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仓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摘要——该智慧仓储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智慧仓储企业882家,从业人员44100人。
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智慧仓储产值118799.86万元,较2016年99314.38万元增长19.62%。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53867.67万元,较去年47339.55万元同比增长13.79%。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和战略的实现,有4个重要的基点。
一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二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构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创新;三是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实现制造业发展的动能转换;四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开放的环境下开展公平双赢的国际合作,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为世界制造业的变革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制造2025》强调,在开放的环境下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调动制造业自身的积极性和活力,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的提高。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深入理解这一判断,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是全面理解、认真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基础,对于“十三五”时期把握战略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外部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
面对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二、宏观产业政策1、为落实《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目标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12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了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将遴选出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并通过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
2、“中国制造2025”将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新机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曾表示,有色金属行业要瞄准“低品位”矿山开发、扩大有色金属应用等技术需求,持之以恒开展技术联合攻关。
一是依靠创新驱动,推进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二是大力开发智能产品、智能材料,为集成电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行业的融合,特别是与新生产方式、新商业模式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1、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延续稳中向好趋势。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4%;服务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1%。
消费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服务业继续发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成为中国经济保持韧性的关键所在。
中国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特征更加明显,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
从速度看,去年中国经济增长 6.7%,虽较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有所放缓,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位居前列。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但专家认为,我国经济正在稳定向上发展。
2、打造绿色供应链方面,我市将按照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利用绿色化、运营管理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的要求,以产业集聚、生态化链接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行园区综合资源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推进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供热、污染集中处理等工程项目,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本地区生产总值3240.15亿元,比上年增长8.2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21亿元,增长8.76%;第二产业增加值2008.89亿元,增长11.06%第三产业增加值972.04亿元,增长5.4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37亿元,同比增长6.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4.52亿元,同比增长10.20%。
国税收入325.38亿元,同比增长8.39%;地税收入亿元80.81,同比增长10.73%。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7%。
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86%,衣着上涨1.17%,居住上涨0.8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65%,医疗保健上涨1.0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78%,交通和通信上涨0.77%。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23.54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73.32亿元,比上年增长5.58%。
规模以上AA、BB、CC、DD(含智慧仓储)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128.99亿元,增长5.13%。
AA完成增加值438.83亿元,增长5.86%;BB完成工业增加值344.66亿元,增长10.66%;CC完成工业增加值296.84亿元,增长6.26%;DD完成工业增加值108.91亿元,增长9.9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2.03亿元,比上年增长9.52%。
实现利润总额349.94亿元,比上年增长5.16%。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22.69亿元,比上年增长8.66%。
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099.97亿元,增长11.4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2.72亿元,增长11.7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76.13亿元,同比增长10.6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677.24亿元,同比增长8.8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69.31亿元,增长6.54%。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18.92亿元,增长6.31%。
民间投资3442.37亿元,增长11.96%。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67.25亿元,增长11.77%。
重点项目871个,完成投资2873.43亿元,增长8.49%。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6.94亿元,比上年增长8.21%。
城镇实现零售额1197.59亿元,增长6.71%;乡村实现零售额406.76亿元,增长8.2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391.90,增长14.63%。
实际利用外资55913.41万美元,同比增长54.66%。
外贸进出口总值369.12亿元,同比增长52.63%。
其中,出口总值239.93亿元,同比增长56.76%;进口总值129.19亿元,同比增长50.88%。
(二)区域周边核心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坚持高点定位,重点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市场主导,统筹发展;高端突破,融合发展;多元推进,联动发展;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六大原则,实施“促创新、强载体、优引资、提服务”四大发展策略,制定了“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产值超3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4.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
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50家,亿元企业达到200家。
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力争达到2.5%,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0%。
到2020年,构建20条技术含量高、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志性产业链,优势互补、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框架基本形成。
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核两区”的空间布局,“一核”即以淮安市区和洪泽县北部地区为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核,包括淮安市区和洪泽县,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载体,也是带动市域乃至苏北更大腹地发展的集聚辐射中心;“两区”即向南辐射的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区,包括盱眙、金湖县城及马坝、旧铺、戴楼、银集、涂沟等镇,是承接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对接长江经济带的重点片区。
向北辐射的北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区,包括涟水县城、涟水机场产业园以及高沟、红窑等镇,是对接“一带一路”及沿海开发战略的重点产业培育片区。
第二章区域内智慧仓储行业发展概况一、智慧仓储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仓储业发展总体平稳,在改革中取得积极进展。
劳力密集度极高的物流业者为了因应庞大订单量及快速出货压力,势必得寻求缺工及节省劳动成本,并加快出货速度的解套方案,随着物联网、机器人、穿戴辅助装置与其他自动化技术应用比例越来越高,让现代化仓储呈现出极为不同的面貌。
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这一现实下,智慧仓储快速崛起,尤其是电商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碎片化的海量订单,使得依靠传统仓储管理和运作模式难以及时、准确进行处理,进而推动着仓储管理向自动化、智慧化发展。
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国物流业的崛起为仓储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外包需求的释放和仓储业战略地位的加强,未来智能仓储存在巨大市场需求,预计到2020年,智能仓储市场规模超954亿元。
2017年,国家密集发布的多项相关政策,促进了我国仓储行业智慧化发展。
2017年2月发布《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线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探索发展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2017年2月发布《快递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市场服务和行业监管中的应用。
2017年7月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智能物流,加强智能化装卸搬运,分掠包装、加工配送等智能物流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等。
二、区域内智慧仓储行业发展概况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智慧仓储企业882家,从业人员44100人。
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智慧仓储产值118799.86万元,较2016年99314.38万元增长19.62%。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53867.67万元,较去年47339.55万元同比增长13.79%。
2017年区域内智慧仓储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603.39万元,同比2016年32547.92万元增长12.46%;行业净利润13810.73万元,同比2016年12175.55万元增长13.43%;行业纳税总额20104.68万元,同比2016年17812.24万元增长12.87%;智慧仓储行业完成投资28129.44万元,同比2016年24711.80万元增长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