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区域农业发展
一、选择题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
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均耕地多
B.高速铁路的建设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3.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铁路运输
C.生产水平
D.市场需求
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①②③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
A.草地、林地、耕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林地、耕地、草地
D.草地、耕地、林地
5.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
A.冬季风
B.地势
C.天气
D.纬度
6.图中④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
①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凌汛现象③地势低平④河网稠密⑤夏秋雨多⑥地下有冻土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
③④⑤⑥
下图为我国某省春季平均气温(℃)分布图。
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图中甲区域(阴影区域)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B.地形、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地形
D.纬度、地形
8.春季气温变化会影响该省农作物的( )
①产量②熟制③品质④种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春季平均温度升高可能导致该省( )
A.洪涝灾害增多
B.林火灾害增多
C.凌汛时间增长
D.病虫害减少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小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的左下角有一实线为我国春小麦与冬小麦在地域上的分界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降水
D.热量
11.东北小麦比南方小麦营养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是
A品种优良,精耕细作
B.生育期长,光照充足
C.生长期长,日温差大
D.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黑龙江是中国第一产粮大省。
该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省,正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向“健康大厨房”的转变,其绿色产品远销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
(1)比较冬季A、B两地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描述图示区域内山地及平原等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3)分析黑龙江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4)对于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发展,有的专家持反对意见,有的专家则大力支持,请阐述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菠萝具有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的特性,以年均温24—27℃、年雨量1 000—1 500毫米生长最为适宜。
下图为中国菠萝主要种植省区示意图。
(1)说出我国菠萝主要种植省区的简称,分析其菠萝种植有利的气候、地形条件。
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其菠萝产量占全国菠萝总产量的40%以上。
下表为徐闻“菠萝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措施一览表。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徐闻县“菠萝经济”的发展措施进行评价。
(3)指出徐闻县菠萝种植易遭受的气象灾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1.B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南方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大量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导致南方粮食产量下降;而北方城市化程度较低,粮食种植面积较大。
故出现了粮食供给与运输的变化。
2.A 借鉴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知识可知,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
人均耕地多是东北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
3.B “北粮南运”说明南方有市场需求、北方有粮食供应。
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运力不足。
4.D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①位于我国内蒙古草原东端、大兴安岭西侧,为典型的温带草原;②位于松嫩平原核心地带,为耕地;③位于长白山山地,为林地。
故本题选择D。
5.B 甲地等温线向南凸出,表示本地年平均气温比邻近地点偏低。
结合东北地形地势分布,可以得知甲地为小兴安岭,地势高,使得气温偏低,故本题选B。
6.D 图中④处是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所以气温低,蒸发弱,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之一,故①正确。
松花江自西南流向东北,在秋季时下游先结冰,春季时下游后融冰,凌汛影响了江水入海,使得地表积水,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之一,故
②正确。
这里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江水入海不畅,也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之一,故
③正确。
我国东北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
在晚秋、冬季和初春时节多冻土,大量水分残留在地表,所以⑤⑥都是形成沼泽的条件。
故本题选D。
7.D 阴影区域等温线数值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且比同纬度低,据此推知其主要影响因素。
8.B 气温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9.B 春季平均气温升高,使林区枯枝落叶干燥,容易引发火灾。
10.D 结合图示信息知,实线南北纬度位置的差异,使得冬小麦和春小麦分布于不同地区,二者在地域上的界线主要受热量的影响。
11.B 东北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生长期短,但作物生育期长,加上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所以东北小麦营养价值高。
12.答案(1)A地气温低于B地。
原因:A地位于寒冷的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低;B地位于背风坡,气温较高。
(2)大兴安岭位于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松嫩平原位于中部,地势平坦;小兴安岭位于东部(或东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
(3)污染小,环境质量优良;冬季受寒潮影响,病虫害少;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
(4)支持。
理由: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交通便利;相关机械工业发达;产品市场广阔;将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粮食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
反对。
理由:原料玉米的价格较高;产品价格较低;产业加工链条短,经济效益低;产品趋同;玉米深加工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
解析(1)A、B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主要是受冷空气影响的差异,A地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故气温低。
(2)地形区分布特点,即各个地形区位于该区域的大致方向及走向。
(3)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影响农作物品质的主要是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土壤、地形、气候、水源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所属理由支持其观点即可,支持(不支持)理由可从就业、经济效益、产业链、产能、市场等方面来表述。
13.答案(1)分布:滇(云)、桂、粤、闽、琼。
条件:纬度低,热量充足;位于季风区,距海近,降水丰沛,满足菠萝生长的需要;地表崎岖,排水良好。
(2)打造品牌,提升菠萝产品知名度,扩展市场;对菠萝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发展多种经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加就业;下脚料、叶渣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
(3)易受台风、低温冻害、旱涝灾害的影响。
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育、推广优良品种等。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说出我国菠萝主要种植省区的简称。
从热量、降水等气候条件、从地形对排水影响说明菠萝种植有利的
气候、地形条件。
第(2)题,从塑造品牌、拓展市场、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对徐闻县“菠萝经济”的发展措施进行评价。
第(3)题,结合徐闻县所处地理位置判断其菠萝种植易遭受的气象灾害;并从加强监测和预报、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育、推广优良品种等方面提出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