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有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解答题。

1. 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第3s末的速度;(2)火车在第5s内的位移.2.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路边每隔15m有一棵树,汽车从树A运动到树B处所用时间为1s,从树B运动到树C处所用时间为1.5s,求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和通过树B时的速度.3. 滑雪运动员不借助滑雪杖,以加速度a1由静止从坡顶匀加速滑下,测得20s后的速度为20m/s,50s时到达坡底,又以加速度a2沿水平面匀减速运动25s后停止.求:(1)a1和a2的大小;(2)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s时的速度大小;(3)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4. “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一终点线,当胸部到达终点线的竖直面时,测试员停止计时,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二、选择题。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分别在1s末和4s末到达同一位置C.两物体两次分别在2s末和6s末到达同一位置D.6s末,乙的位移比甲的大一根长为12m的钢管竖立在地面上,一名消防队员在一次模拟演习训练中,从钢管顶端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消防队员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该消防队员在这一过程中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v时立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全部时间为t,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A.vtB.vt2C.2vt D.vt4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A.2m/sB.10m/sC.2.5m/sD.5m/s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24t−6t2,则它在前3s内的位移是()A.12mB.18mC.24mD.30m如图所示,在京昆高速公路266km处安装有一台500万像素的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精准抓拍车辆超速以及测量运动过程中车辆的加速度.若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55m,此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于紧急情况而刹车,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恰好停止,且此时A、B相距335m,已知声速为340m/s,则汽车刹车前的正常行驶速度大小为()A.30m/sB.20m/sC.10m/sD.15m/s三、多选题。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第3s内的位移为3m,则()A.物体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2m/s2C.物体在前3s内的位移是5.4mD.物体在3s末的速度是3.6m/s若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x=5t+t2,则可知()A.质点第1s内的位移为6mB.质点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的增加量都是2m/s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了时间t1后,由于接到紧急通知,又开始做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2时间后停下.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a1t1+a2t24B.a2t22C.a1t12+a2t222(t1+t2)D.a1t1+a2t2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且AB=BC=CD,一物体(可看成质点)自斜面顶端A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D,经历的时间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到D点的速度是Lt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2Lt2C.物体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6+√3)L3tD.物体从顶端A运动到B点所需时间是t3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对应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均为S,设b时刻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分别为a和v b,则()A.a=2(m−n)S(m+n)mn B.a=2(m+n)S(m−n)mnC.v b=(m2+n2)Smn D.v b=(m2+n2)S(m+n)mn已知汽车在加速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与行驶的加速度a的数量关系为V=Aa+B (A、B均为常数).若某型号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速加速直线运动,行驶了位移s,若要此段运动中汽车的耗油量最小,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及最小耗油量应为()A.汽车的加速度为a=AB B.汽车加速度为a=BAC.汽车最小耗油量为√8ABsD.汽车最小耗油量为√4ABs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A.A、B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B.3s内物体A的平均速度比物体B的大C.A、B两物体在减速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D.t=1s时,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解答题。

1.【答案】(1)火车在第3s末的速度为3.5m/s.(2)火车在第5s内的位移为4.25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1)第3s末火车的速度v=v0+at1=2m/s+0.5×3m/s=3.5m/s.(2)5s内火车的位移x5=v0t2+12at22=2×5m+12×0.5×52m=16.25m,4s内火车的位移x4=v0t3+12at32=2×4m+12×0.5×42m=12m,所以第5s内火车的位移x=16.25m−12m=4.25m.2.【答案】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4m/s2,通过树B时的速度为13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设汽车经过树A时的速度为v1,运动的加速度为a,对AB段,由位移—时间公式得s1=v1t1+12at12,同理,对AC段,由位移—时间公式得s2=v1t2+12at22,其中s1=15m,s2=30m,t1=1s,t2=2.5s,联立方程并代入数据得a=−4m/s2,v1=17m/s,对AB段,由速度—时间公式得汽车通过树B时的速度v2=v1+at1=13m/s.3.【答案】(1)a1大小为1m/s2,a2的大小为2m/s2;(2)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s时的速度大小38m/s;(3)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625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解析】(1)已知运动员的初速度、末速度与运动的时间,代入速度公式即可求得加速度;(2)由速度计算即可求出到达坡底后再过6s的瞬时速度大小.(3)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式即可求解在水平面滑动的距离【解答】解:(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v=at,a1=v1t1=2020m/s2=1m/s2,a1大小为1m/s2,到达坡底的速度v0=a1t2=1×50m/s=50m/s,对减速过程v=v0+a2t3,代入数据0=50+a2⋅25,a2=−2m/s2,a2大小为2m/s2.(2)到达坡底后再经过6s时的速度:v=v0+a2t4=(50−2×6)m/s=38m/s.(3)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x=v0t3+12a2t32=[50×25+12×(−2)×252]m=625m.4.【答案】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6.25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根据运动学公式得t1=v ma1=1s,s1=12v m t1=2m,减速阶段根据运动学公式得t3=v ma2=0.5s,s3=1 2v m t3=1m,匀速阶段用时t2=l−(s1+s3)v m=1.75s,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根据运动学公式得t4=v ma1=1s,s4=12v m t4=2m,匀速阶段用时t5=l−s4v m=2s,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t=t1+t2+t3+t4+t5=1s+1.75s+0.5s+1s+ 2s=6.25s.二、选择题。

【答案】B【考点】v-t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解答】解:A.由图知甲图线的斜率为0,则表示甲的速度为0,即静止;乙前2s内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C .两物体分别在1s 末和4s 末对应的位移相同,即处于同一位置,两物体相遇,故B 正确,C 错误;D .6s 末乙回到原点,位移为0,甲的位移为2m ,故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小,故D 错误. 故选B . 【答案】 C【考点】v-t 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解答】解:设消防队员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所用时间分别为t 1,t 2,根据题意可知a 1t 1=a 2t 2,a 1=2a 2,t 1+t 2=3s ,12a 1t 12+12a 2t 22=12m ,联立得a 1=8m/s 2,t 1=1s ,t 2=2s ,a 2=4m/s 2,则v 1=a 1t 1=8m/s ,故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答案】 B【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解: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位移x =v2t 1+v2t 2=v2t ,故B 正确.故选B . 【答案】 D【考点】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解:汽车经过两根电线杆的平均速度为v ¯=xt ,由于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有v ¯=v 1+v 22,联立两式代入数据得v 1=5m/s ,即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5m/s ,故A 、B 、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答案】 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答】解:对比公式x =v 0t +12at 2,可得v 0=24m/s ,a =−12m/s 2,汽车静止所需时间为t =0−v 0a=2s ,所以前3s 内的位移等于前2s 内的位移,故x =24×2m −6×22m =24m ,故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答案】 B【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解:设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减速到0的时间为t ,正常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 0,则当超声波信号与汽车相遇时汽车移动的距离为x 1=v 0⋅t2−12a (t 2)2,v 0=at ,超声波信号传播的距离为x 2=340m/s ×t2,x 1+x 2=355m ,355m −335m =12at 2,联立解得t =2s ,a =10m/s 2,v 0=20m/s .故B 正确.故选B . 三、多选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