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解剖基础知识幻灯
2、血液循环途径:一是心脏和肺部之 间的循环,即肺循环,它使血液获得 氧气;一是心脏和全身组织之间的循 环,即体循环,它将氧气和养料运输 到全身组织。
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搏 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 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 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 交换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 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 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 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 循环)。 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搏 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 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 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 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 环(小循环)。
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
包括冠状动脉, 心肌内微血管和 冠状静脉系统
心肌内的血循环通道包括小动脉、小静脉、毛 细血管和肌窦,它们可以互相交通也可直接进入心 腔。心肌窦状隙为深部心肌纤维间许多薄壁而不规 则的管腔。小动脉与心腔之交通称“动脉腔管”, 小静脉与心腔之通道称为ThebeGian氏静脉。 归纳起来,冠状动脉的血流可能有四个出路: (1)冠状静脉窦并注入右房。 (2)经过毛细血管流入Thebcsjan氏静脉。 (3)经过动脉腔管入心腔。 (4)经过心肌窦状隙流入心腔。
腱索和乳头肌装置:
包括三组腱索和乳头肌。 前乳头肌是三尖辨最大的乳头 肌,和室间隔有许多大肌束相 连,其中有一条较粗的肌束称 为调节束,通过游离心室腔连 于前乳头肌和室上嵴之间,内 有传导系的右束支走行。 在疏通右室流出道肌性狭窄时 易误伤调节束和前乳头肌 。 (疏通右室流出道,大部分观 点认为够用,影响右心功能或 损伤传导束)
肺动脉瓣:为三个半月形袋状瓣膜,即前、左、右 瓣,肺动脉瓣在心室收缩时开启,心室舒张时关闭, 阻止血液返流入心室。
临床应用;
(1)为肺动脉瓣狭窄行直视交界切开时,应加小心勿切透肺动 脉壁伤及主动脉,而且该处位置很深难以止血。 (2) 肺动脉瓣环及右室流出道狭窄时,可以跨环补片加宽,如 果能沿肺动脉右瓣 — 前瓣交界切开可能会减轻术后肺动脉 瓣关闭不全的程度。 (3)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上缘和四个半月瓣(主动脉左 右瓣和肺动脉左、右瓣)有密切关系,术中应防止勿伤。 (4)主肺动脉和升主动脉的后方是心包横窦,手术阻断循环 时可于此处夹横窦钳。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 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组成,血液在其中循 环流动。
动脉血:携氧量多, 含大量营养 物质,呈鲜红色;静脉血:携二氧化 碳量多,含代谢物质(废物),呈暗红色。
(一)心
心(heart) :是连接 动、静脉的枢纽和心血 管系统的“动力泵”。
心内部被心间隔分为四 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 心房、右心室。心房接受静 脉,心室发出动脉。在房室 口与动脉口处均有瓣膜,可 顺流而开启,逆流而关闭, 保证血液定向流动。
将右房外侧壁推向中线就可以看到房间沟,经房间沟切口可达左 心房。(二尖瓣手术的两种切口:1。经右房—房间隔切口;2。经房间 沟切口)
右心房内侧壁:即房间隔部分
1.解剖要点:
(1) 房间隔的前缘与主动脉后窦的中点相 邻,因而,主动脉后窦与右房、左房均 为一壁之隔。
(2)房间隔中部较薄的陷窝,称为卵圆窝。 2.临床意义: (1)主动脉窦瘤破裂既可破入右心房也可破 入左心房。 (2)卵圆窝是进行左房穿刺检查的理想部位;婴儿
慢,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四)静脉
4、静脉(vein):是
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
体循环的静脉:上腔静脉系、 下腔静脉系、心静脉系。 肺循环的静脉:左上、下肺静 脉,右上、下肺静脉。 ( 静脉特点:静脉管壁薄, 管腔大,弹性小,容血量较 大。)
二、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 脉、毛细血管、静脉返回心房,这种 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血液循环。
临床意义:1.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2.心肌打 孔技术血运重建3.冠脉造影,造影剂
心脏神经支配
心脏的跳动主要依靠自身的传导系统,可以自主 地规律地搏动。同时也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分布于心脏各部,它们只能影响心率的快慢,不 能代替传导系统。 交感神经由颈胸交感神经节发出心上、心中、 心下神经,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 临床意义: 1. 迷走神经的另一分支为喉返神经,左喉返神经 正处于动脉导管韧带下缘,在施行动脉导管未闭 之手术时最易伤此神经,并引起声带麻痹。 2.心脏移植后,神经切断,心脏无神经支配。
(一)右心房
右心房:分固有 心房、腔静脉窦,二 者以界嵴为界。 固有心房:有梳状肌、 右心耳。 腔静脉窦内3个开口: 上腔静脉口、下腔静 脉口、冠状窦口。
①
②
(卵圆窝--是胚胎时期左、右心房的交通孔 ,即卵圆孔。出生后逐渐闭合,若出 生半年以上卵圆孔不闭合,就形成一种叫卵圆孔未闭的先天性心脏病。)
交界的部位往往有很重要的结构!!
