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建立个人品牌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建立个人品牌一定要专注于某一领域,要
了解自己的局限与弱点,不要装得什么都懂。
二是建立品牌往往跟忠诚连在一起,个人要忠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三是建立个人品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
工作中当然会有失误,但在个人品质上一定要注意,一旦有了任何闪失就会造成终身污点,对建立个人品牌非常不利。
个人品牌的应用往往是在高端职位。
第一,通过扩大知名度提高个人品牌价值,达到一定层次的个体,就有机会通过媒体等渠道把自己的品牌传播给公众,提高知名度,相应提高他的个人品牌价值。
第二,从个人品牌角度考虑,一个人尽量专业化,因为一个人时间、精力太分散,他的职业技能就不容易精和深,业绩就不会丰富和充足,相反技能和经历越专业,个人品牌价值就会越高。
第三,一个人如果是多面手,相应的选择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关键是看自己的品牌定位,确定方向,打造自己德才兼备的个人品牌,不断的学习,不断总结,不断进步,雷厉风行,执行力强,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个性,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更到位更完美,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职业中磨砺出职业的个性品牌。
一个人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活得精彩、活出品位,建立优质的个人品牌是最好的途径。
他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建立自己的品牌,实现自己的承诺,通过企业的能力和智慧达成自己的个人成功。
他们始终如一地提升自己的品牌,创新自己的能力,通过优质的个人品牌来推动生活、工作在社会活动中的“品牌化”。
最终通过自己职业的个性品牌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超越梦想,飞向高远的未来。
(责任编辑:沈奇喜)
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汤自勤
(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 南昌 330008)
一、信贷资产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资金短缺的国家,在借贷市场上一直是卖方市场,在信贷资金的周转过程中,在投入放款阶段,地方政府、企业和银行都有着极大的热情,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开展顺利;而在贷款回收阶段,来自各方,各个层面的阻力极大,尤其当该企业的经营生命可能被终结时,其阻力和难度之力是可想而知的。
同时,由计划体制下转轨而来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于把贷款规模作为衡量业务发展水平的标准,有着很强的总量和规模扩张的冲动,过分追求数量、外延式的发展,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贷后管理薄弱的状况长期以来得不到改变。
其问题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相对于当前贷款发放“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体系,贷后管理则主要是由管理部门,甚至由单个业务人员来进行。
贷后管理工作对贷款的退出和回收的管理决策层次低,缺乏决策规范,该退时不退,丧失退出最佳时机,其结果往往是想退时不能退,退不出。
(二)银行的公司业务部门从授信项目的营销到贷款资金的发放,以及贷后管理的全部过程,由于受贷款增量指标考核的压力,一方面,在借款企业不能完全落实放款条件的情况,往往降低“门槛”,如担保、抵押不落实,质押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给企业放款从而留下隐患;另一方面,当贷款到期,企业不能
97
第4期短 论 集 萃
按时还款时,为维护贷款存量,多以展期、重组或借新还旧等简单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掩盖了贷款风险,造成信贷资金越陷越深。
(三)以往对公司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中,主要是对营销公司存款和公司贷款增量的考核加减分,而没有对产生不良资产以及不良资产回收率等的考核加减分指标。
从而造成公司部门人员的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营销,而忽视对授信资产的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填写下厂记录,填报各类统计报表,对到期贷款下发《催收通知》等基础性工作层面,甚至仅仅浮在这一层面的表面。
(四)在以往的信贷体制中,贷款经办人员负责了从授信项目的营销到贷款资金的发放以及展期、重组等贷后管理的全过程。
这种“一手清”的全过程管理易造成信贷经办人员与借款企业间的特殊亲密关系,往往导致贷款风险被人为地隐瞒,形成坏账。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此次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契机,切实从过去的注重外延式发展转变到注重内涵式发展上来,从过去的以资产规模为中心转变到以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上来,切实强化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以保证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一)银行应设定一个专门从事信贷资产贷后管理的职能部门。
在营销的贷款项目被批准后,交由该部门接手落实放款条件,在条件具备后予以放款,并专门负责贷后管理。
这样能够解决银行的公司业务部门的贷款“一手清”的问题以及解决公司部门营销发展和贷后管理难以两全的问题,让公司部门成为专司前台的综合性营销部门,实行贷后管理部门的专业分工。
(二)调整绩效考核的有关指标内容,对贷后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要增加对收息率、新增不良贷款率以及不良贷款收回率的考核指标,以绩效考核来强化管理者责任。
(三)贷款到期后企业不能按时还款时,不能简单地以展期重组或借新还旧等方式来延长放贷时间。
大量的不良贷款清收案例告诉我们,当企业不能按时还款时,人为地延长放贷时间,往往是延长的贷款期限同可清收回资金量成反比。
因此,贷款的展期、重组以及借新还旧等不能完全由贷后管理部门自行决定,应由一个相对独立,不受本级领导干预的职能部门严格控制,以真实客观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对不良贷款的清收要体现“早”和“快”。
(四)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企业生命周期,“夕阳”产业以及银行信贷退出机制的研究。
建立信贷退出决策机制,提高信贷退出决策层次,制定信贷退出业务操作流程。
从制度上保障信贷资金形成投放-收回-再投放的良性循环,真正发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
(五)银行监管层面和社会经济层面应当支持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后,通过市场规则,在实施真正有效的贷后管理过程中,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同时,达到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与结构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秋虹)
08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