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的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局部统一: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
(军事上)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事上)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事上)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政治上)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政治上)2、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政治上)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经济财政上)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经济财政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实施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党项族: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发展: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背景:1、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2、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宋夏战争与宋夏议和)宋夏议和: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意义: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拓展提升】如何正确认识两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1、两宋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
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两宋同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约,是一种屈辱性的和约,它加重了两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的先进文化,加速了他们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背景: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崛起:1、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2、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发展: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
过程:1125年,辽被金灭亡。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俘虏)三、南宋的偏安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抗金:★★成就:1、岳飞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2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对峙: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农业的发展表现:粮食作物:1、南方的水稻面积迅速增长;2、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3、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4、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5、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经济作物:1、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2、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纺织业: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制瓷业:概况: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表现:1、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杨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商业: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
表现:1、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2、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3、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草市。
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表现:1、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3、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政策: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纸币的出现: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发展: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经济重心南移:概况: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表现:南宋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拓展提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时期:江南经济继续发展,隋朝开凿大运河,转输江南财粮,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但它以洛阳为中心,说明当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3、唐朝中后期:北方战乱割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过程: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结果: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背景: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
意义: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元朝疆域: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1、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什么区别。
3、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民族融合的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二、行省制度★★内容(措施)(一)在中央:1、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2、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3、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二)在地方:1、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2、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行省。
★★3、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作用: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影响:行省制度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台湾:措施:元朝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在西藏:措施:1、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2、朝廷还在西藏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意义: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在西域:措施: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意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拓展提升】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有哪些?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2、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元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4、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繁华的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