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年九年级上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化学题带参考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年九年级上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化学题带参考答案

选择题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B.颜色改变C.产生沉淀或者气体D.燃烧【答案】D【解析】A、爆炸可能是单纯气体膨胀引起,不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B、颜色改变可能是溶解等原因引起,不一定是有新物质生成,错误;C、产生沉淀或者气体不是化学变化的本质,不一定是有新物质生成,错误;D、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

选择题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的是( )A.通常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能缓慢分解,若有催化剂,则能更快分解D.加压、降温时,氧气由气态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答案】C【解析】A、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故B项错误;C、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能缓慢分解,若有催化剂,则能更快分解,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故C项正确;D、加压、降温时,氧气由气态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描述的物理性质,故D项错误;答案:C。

选择题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答案】A【解析】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略小,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以收集一氧化氮时只能选用排水法收集;故选:A。

选择题下列图示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选项A 错误;B、胶头滴管吸取试剂瓶内液体时,瓶塞应倒放于桌面上,选项B错误;C、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C错误;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悬于试管上方,不得与试管壁接触,选项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 必须使用催化剂B. 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做反应物C. 必须用排水法收集D. 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答案】B【解析】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只加热即可,不需用催化剂,故错误;B、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物质有:KMnO4、KClO3、H2O2,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C、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D、氧气有助燃的作用,验满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不需用燃着的火柴,故错误.故选B.选择题如图,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答案】D【解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集气瓶中压强增大,充气气球体积缩小,气球内气体压强也增大,红墨水向左移,D项正确。

答案:D。

选择题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 H2O=X+HClO。

则X的化学式为A. H2B. ClHC. HClD. ClO2【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前后Cl、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1,1、1、1。

反应前后氯原子和氢原子各相差1个,故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书写的时候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故X的化学式为HCl。

故选C。

选择题下列对氢气可燃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黄色火焰B.烧杯壁有水珠出现C.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D.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答案】A【解析】A、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A错误。

B、氢气燃烧,烧杯壁有水珠出现,B正确。

C、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C正确。

D、氢气燃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D正确。

故选:A。

选择题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从水中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答案】D【解析】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外壁有水,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会造成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④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使用催化剂,故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

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正确,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故选D。

选择题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B.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 16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答案】B【解析】A、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故A正确;B、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B错误;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D、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故D正确。

故选B。

选择题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很多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氧化反应定是化合反应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答案】D【解析】A、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由多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但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A项错误;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比如氯化钠不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B项错误;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但分子总数可能发生改变,比如:,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增加,,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故C项错误;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D项正确;答案:D。

选择题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黑色固体B.都具有导电性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都具有可燃性【答案】D【解析】A、金刚石是无色透明固体,A错误。

B、金刚石不导电,B错误。

C、C60是由分子构成的,C错误。

D、金刚石、石墨、C60都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D故选:D。

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B.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C.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氧元素D.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氯元素【答案】A【解析】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选项正确;B、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选项错误;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选项错误;D、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A。

苏州盛产杨梅。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

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B. 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 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D. 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答案】B【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B、叶酸分子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大于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228:19:98:96,错误;D、一个叶酸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B。

选择题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选项A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分子可再分,选项B不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C正确;D、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选择题已知A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A、B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ABB. AB2C. BA3D. BA【答案】D【解析】A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常显-2价;B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显+2价;因为化合物对外不显电性,则A、B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A;故选D。

选择题若仅考虑反应C+O2CO2,6g碳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11gB.14gC.22gD.44g【答案】A【解析】碳在氧气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参加反应的碳、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3:8:11;3g碳与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11g二氧化碳,碳有剩余。

故选A。

填空题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燃烧匙、⑥坩埚钳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填序号):(1)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__(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____(3)装少量河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__________(4)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__________(5)将硫粉置于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使用__________【答案】① ④ ③ ⑥ ⑤【解析】(1)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镊子;(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胶头滴管;(3)用试管装少量河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4)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时用坩埚钳;(5)将硫粉置于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使用燃烧匙。

填空题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