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
A.风力B.流水 C.冰川D.太阳能
2.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3.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为()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
4.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称为()
A.地质作用 B.地质构造 C.水平运动D.升降运动
5.良好的储油构造为()
A.背斜B.向斜 C.湖盆D.大陆架
6.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严重 B.流水沉积作用严重
C.冰川侵蚀作用严重 D.流水侵蚀作用严重
7.下列地区处于两板块张裂处的是()
A.喜马拉雅山B.阿尔卑斯山 C.马里亚纳海沟D.红海
8.属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阿尔卑斯山脉 C.台湾岛 D.大西洋中脊
9.南美洲西部的安弟斯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
C.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10—11题。
10.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11.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
12.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右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
读图回答13~14题。
13.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14.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15.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B.背斜常形成自流盆地
C.在内力作用下,向斜常形成谷地D.向斜谷地常形成裂谷、陡崖
16.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A.岩层的弯曲形态 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坚硬程度D.岩层的新老关系
17.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18.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
下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二、综合题
1.读右图,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
乙丙。
(2)甲、乙两地貌是由地质作用中的
力作用形成的。
(3)甲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
它是作用形成的。
其形成的具体原因是。
该地貌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
(4)乙图为地貌,多分布在地区。
(5)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
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A处的地质构造是,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2)B处的地质构造是,其形态特征是;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3)C处地质构造是,谷地地形形成的原因是。
3.读我国亚热带某地区地质图(如右图),
(1)图中所示地质构造为判断根据是。
(2)甲、乙、丙三个村中村可成为
旅游区,理由是。
(3)在村不可能找到化石,理由是。
4.★根据某地区地质图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地中,在______地有可能找到岩溶风景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在A、B、C三地中,在_______________地可能找到有色金属矿。
(4)A、B、C三地中,在________地与________地之间可能有变质岩存在。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