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II页第I页目录1. 前言 (2)2. 课题相关内容 (2)2.1 课题研究目的 (2)2.2 本课题的工作任务 (3)2.3 110KV配电设计概况 (3)3.导线应力弧垂计算及曲线绘制 (3)3.1导线应力弧垂曲线的绘制步骤 (3)3.1.1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项目 (3)3.1.2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步骤 (4)3.2导线应力弧垂曲线计算 (4)3.2.1整理计算用气象条件 (4)3.2.2导线LGJ-150/20有关参数 (4)3.2.3导线LGJ-150/20比载的计算 (5)3.2.4计算临界档距,判断控制条件 (8)3.2.5判定最大弧垂的气象条件 (11)3.2.6计算各气象条件的应力和弧垂 (11)3.3 导线应力弧垂曲线的绘制 (13)3.4 导线安装曲线的绘制 (13)4. 绝缘子及金具选择 (15)4.1绝缘子 (15)4.2金具选择明细表 (16)5. 排杆 (19)5.1 排定杆塔 (19)5.2 模板k值的校验 (19)5.3 水平档距的计算、垂直档距的计算和高差的测量 (20)6. 杆型选择 (22)6.1 杆塔外形尺寸的确定 (22)6.2 杆塔呼称高度的确定 (23)6.3杆塔头部尺寸的确定 (23)共II页第II页6.4横担设计 (24)7. 荷载计算 (25)7.1荷载校验 (26)8. 基础设计及施工方案 (26)8.1基础设计 (26)8.1.1底盘计算 (27)8.1.2卡盘基础设计条件 (28)8.1.3卡盘基础计算 (28)8.2 基础施工方案 (29)9. 体会 (3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 (32)参考文献 (38)共37页第1页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学校要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保密□,在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共37页第2页10kV配电线路设计摘要:本设计是根据《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这本书中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来进行设计的,设计课题根据10KV工程地形图、线路路径、测定的断面图,进行本工程进行设计计算。
其设计计算内容:导线的比载,选择绝缘子、进行杆塔定位;根据定位要求选择电杆杆型,选择防雷措施,并规划电杆头部尺寸并进行验算;设计杆塔横担、吊杆及抱箍;针对某基电杆进行强度校验、电杆基础设计;拟定电杆组立方案。
关键词:导线比载杆塔定位电杆组立1. 前言目前电力的使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由于电力具有便于转换能源型式,能高度集中和无限划分,清洁干净和易于控制,可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等特性,使电力发展和应用的程度,即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成了衡量其社会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力仍将以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发展,电源和电网建设的任务仍很重,同时,电力的发展还要合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受到环境的严重制约;还将接受全球范围内电力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挑战,使之在技术上、管理上适应电力市场化体制和竞争需要;将迎接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挑战,使电网互联范围不断扩大本文针对一条具体的10kv配电线路进行了设计,其中包括比载、临界档距、应力弧垂、安装弧垂的计算,排定杆塔位置,横担设计,荷载计算,强度验算,基础设计等。
2. 课题相关内容2.1 课题研究目的随着国家农村电网、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深入及2009年新一轮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农村架空电线路的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线路的质量与投资。
