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材线虫病防控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保护我区森林资源,保障林业及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法律法规和
《X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X区X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控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林业基本情况
X区下辖4个镇、1个国有林场、2个国营农场、6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共有马尾松林9933亩,占有林地面积的6.7%,主要分布在X国有林场和浦X镇、X镇。
近年来,受持续高温天气、松墨天牛等因素影响,各地松枯死木数量增加。
经过几年的林分改造和综合治理措施,松枯死木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但松材线虫等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侵染破坏的风险仍居高不下。
(二)疫情发生情况
X年秋季普查我区共调查松林面积9933亩,发现松枯死木23株,其中:自然因素致死或濒死的12株,人为因素致死的2株,原因不明的9株,经取样镜检未发现松材线虫病。
对比X年秋普数据,枯死木数量有所下
降。
(三)上一年度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1、全面完成松枯死木清理工作。
我区成立了一支除治专业队,专门负责清理松枯死木工作。
同时,制定松枯死木除治方案,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DB35/T1451-X)技术要求进行清理,GPS每株定位,做到“发现一棵,清理一棵”。
X年全区全年清理松
枯死木103 株,清理率100%。
采伐松木的伐桩均控制在5 厘米以下,松木及枝桠全部进行焚烧或装袋药物熏蒸处理,松木与伐桩除害处理率100%。
2、挂设诱捕器50 个,与护林员签订监测协议,确保按时更换诱捕药物,全年共诱捕天牛1082只。
3、施放白僵菌粉炮4000 粒,防治面积691 亩。
X年秋季普查我区共发现松枯死木23株,主要分布在浦X镇和X 镇,较X年的秋普数据,松枯死木发生呈现下降趋势。
二、防控目标
X年防控目标:加强预防,巩固成果,防止疫情入侵。
全面完成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全区松材线虫病监测覆盖率100%,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并及时处置。
三、防控类型区划
一)划分单位:以乡镇为基本单位。
(二)根据防控区类型的要求,根据历年秋普数据及实际情况,将浦X 镇划为重点防控区,其他有马尾松林分布的乡镇、场(X镇、通X街道、X 林场、五峰农场)划为预防区。
四、防控任务及技术措施
X年防控任务:按要求做好松材线虫病春秋普查和季度调查工作,
充分发挥各乡(镇)村监测点的监测作用,进一步强化松枯死木鉴定、清理工作,做到“发现一棵,清理一棵” 。
用白僵菌对出现枯死木(691 亩)的小班进行防治,同时挂设松墨天牛诱捕器,有效降低松墨天牛虫口密度,最大限度减少病害自然传播机率。
1、清理枯死木。
对全区范围内的所有松林枯死木进行清理。
处
理技术措施是:枯死木伐除后主杆及1cm以上枝桠采取不下山就地销
毁,采用“现砍现烧”或熏蒸或用挖坑掩埋等办法集中销毁;伐桩低
于5cm经剥皮处理、喷药、用塑料薄膜包扎后覆土。
2、挂设松墨天牛诱捕器:在浦X镇、X镇、X林场挂设诱捕器
50 套。
诱捕器下端应离地面1.5 米左右,放置点应选在空气流通处,与护林员签订监测协议,确保按时按要求更换药芯,并收集松墨天牛成虫,对松墨天牛实时监测并诱杀其成虫。
3、白僵菌防治:在5-6 月期间每亩施放3 个粉炮
4、检疫监管:加强松木检疫管理,加大检疫执法力度。
根据省、市上级主管部门部署,联合区执法大队、森防、林政、公安等有关执
法部门力量联合打击违法违规调运、加工、经营、使用松木及其制品的行为,有效防止疫情传入与扩散蔓延。
5、调查监测:根据上级要求由各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组织开
展松材线虫病春秋季普查、季度调查与月巡查工作。
6、督查指导:对春秋季普查情况及松枯死木清理情况开展督查
指导与总结,并制定下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
五、防控工作进度安排
1、制定防控方案。
X年11月底,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辖区
实际情况,完成防控方案的制定工作。
2、加强疫情监测。
X年12月-X年10月底,按要求做好松材线
虫病春秋普查和季度调查工作,充分发挥各乡(镇)村监测点的监测作用,确保松枯死木“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3、综合防控措施。
X年5月-X年6月,用白僵菌对有枯死木分布的马尾松林进行预
防性防治。
X年3月底-X年10月底,挂设松墨天牛诱捕器,开展媒介昆虫监测
4、其他工作措施。
X年11月-X年11月,①加强对辖区内松木加工运输管理,协调市区两级执法支队(大队)、森防、林政、公安等有关执法部门力量联合打击违法违规调运、加工、经营、使用松材线虫病疫木及其制品的行为。
②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
松材线虫病的严重危害性和开展预防除治工作的重要性,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提高领导和群众对松材线虫病预防与除治工作的认识。