(1) 中心纤维体 ( 右纤维三角 ) : 周围有房室结区的许多传 导系纤维穿过。注意误伤 相关组织(传导束、瓣膜、 冠脉)
(2) 左纤维三角;与左冠状 动脉靠近,当二尖辨手术 时此处是重要的外科标志, 也是易损伤冠状动脉的部 位。
(3) 肺动脉瓣环:三个半月瓣的基底缘构 成,因此它是由三段弧形曲线构成而不在 一个平面上,肺动脉瓣环与右室流出道相 延续,位于主动脉辨环的左前方。 (4) 主动脉瓣环,也是由三段弧形曲线构 成,右辨环坐于室间隔上,左瓣环和后瓣 环则与二尖瓣前瓣相延续,主动脉瓣环是 心脏支架的中心结构。 (5) 二尖瓣环:为一水平的圆环,二尖辨 环的前方以左、右纤维三角和主动脉瓣环 相连,二尖期环前方约1/3周长为二尖筋前 瓣(大瓣)附着部,二尖辩环后方约2/3周 长则为二尖辩后瓣的附着缘。
三尖瓣:起自三尖瓣环,三尖瓣在心室舒张时开
放,心室收缩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入右心房。 三尖瓣环和二尖瓣环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三尖碍隔瓣环向前横跨膜样间隔中部将膜样间 隔分为两半即膜样间隔心房部和心室部。
2.瓣叶和交界:分为隔
瓣、前瓣和后瓣。前瓣最大,是 维持三尖瓣功能的主要部份,后 瓣最小。前—隔辨交界与膜部室 间隔相邻,是先天性心脏畸形( 室缺)的好发部位之一,该处手 术经常会涉及三尖瓣。(室缺部 分需三尖瓣切开;室缺常常被腱 索覆盖,可能引起修补不全,残 余漏)
2.传导系的损伤: 房室束穿过中心纤维体后沿膜
样间隔的后下缘走行,故膜部室间隔缺损手术时容易在缺 损的后下缘损伤房室束,右束支沿室上嵴通过调节束到达 右室前壁,右室手术时由于过度牵拉、心肌水肿、或手术 缝合以及误将调节束切断,则会发生右束传导阻滞。
(三)左心房
左心房: 左房的右侧 与右心房相邻,前方为 升主动脉,后方为食管, 上方有右肺动脉和支气 管分叉,仅左侧为游离 壁。
②
膈 面(下面):心脏பைடு நூலகம்的下面位于膈上,故称膈 面。膈面几呈水平位,朝 向下方并略朝后。大部分 由左心室构成。
4、三缘
①
下缘:介于膈面与胸肋面之间, 接近于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 尖构成。 左缘:居胸肋面与肺面之间, 绝大部分由左心室构成,仅上 方一小部分由左心耳参与。 右缘: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构 成。
第二节
心脏解剖
一、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一) 心脏的位置
心约2/3位于正中线的 左侧,1/3位于正中线 的右侧,前方对向胸 骨体和第2-6肋软骨; 后方平对第5-8胸椎; 两侧与胸膜腔和肺相 邻;上方连出入心的 大血管;下方邻膈。
(二) 心脏的外形
心是一个中空的肌性纤维性器官, 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周围 裹以心包,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 三缘,表面尚有4条沟:
(四)左心室
左心室:分 流入道和 流出道。 流入道:有左房 室口、二尖瓣、 乳头肌、腱索。 流出道:有主动 脉口、主动脉瓣。
①
②
二尖辨装置
1、一尖
即心尖 , 圆 钝、游离,由左 心室构成,朝向 左前下方,在左 侧第5肋间隙锁骨 中线内侧1- 2cm 处可扪及心尖搏 动。
2、一底
即心底,朝向 右后上方,主要 由左心房和小部 分右心房构成, 是大血管出入的 部位,有上腔静 脉、肺动脉、主 动脉和肺静脉。
3、两面
①
胸肋面(前面):心脏的 前面与胸骨体和肋 软骨 相邻,故称胸肋面。胸肋 面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 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二)右心室
右心室:以室上嵴为 界分流入道和流出道。 流入道:有右房室口、三 尖瓣、乳头肌、腱索、隔 缘肉柱。 流出道:有肺动脉口、肺 动脉瓣。
①
②
(动脉圆锥:右室流出道又称动脉圆锥,位于右心室前上方,因内壁光滑 无肉柱,呈锥体状,故称动脉圆锥。)
右心室腔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漏斗部:位于肺动脉瓣与三尖瓣之间,为漏斗样肌肉 结构,为流出道。 2.窦部:为右心室流入道。 3.小梁化部:相当于右室腔下部,此部心腔的内壁都布 满肌小梁包括相应的乳头肌。
②
③
5、四条沟:
①
冠状沟:是近心底 处的一条环状沟, 是心房和心室的表 面分界。
②
前室间沟和后室间 沟:分别在心室的 胸肋面和膈面,是 左、右心室在心表 面的分界。
③
房间沟:在心 底,是上、下 腔静脉与右肺 静脉交界处的 浅沟,为左、 右心房在心表 面的分界。
二、心腔
课堂目标:
1、了解心脏的骨架结构 2、了解心房与心室的结构特点。
3、掌握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 尖瓣的结构、位置和功能。
心脏支架结构
心脏是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空心球体,主动脉 瓣环在中心将另外三个瓣环连接起来,这四 个辨环以及连结瓣环的纤维组织统称为心脏 支架结构(心脏纤维性支架) 连接瓣环的纤维结构:主动脉辩环右后方和 左右房室环相连接的纤维三角称为右纤维三 角或称为中心纤维体;主动脉辨环左侧与二 尖辩环连接处之纤维三角称为左纤维三角: 连接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环之间圆锥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