本课题与输电线路工程专业联系比较紧密,通过这个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能够巩固和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使我们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及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共37页第3页2.2 本课题的工作任务本课题是在给定10kV配电设计的基本条件和地形图、平断面图的情况下,完成比载、临界档距、应力弧垂、安装弧垂的计算,排定杆塔位置,横担设计,荷载计算,强度验算,基础设计等。
2.3 10KV配电设计概况本线路路径的选择,综合考虑了施工、运行条件,以缩短路径长度为目的,城外走线选择和缓地形,少占农田,不引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区域,避开稠密树林为基本原则;城区尽可能避免车辆碰撞,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为基本原则设计气象条件为典型气象Ⅱ区线路回路:单回路输电线路导线采用:LGJ-150/20本段线路海拔高度:<2000m,线路经过的地区污秽等级为1级。
土壤条件:粘土地,液性指标IL=0.4,空隙比e=0.7塔型选用情况:本工程全线合计使用电杆31基,本工程电杆基础采用预制基础。
金具、绝缘子型号选择及绝缘配合,导线换位,房屋拆迁,对弱电流线路的影响,均按10KV电压等级考虑,今后升压改造时,可根据当时情况进行处理;导线对地距离,交叉跨越以及防雷接地,均按相关规程确定。
3 线应力弧垂计算及曲线绘制3.1导线应力弧垂曲线的绘制步骤3.1.1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项目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项目见下表3-1。
表3-1 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项目计算项目最大风速最厚覆冰安装有风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外过有风外过无风内过电压年均气温共37页第4页应力曲线导线ΔΔΔΔΔΔΔΔΔ弧垂曲线导线ΔΔΔ注带Δ者为需要绘制的曲线,无Δ者为不需要绘制的曲线3.1.2应力弧垂曲线的计算步骤(1)确定工程所采用的气象条件;(2)依据选用的架空线规格,查取有关参数和机械物理性能;(3)计算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比载;(4)选定架空线各种气象条件下的许用应力(包括年均运行应力的许用值);(5)计算临界档距值,并判定有效临界档距和控制气象条件;(6)判定最大弧垂出现的气象条件;(7)以控制条件为已知状态,利用状态方程式计算不同档距、各种气象条件下架空线的应力和弧垂值;(8)按一定比例绘制出应力弧垂曲线。
3.2导线应力弧垂曲线计算3.2.1整理计算用气象条件见表3-2表3-2 计算气象条件表气象项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厚覆冰最大风安装有风外过有风外过无风内过电压年均温气温(℃)+40 -10 -5 +15 0 +15 +15 +15 +15 风速(m/s)0 0 10 30 10 10 0 15 0冰厚(mm)0 0 5 0 0 0 0 0 0 3.2.2导线LGJ-150/20有关参数见表3-3表3-3 LGJ-150/20导线参数表共37页 第5页截面积A (mm 2)导线 直径d (mm)弹 性 系 数E (Mpa) 温度膨 胀系数α(1/℃)抗拉强度p σ (Mpa) 安全系数K计算拉断力Tj (N )许用应力[σ](Mpa )年均运行应力 [cp σ](Mpa ) 单位长度质量 (Kg/km )164.50 16.67 73000 19.6×10-6269.29 2.546630 107.72 67.3229 549.4上表中的抗拉强度用以下公式计算466300.950.95269.29164.50p j Mpa σT ==⨯=Aρσ——抗拉强度,即架空线的瞬时破坏应力,Mpaj T ——计算拉断力,NA ——截面积,2mm安全系数:根据设计规程导线的安全系数K ≥2.5。
取K=2.5 许用应力[σ]由以下公式计算[]269.29107.722.5p p σσα===M K 年均运行应力:在采取防震措施的情况下,不应超过P σ的25%。
因此平均应力由以下公式计算[]25%269.290.2567.3229()cp p Mp σσα=⨯=⨯=3.2.3导线LGJ-150/20比载的计算各气象条件下导线比载的计算值可由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公式求得: 以下公式的符号如下:(,)i b v γ —— 比载,Mpa/mb ——覆冰厚度,mm ;v ——风速,m/s ;q ——架空线单位长度质量,kg/km ;g ——重力加速度,g=9.80665m/s ;v w ——风速v 时的理论风压,Pa ;μsc ——风载体型系数,线径d <17mm 时μsc=1.2,线径d ≥17mm 时c=1.1; d ——架空线外径;f α——风速不均匀系数,35KV 的数值见表3-4表3-4 10kv 线路用风速不均匀系数f α共37页 第6页 设计风速(m/s )10及其以下15 