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中试卷带答案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过滤C .液体的量取D .稀释浓硫酸 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称与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A .Na 2CO 3纯碱碱B .NaHCO 3小苏打盐C .Na (OH )火碱碱D .CaO 熟石灰氧化物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铜、铝用于制作导线 D .汽油用于衣物除油4.下图为汞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汞的核电荷数为80B .汞属于非金属元素C .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D .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5.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热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溅落瓶底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 B.水 C.空气 D.石灰水7.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空气 B.氧气 C.食盐水 D.二氧化锰8.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A.电子总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9.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结块D.玻璃杯打碎10.下列四种化肥样品中,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A.硫酸钾 B.磷矿粉 C.氯化铵 D.硝酸钾二、填空题1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2)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结晶方法.(3)t1℃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t3℃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加入甲物质g;②降温到℃.12.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写出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 。
要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择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装置序号)。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 (填序号)。
①反应的条件 ②气体的密度 ③反应物的状态 ④气体的溶解性 13.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1)下表是KNO 3、NaCl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
①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20℃时,____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②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___________之间;③请写出一种将KNO 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从NaCl 溶液中得到NaCl 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下列实验和上述溶解度数据回答问题:(已知水的密度约为1g /cm 3)I .③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 ;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
Ⅱ.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A .25g B .(w+25)g C .(w+50)g14.(2012•南充)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铁、铜、棉花、聚乙烯塑料中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材料.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的是 .②铁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金属,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铁从铁的矿石中还原出来.请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炉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为了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完成该实验有多种方案,写出其中一种方案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5.新制Cu(OH)2与肼(N 2H 4)反应可制备纳米级Cu 2O ,同时放出N 2,向红色的Cu 2O 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容器底部仍有红色固体。
(1)生成Cu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Cu 2O 的化学计量数为2,其化学方程式为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奥运会田径比赛场上发令枪响后我们看到升起一股白烟,请你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基本类型是 。
17.现有 ① 冰水共存物 ②液氧 ③ 四氧化三铁 ④ 雨后洁净的空气 ⑤ 硬水 ⑥ 水银⑦高锰酸钾 ⑧氯化钾共八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 ,属于单质的有 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有 ________ 。
18.右图表示发生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1)反应前容器中有 种单质分子;(2)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3)由“”构成的物质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4)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粒子有 (填序号)。
①② ③④ ⑤ ⑥ ⑦⑧19.选择合适物质,将其序号填入对应空格中:A 铜绿;B 碳酸氢铵;C .氧气;D .氮气;E .二氧化碳;F .金刚石;G .高锰酸钾(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2)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划玻璃的是_______;(3)一种化肥,受热易分解_______; (4)紫黑色固体,常用来制氧气_______;(5)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以做温室气体肥料_______;(6)绿色固体,加热时变黑______。
20.(3分)向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若向过滤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
(2)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滤出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21.如下图A所示,取一个大烧杯,在里面装入约1/2的细沙;烧杯一边的细沙中,插入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将截取瓶底的大口饮料瓶做成简易漏斗,取三张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条,将一张干燥的和一张润湿后的纸条(润湿后仍为紫色)粘在简易漏斗的内壁,将另一张纸条润湿后,粘在简易漏斗的外壁,将漏斗插入细沙的另一边。
按下列各步骤继续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用以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集气瓶的容积与简易漏斗内容积相当)向漏斗内慢慢倒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填字母);A.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B.漏斗外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及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C.漏斗内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和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由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2)如图B所示,快速点燃两支蜡烛。
(3)如图C所示,将漏斗向上慢慢提起至下端高于烧杯口,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根据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22.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⑵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2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
(2)实验B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由此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
(3)实验C中红磷要过量,其目的是,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4.某同学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发现U形管的液面A处_________,B处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发现_____________。
该实验说明动物吸入_____ _,呼出______________ 。
25.如图所示,指出A、B、C处出现的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图中实验装置的目的是 。
(2)写出以下几处发生的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A : , 。
B : , 。
C : , 。
四、实验题26.(4分)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 3N 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 :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
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
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
27.如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2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 射 器(1)实验室用A 、B 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B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1 ;B 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 2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