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专科教学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专科教学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专科教学目录课程简介: (2)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 (3)教学内容: (5)第一章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5)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5)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基础 (5)第三章资产质量分析 (6)第四章资本结构质量分析 (7)第五章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 (8)第六章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8)第七章合并报表分析 (9)第八章财务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分析 (10)第九章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 (10)第十章综合案例分析 (11)课程名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课程性质: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其他专业和学院选修或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确定学分课时:2学分,36课时教学对象:四年级本科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学生考核方式:课堂提问、讨论,小组案例分析(演讲和提交分析报告以及小组提问),期中阶段测试,期末考试其中:课堂提问、讨论10%小组案例分析20%期中阶段测试10%期末考试60%出勤要求:学生累计旷课不得超过四课时,缺课累计不得超过该门课程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课程简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学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特色在于:坚决摒弃传统的就会计论会计、就报表论报表、就财务论财务的讲授方法,力图在企业管理的系统中对财务状况及其质量进行分析,并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战略和管理质量进行透视。

学完本门课程,学生将树立正确的效益观、正确的资产质量观、资本结构质量观、利润质量观、现金流量质量观、财务状况整体的质量观等。

教学目标:本课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非常重要。

因此,在学习该课程中,还将分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各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与小组成绩呈正相关。

小组案例分析评分标准:分析报告格式规范;分析内容合理及逻辑性强;陈述报告简洁、明了;回答问题注意技巧;小组成员参与度高;小组成员积极提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与报表编制有关的基本原则、基本概念;资产质量及其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及其分析、利润质量及其分析、现金流量质量及其分析、财务状况整体质量及其分析、比率分析等;影响经济决策的非财务因素,等等。

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应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整体质量进行系统化分析。

教学方法:1.课堂精讲理论。

在本课程上,教师将主要讲授下列理论问题: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概念体系与方法体系(包括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质量等概念体系以及上述诸方面质量分析的方法体系);企业财务信息操纵的识别方法;比率分析方法;企业财务分析中非货币信息的利用等。

2.课堂案例研讨。

在本课程中,教师将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课堂案例研讨。

案例主要取材于国内著名上市公司。

在案例的内容上,主要涉及不同行业的财务报表、企业并购、企业间投资、企业融资策略等。

在具体组织形式上,则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在案例的来源上,既采用教材中的已有案例,也采用由教师预先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课后采集的案例。

3.学生讲述。

在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课外收集与企业财务报告有关的最新的法规变化,并安排一定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学生讲述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演讲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并对学生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培养大有益处。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先修课程:《财务会计》、《公司理财》、《管理会计》、《管理学原理》选用教材:《财务报表分析》,张新民、钱爱民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第4版。

主要参考书目:1、《财务报表分析(第4版)案例分析与学习指导》,钱爱民、张新民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2、《从报表看企业》,张新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第3版。

教学内容:第一章财务报表分析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和演变;2.了解报表分析的概念、作用和内容;3.熟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4. 了解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和本书的分析路径。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起源和演变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作用和内容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第四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框架与路径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企业财务报告的组成内容及相关概念;2.了解制约企业报表编制的基本会计假设;3.了解制约企业报表编制的一般会计原则;4.理解基本会计假设与一般会计原则对报表信息的影响;5.了解制约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法规体系。

【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节企业财务报告概述第二节制约企业报表编制的基本会计假设第三节制约企业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第四节制约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法规体系第五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第三章资产质量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作用、结构以及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表的披露要求;2.掌握资产的质量特征及资产按照质量的分类理论;3.掌握流动资产的概念、特点以及整体质量分析方法;4.了解企业货币资金的构成以及使用规定;5.掌握金融资产的确认原则以及质量分析方法;6.掌握存货的概念、构成、制造业存货的特殊问题、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及其运用、存货质量的分析方法;7.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质量分析方法以及会计处理与报表披露惯例;8.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计价、会计处理以及质量分析方法;9.掌握无形资产的会计难点、一般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质量分析方法;10.掌握如何通过资产结构质量分析来考察企业资源配置战略的实施情况。

【教学时数】8课时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概述第二节资产质量分析理论第三节流动资产项目质量分析第四节主要非流动资产项目质量分析第五节资产结构质量分析与企业资源配置战略的考察第四章资本结构质量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负债项目的构成以及负债质量的分析方法;2.掌握或有负债的种类、相关的披露要求及其质量分析方法;3.重点掌握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以及报表披露所得税项目所包含的质量信息;4.掌握所有者权益的基本构成及其所包含的质量信息;5.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所包含的质量信息;6.掌握资本结构质量分析理论;7.掌握通过企业资本结构考察企业资本引入战略的方法。

【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节负债项目的构成与质量分析第二节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相互关系的分析第三节所有者权益项目构成及质量分析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第五节资本结构与资本结构质量分析第五章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利润表的基本内容和具体结构;2.理解利润表的作用;3.掌握利润表项目质量分析方法;4.重点掌握利润质量分析方法;5.了解企业利润质量下降的各种特征。

【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节利润表概述第二节利润表的项目质量分析第三节利润质量分析第四节利润质量恶化的外在表现第六章现金流量质量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现金、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等一系列概念;2.掌握现金流量表中关于现金流量的分类;3.理解现金流量表的作用;4.重点掌握现金流量质量分析方法;5.了解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节现金流量表概述第二节现金流量质量分析第三节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第七章合并报表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企业合并的类型与原因;2.重点掌握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以及汇总报表的显著区别;3.掌握合并范围、少数股权等与合并报表有关的概念;4.重点掌握合并报表的作用、特征及其特有的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节企业合并的类型第二节合并报表的相关概念第三节合并报表编制的一般原理第四节合并报表的特征、作用与分析方法第八章财务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含义及其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2.掌握关联方的概念以及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极端重要性;3.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其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4.掌握审计意见的基本类型及其包含的质量信息;5.掌握分部报告分析的主要方面。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二节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第三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四节审计报告所包含的质量信息第五节分部报告分析第九章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并运用财务报表分析中所涉及的基本财务比率;2.了解我国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3.掌握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4.了解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5.掌握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综合分析的基本程序。

【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节财务比率分析第二节比率分析方法的正确运用第三节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第四节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分析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第十章综合案例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已经学到的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综合分析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撰写人:张新民、钱爱民)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