35及其以上f α计算杆塔荷载 1.00 1.00 0.70 校验杆塔电气间隙1.000.750.61(1)自重比载3331549.49.80665(0,0)101032.7510(/)164.50qg Mpa m A γ---⨯=⨯=⨯=⨯(2)冰重比载332()5(16.675)(5,0)27.7281027.72810164.50b d b A γ--+⨯+=⨯=⨯⨯318.2610(/)MPa m -=⨯(3)垂直总比载333312(0,0)(0,0)(5,0)32.751018.261051.0210(/)MPa m γγγ---=+=⨯+⨯=⨯ (4)无冰风压比载1)、安装有风23104233(0,10)sin 100.625101.00 1.216.67107.6010(/)164.50f wa scd AMpa m γμθ---=⨯⨯=⨯⨯⨯⨯=⨯ 2)、内过电压、外过有风 计算强度时:23154233(0,10)sin 100.625101.00 1.216.67107.6010(/)164.50f wa scd AMpa m γμθ---=⨯⨯=⨯⨯⨯⨯=⨯ 计算风偏时:23154233(0,10)sin 100.625101.0 1.216.67107.6010(/)164.50f wa scd AMpa m γμθ---=⨯⨯=⨯⨯⨯⨯=⨯ 3)、最大风 计算强度时:23354233(0,30)sin 100.625300.85 1.216.671051.3010(/)164.50f wa scd AMpa m γμθ---=⨯⨯=⨯⨯⨯⨯=⨯ 计算风偏时:共37页 第7页23354233(0,30)sin 100.625300.61 1.216.671041.7310(/)164.50f w a scdAMpa m γμθ---=⨯⨯=⨯⨯⨯⨯=⨯ (5)覆冰风压比载235(5,10)(2)sin 10v f wa sc db Aγμθ-=+⨯2330.625101.00 1.2(16.6725)1012.1610(/)164.50Mpa m --⨯=⨯⨯+⨯⨯⨯=⨯(6)无冰综合比载 1)、安装有风2261432323(0,10)(0,0)(0,10)(32.7510)(7.6010)33.6210(/)Mpa m γγγ---=+=⨯+⨯=⨯2)、内过电压、外过有风 计算强度时:2261432323(0,10)(0,0)(0,10)(32.7510)(7.6010)33.6210(/)Mpa m γγγ---=+=⨯+⨯=⨯计算风偏时:2261432323(0,10)(0,0)(0,10)(32.7510)(7.6010)33.6210(/)Mpa m γγγ---=+=⨯+⨯=⨯3)、最大风速 计算强度时:2261432323(0,30)(0,0)(0,30)(32.7510)(51.3010)60.8710(/)Mpa m γγγ---=+=⨯+⨯=⨯计算风偏时:2261432323(0,30)(0,0)(0,30)(32.7510)(41.7310)53.0410(/)Mpa m γγγ---=+=⨯+⨯=⨯(7)覆冰综合比载22735(5,10)(0,0)(5,10)γγγ=+32323(32.7510)(12.1610)52.4410(/)Mpa m ---=⨯+⨯=⨯ 由以上计算可列表格3-5共37页 第8页表3-5 各类比载计算结果汇总表比载类别 计算结果备 注 自重比载1γ(Mpa/m ) 31(0,0)32.7510γ-=⨯ 冰重比载2γ(Mpa/m ) 32(5,0)18.2610γ-=⨯ 垂直总比载3γ(Mpa/m )33(5,0)51.0210γ-=⨯无冰风压比载4γ(Mpa/m )安装有风34(0,10)7.6010γ-=⨯μsc=1.2 αf=1.00 内过电压、外过有风 (计算强度) 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风偏)34(0,10)7.6010γ-=⨯ 34(0,10)7.6010γ-=⨯ μsc=1.2 αf=1.00 μsc=1.2 αf=0.75 最大风 (计算强度) 最大风 (计算风偏) 34(0,30)51.3010γ-=⨯ 34(0,30)41.7310γ-=⨯μsc=1.2 αf=0.70 μsc=1.2 αf=0.61 覆冰风压比载5γ(Mpa/m )35(5,10)12.1610γ-=⨯ μsc=1.2 αf=1.00 无冰有风时的综合比载6γ(Mpa/m )安装有风36(0,10)33.6210γ-=⨯μsc=1.2 αf=1.00 内过电压、外过有风(计算强度) 内过电压、外过有风 (计算风偏)36(0,10)33.2110γ-=⨯ 36(0,10)33.2110γ-=⨯ μsc=1.2 αf=1.00 μsc=1.2 αf=0.75 最大风 (计算强度) 最大风 (计算风偏) 36(0,30)60.8710γ-=⨯ 36(0,30)53.0410γ-=⨯μsc=1.2 αf=0.70 μsc=1.2 αf=0.61 覆冰综合比载7γ(Mpa/m )37(5,10)52.4410γ-=⨯μsc=1.2 αf=1.003.2.4计算临界档距,判断控制条件(1)可能控制条件的有关参数见表3-6现实中,某些气象区最大风速和最厚覆冰时的气温并不相同,不能只从比载的大小来确定二者哪个可能是控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