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本资料原始版本来自于互联网,经大幅度增加修改内容和深度优化排版后发布于互联网,版权归修改作者所有,不推荐再次修改电子版本(将严重影响排版)。
由于本资料最初编写目的仅为让修改作者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结合上课笔记编成,故本资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同学的复习计划,敬请原谅。
补充:中国历史划分时间点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诞生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五分册(中国史)(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1919年)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B】背景:清朝:“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
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
但统治者仍然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夜郎自大,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世界: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19世纪40年代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攫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以其所占领的印度为基地,怂恿不法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美、俄等国也向中国输入鸦片。
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第一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A】虎门销烟:领导人:林则徐。
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结果(市场、原料)。
导火索:1839年虎门销烟。
爆发时间:1840年6月。
《南京条约》:签约时间:1842年。
【B】内容:①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②赔款:赔款洋银2100万元(1470万两白银);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贸易主权);④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关税主权);⑤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司法主权);⑥片面最惠国待遇。
【C】影响: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主权丧失(政治);半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内:阶级矛盾(农民vs 地主);国外:民族矛盾(中华民族vs 帝国主义)。
④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⑤历史分期变化:开始进入近代史。
【C】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变化:①通商口岸的作用: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②在经济领域的变化: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诞生。
③在思想领域的变化: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发展了明清“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代表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代表作:林《四洲志》、魏《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
影响: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潮流。
戎狄中原夷蛮(新思潮)第二课第二次战争(1856-1860)【A】“修约”交涉:根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时间:1856年。
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实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A】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内容:时间:1858年。
内容:①赔款,英国400万两,法国200万两;②开埠(从东南沿海进一步为东部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数量更多);③允许外国公使进京;④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B】《北京条约》的主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时间:1860年。
内容:《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洪秀全,规模最大农民起义)【A】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时间:1851年1月爆发。
首都:1853年攻克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
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不切实际,也未曾实施过)。
天京陷落:天京变乱:1856年,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弱。
《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资政新篇》,主张改革内政,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新式学校、医馆,与外国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付诸实施。
【A】洋枪队:1860年美退伍军人华尔召集了一批外国人成立“洋枪队”,协助清朝对抗太平军。
华尔被太平军打死之后,英国人戈登继任为首领。
【A】新编湘军:曾国藩;新编淮军:李鸿章。
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第四课洋务运动(只从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工业技术)【A】总理衙门的设立(洋务派):代表人物:朝廷:奕䜣、文祥;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事企业。
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译署”,由奕䜣担任总理大臣。
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
(内忧外患,千年变局)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以求富。
【B】从“自强”到“求富”: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口号:自强)【官办企业】第一个: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安庆;最大: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上海。
创办一批民用工业:(口号:求富)【官督商办】原因:辅助军事企业,资金,原料,能源,运输问题,抵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代表:轮船招商局(第一个):李鸿章,1873,上海。
开平矿物局:李鸿章,1877(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
形式:官督商办,官商合办,有更多资本主义色彩。
红顶商人:盛宣怀(上海),号信孙;胡雪岩(浙江)。
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培养人才:①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②1872曾国藩派容闳带3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4年福州船政学堂派留学生赴英法学习海军。
【B】京师同文馆:新式学堂:1862年,在奕䜣的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
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先后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20多所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阂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
此后,又连续派遣了三批幼童赴美。
福州船政学堂也先后派遣三批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其中不少人学成归国后成了北洋水师的骨干。
(水师)【B】洋务运动的评价:积极: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新水师;总理衙门;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①培养了一大批外语科技军事人才,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第二单元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第五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A】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时间:【A】1869,方举赞,发昌机器厂(规模最大)。
1872,陈启源,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第一家缫丝厂)。
特点:革命性: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依赖性、妥协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寻求外国资本的庇护,或攀附官僚势力。
根因:国情&外刺洋诱。
地方:上海、天津、汕头、宁波(通商口岸地区)。
布局:轻工业。
时间:19世纪60年代—民族资本阶级产生;19世纪30~40年代—工人阶级产生。
【A】西学传播:西学:西方近代以来的学术文化,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有关西方社会的各种知识。
途径:办学兴教:京师同文馆,广方言馆;翻译西书:江南制造局,译书局;海归介绍。
评价:①带来了新知识、新学问;②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社会科学:自由、平等、民主);③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社会风气(自然科学:声、光、电、化)。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王韬《弢国文录外编》;薛福成《筹洋邹议》;马建忠《适可斋纪言纪行》;郑观应《盛世危言》。
观点:经济:主张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商战)。
政治:建立君主立宪制,设议院。
文教:废八股,办学堂,广植人才。
评价:先导作用:为戊戌变法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局限性:不能完全摆脱传统伦理的束缚,不能形成完成的理论体系。
第六课甲午战争(1894-1895)与《马关条约》【A】黄海海战:甲午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必须(对外寻求市场和原料),日本以“大陆政策”为国策,想谋求侵略朝中,蓄谋已久。
借口:1894年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
主要战役:①爆发1894年7月,丰岛海战;②平壤战役,左宝贵以身殉国;李鸿章避战自保;③黄海大东沟海战:1894年,近代规模最大海战,中国主力尚存,日本获治海权(黄渤海)。
邓世昌(致远号),林永升(经远号);④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⑤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B】1895年《马关条约》:内容:①承认②割三地③赔两亿④开四口⑤允设厂。
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给日本;③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
第七课戊戌变法(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背景:经济基础——民族资本经济发展;思想来源——早期维新思想;直接原因——甲午战败宣告洋务派“制器”破产。
【A】公车上书: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举国上下群情激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