X年2月、8月,结合我区护林联防会的召开,开展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区护林员队伍的对松材线虫病的监测、调查水平。
③开展松枯死木清理工作,“发现一棵,清理一棵”。
严格按操作规程清理,伐除的所有松木采取不下山就地熏蒸或就近集中烧毁的方式处理。
6、督查指导与检查考核。
X年4月、10月,组织相关部门对春秋季普查情况及松枯死木清理情况开展督查指导,做好防控工作的自查和总结,准备接受省市检查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
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
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治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协调除治工作。
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
责任机制,明确防治责任,严格按照预案扎实开展工作。
区农林局负责预案制定、统筹协调各部门、技术指导与除治质量的检查验收,各乡镇政府落实防控主体责任,负责本乡镇枯死木清理、各防控措施落实与防控配套资金落实等工作。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除治水平。
加强森防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林业站森防检疫技术和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扶持发展本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创新机制,推行政府购买防治服务,强化管理,确保防治质量。
3、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工作开展。
为保障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建立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补助及市级配套的资金投入方式,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防控需求。
4、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识别、除治松材线虫病的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干部和群众对松材线虫病预防与除治工作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防控意识。
5、加强联防联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边界区联防联控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落实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召开联防联控会议,加强防控情况互通报,搭建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平台,保障边界区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二)药剂药械
选用合格、有效的防治药剂和药械。
1、防控机具:油锯2台、诱捕器50 套;
2、防控药剂:引诱剂500 包、白僵菌粉炮4000个。
3、其他材料:厚度0.8mm以上的专用塑料袋3000个、农用编织袋2000 个。
(三)人员保障
1、防治作业人员应是具有资质的防治专业机构人员或经过培训合格,能够熟练地使用和维护森保机械,掌握安全施药和松材线虫病防控基本常识的人员。
我区的枯死木清理工作由区专业除治队进行清理。
2、防治管理人员: 区农林局成立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日常防控工作的开展,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严英俊(区农林局局长)副组长:周长保(区农林局副局长)戴小青(森林公安分局局长)成员:张翔东(天峰森林派出所所长)陈文琴(区森防检疫站站长)曾长明(区林政资源站站长检疫员)邹庆华(区绿化办副主任)
王郑裔(区营林股股长检疫员)
胡乾(区资源站站长)
周琳(区科技站站长检疫员)李文斌(区林业执法大队队长、浦X 林业站站长)
(四)松木流向
我区X 年无松林改造计划,枯死木清理全部就地处理。
如有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新发生疫情林分改造、正常商品性采伐需采伐松木的,应由各辖区林业站或国有林场指定专人全程监管,于10 月至翌年3 月,运输松木到指定的定点加工企业。
对于采伐后无法按时完成运输的,应由各相关单位(个人)及时采取原地烧毁或者熏蒸等补救措施。
七、经费保障
参考我区人工费用,根据任务和各项具体技术措施所需资金进行测算,X年我区松材线虫病防控经费预计需要12.1万元(附件5)。
其中:
1、疫情监测费0.1987 万元,用于春秋季普查工作人员补贴及相关费用;
2、清理枯死木费用1.16 万元;
3、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费用1.382 万元;
4、挂设松墨天牛诱捕器费用4 万元;
5、疫木监管、检疫执法等费用5 万元;
6、防治管理费用0.3582 万元,用于防控规划编制、督导、检查验收、考核等。
所需资金积极向上争取专项经费补助,不足部分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和从我区回拨的森林植被恢复费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