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健康教育参考资料
注:可选用
一、精神病复发的早期症状
1、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容易醒或早醒。
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头痛、头昏、无力、饮食不佳等。
3、情感障碍:如焦虑、烦躁、紧张、情绪低、脾气暴躁、有时自语自笑、话多、话少、多疑敏感、生活懒散、反应迟钝等。
4、片刻的出现幻听、幻视、妄想等。
5、其它: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表情发呆,两眼发直等。
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能病情复发,家属应注意观察,如出现复发,及早送医院就诊治疗。
二、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
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冶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
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
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
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三、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
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要注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病人病情,安排病人适当做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病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病人适度的参与娱乐活动。
4、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平等对待他们,既不过分迁就,也不过分指责,鼓励病人尽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加强对他们生活技能的训练,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会康复服务。
5、要科学地养成饮食健康习惯,多吃蔬菜和蛋白质高的食物。
四、家属对患者的服药护理
1、要经常了解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及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
2、要遵医嘱按时按量给病人服药,妥善保管药物,不让病人自取、自服。
3、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安眠类药物要在病人临睡前服用,每次服药时家属应仔细观察病人是否服下,必要时检查舍下或腮下是否存有药物。
4、已到服药时间但病人仍在熟睡,可向后推迟1小时左右,唤醒病人后稍停片刻再让病人服药。
5、对拒绝服药的病人,要耐心说服、劝导,以取得合作,必要时可与防治医生联系。
6、用药期间应定期陪同病人按要求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等。
五、家属对患者的心理呵护
1、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
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
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
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
3、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4、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5、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6、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7、在与患者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
精神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六、精神疾病人服药的重要性
1、预防复发,降低住院率,减轻家庭负担。
2、减少药物副反应,改善病人服药依从性。
3、降低耐药性。
七、家属协助患者服药的基本原则
1、发作期患者一般都不承认自己有病(医学上称为“无自知力”),大多数不愿意服药。
对此,家属可找患者最信任的人来耐心劝说,劝说时注意不要说“你有精神病应服药”之类的话。
有些患者不听劝说,拒服一切药物,这时可把无味的(如利培酮、氯氮平、氟哌定醇等)药搅拌在饭菜里。
但是,这一方法不宜用于有“被害妄想”症状的患者,因为这样做一旦被患者发现,则会使其更加怀疑有人在饭菜里“放毒”而不肯进食。
若以上办法均无法让患者把药物服下时,则应请医生把药物改为肌注或静脉注射。
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后,患者一般就肯
服药了。
2、恢复期要不断加强患者对坚持服药重要性的认识。
一般来说,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坚持服药2-3年。
很多患者出院后往往服一段时间的药就自行停药,其原因就是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正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痛”。
也有患者家属因为对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擅自同意患者停药,有的家属甚至反对患者继续服药,怕患者服抗精神病药多了脑子会变呆,把身体也吃坏了。
其实,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恢复期药量往往只有急性治疗期的1/3-1/2,只要能定期监测各身体指标,一般都问题不大。
3、有些患者因为服药后出现副作用而不愿服药,这时有必要予以解释:服药后出现的嗜睡、动作呆板、便秘、肥胖等是较轻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疗处理。
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等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或减少服药剂量后一般亦能缓解。
在恢复期维持治疗期间,家属一定要带患者定期到门诊检查,以便于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药物,使药物作用恰到好处,副作用也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患者也乐于坚持服药。
4、一定要按医生嘱咐服药,不能自己随意增减或不规则服药。
突然停药可以出现药物戒断反应,而停药后突然服药又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而且容易发生意外。
5、要防止患者假服药,在给患者喂药时,应看着患者把药服下,方可离开。
必要时还要检查患者的口腔(舌下或牙缝),以防止患者将药藏起,储积后一次服用而自杀。
八、精神疾病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
1、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怎样服药、服用多少要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切忌自行购抗精神病药物或自行加减药。
有些患者家属认为病好了或服药后出现不适就擅自中断服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要及时就诊寻求专科医生的指导。
2、妥善保管好抗精神疾病药物,不要将全部药物交给患者。
每次服药最好是家属按照医嘱要求将药物交到患者手中,并亲眼看着患者服下,严防藏药。
对于自知力恢复并主动配合治疗的患者,征得医生的意见可试着将少量药物交给患者自行按医嘱服药,家属要监督患者服药情况。
3、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复发,但是不等于说只要服用药物就万事大吉不会复发了。
在服药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复发征兆,要及时就诊。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
急性期患者的生活规律往往受到影响,加上有些抗精神疾病药物的副作用(镇静、坐立不安等),患者的规律生活会被扰乱。
按时起居,保证足够的睡眠,忌烟、酒、浓茶、咖啡等,鼓励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建立规律的生活。
5、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身体僵硬、流口水、便秘、乏力、白细胞减少、肝功异常、肺脏损害、心脏功能异常等等,因此服药期间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妥善处理因服药导致的问题,避免造成身体不可逆的损害。
九、家属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1、防止很多人围观及挑逗,避免病人因激惹而导致情绪波动。
2、加强对危险物品的保管,病人居住的地方用具要简单,凡有跳楼、触电、服毒、刎颈、自缢等各种自杀条件的,都要严加防范。
3、出现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安全的行为、自伤或者自杀行为、急性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当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请求协助送往开县精神卫生保健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