入或根治性 手术±盆腔淋巴结清扫
照射剂量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量效关系
照射剂量
根治性放疗:低危病人:73-79 Gy
中、高危病人:76-80 Gy
高危病人还需盆腔淋巴结:54-56Gy
二维放疗
3DCRT
高能X射线
质子放疗 常规分割 低分割
放射技术的进步
IMRT IGRT
提高靶区剂量
治疗获益
减少放疗副反应
IMRT
提升靶区剂量>75GY 逆向计划 降低正常组织受量
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需要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技术 外照射:二维放疗 →→3DCRT→→IMRT→→IGRT 近距离放疗 质子放疗
照射范围
原发灶外放1.0~1.5cm 上界:膀胱底部 两侧界:直肠指诊确定 下界:直肠指诊确定
布野原则
小而不漏。根据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确定 尽量采用CT模拟定位,是确定照射野的首选方法 靶区运动
影像学检查
分期
TNM分期,美国抗癌协会(AJCC)2002年 T 临床原发肿瘤 T1 病理学发现癌细胞,临床和影像学未发现肿瘤 T1a 切除前列腺组织中病理发现癌,癌体积≤所切前 列腺组织的5% T1b切除前列腺组织中病理发现癌,癌体积>所切前 列腺组织的5% T1c:PSA升高,前列腺活检穿刺证实有癌
5年生存率比较
病因学
种族易感性,黑人发病高于白人,黑人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
几率是白种人的1.3~1.8倍,预后较差。中国本土发病率是
美国的1/30。
遗传易感性,父兄有前列腺癌病史者,前列腺癌患病风险高
于正常人群3~4倍。
雄激素水平和雄激素受体有关。
环境、社会及饮食等因素有关。在美洲的亚洲移民发病率明
早期:与前列腺增生相类似
尿急
尿频 夜尿增多 尿等待 。。。。。。
临床表现
症状 早期症状
晚期转移癌症状
一般症状 体征
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质地变硬,伴有结节及中央沟消失
转移癌体征
诊断与鉴别
病史、症状、体征(指诊)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血清PSA正常参考值0~4ng/ml,应根据年龄和种族进 行调整。 前列腺癌游离PSA低,总PSA高,而良性前列腺刚好相 反。通过计算游离和总PSA的比值,可鉴别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