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艾灸的原理是通过将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和挥发物质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艾灸的效应包括舒经活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温肾固元等多种功能,而且在临床疗效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艾灸的原理及功能出发,结合临床研究现状,探讨艾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
艾灸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热力作用,二是挥发物质作用。
艾灸时,艾草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力,这种热力可以通过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起到舒经活络、温经散寒的作用。
艾草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经络系统和呼吸系统作用于全身各个部位,起到祛风除湿、温肾固元等功能。
在临床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灸具有多种临床功能和作用机制。
针对艾灸的舒经活络功能,一些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从而改善肌肉松弛、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
有研究认为,艾灸可以通过局部温热刺激和挥发物质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在温经散寒方面,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和挥发物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皮肤温度,缓解寒性疾病症状,如寒疮、寒痹等。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还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免疫系统,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寒冷的能力。
艾灸的祛风除湿功能也得到了研究的支持。
部分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挥发物质的作用,促进体内湿邪的排泄,改善湿热病证。
一些临床观察还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风湿性疾病的发生。
对于温肾固元的功能,有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肾脏的气血流通,改善肾阳不足的症状。
一些实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