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心理健康协会心理知识竞赛题库三恋爱心理学一、填空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爱,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气候,一种需要我们终身学习、发现和不断前进的活动。
B、成熟的爱情是以自爱为基础。
C、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爱,并且具有给予爱的能力但不一定要具有拒绝爱的能力。
D、选择与自己心理特点相配的恋人。
2.在人际距离中,(A)属于亲密区。
A.0.5米以内B.0.5—1.2米C.1.2--3.7米D.3.7米以上3.根据心理学(B)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定势作用,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大学生要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马太效应D.标签效应4.(A)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
A.斯腾伯格B.赫洛克C.霍尔D.霍妮5.(A)是恋爱最为积极的目的和结果。
A.爱情B.性C.情感交流D.婚姻6.真正的爱情有着自主性、互爱性、排他性、(B)四个特征。
A.狂热性B.持久性C.自然性D.本能性7. 我国心理学者一般将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分为三阶段,不包括(C)。
A.异性疏远期B.异性接近期C.异性狂热期D.异性恋爱期8.爱情是由性欲、情感、(B)、和义务四个要素构成。
A.信仰B.理想C.激情D.承诺9.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从性意识的萌芽到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其中不包括(B)。
A. 疏远异性的性否定期B. 异性接近期C. 积极接近异性的额狂热期D. 浪漫的恋爱期10.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有(D)。
A.性心理的本能期和朦胧期B.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C.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D.男女性心理的相似性11. 大学生的爱情不具有(A)的特点。
A.择偶标准的感性化B.恋爱的自我中心化C.恋爱态度的轻率化D.性观念变化的显性化12. 真正的爱情有着自主性、互爱性、排他性、(B)四个特征。
A.狂热性B.持久性C.自然性D.本能性13.婚姻的优点不包括(D)A.使生活规律B.可以得到子女和家庭C.经济稳定D.占有一个人14. 什么时候不容易恋爱?(D)A. 转职B.升学C.旅行D.工作15.情感是在人的( A )中产生的。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倾向性D.个性16.国外有研究者提出,爱情包含三种成分,其中不包括(D)A.激情B.亲密C.承诺D.性17.健康的恋爱心理包括的四个要素,不包括(B)A.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终身伴侣;B.恋爱的双方要追求价值观念的一致;C.恋人之间尽量要做到心理相容;D.恋爱过程中要有健康的理智感。
18.道德的性行为遵循的原则不包括(C)A.自愿的原则B.无伤原则C. 婚姻的原则D. 爱的原则19. 认识正确的恋爱心理素质不需要(D)A.端正恋爱动机;B,加深了解,充分认识;C.敢于正视情变;D.主动讨好别人20. 大学生的恋爱类型不包括(A)A.迷恋型B.志趣型C.功利型D. 友情型21. 情绪与情感区别不包括(D)A.需要角度B.发生角度C.稳定程度D.重要性22.大学生恋爱的弊端不包括(D)A.恋爱与学习处理不当,可能成为学习的负担。
B.学校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差距很多,成功率非常的低;C.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条件会受恋爱而限制;D.失恋一定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3. 下列何种感情障碍易伴发明显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尿频等症状( C )A 情感淡漠B 情绪低落C 焦虑D 情感脆弱24.对于相貌美的标准,人们通常有大体一致的看法,但是也存在各种差异。
而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这个是说明人们在对相貌的看法中存在(C )差异A 文化B 个人 C关系 D 时代25. 大学生的恋爱观不包括(D)A.择偶标准的理想化、恋爱行为的公开化B.恋爱的低年级化、恋爱的自我中心化C.恋爱态度的轻率化、恋爱结果的非现实化D. 性观念变化的隐性化、恋爱方式的不变性2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B 情境性C 两极性D 移情性27、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B 态度C 需要D 感觉28、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的心理特征D、以上几个都不是29、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30、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31、(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C、热情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32、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33、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A. 热情B. 心境C. 激情D.应激34、“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 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B、情感对认知C、需要对情感D、情感对需要。
3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应激D、前三个都不是。
18/2436、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 C )。
A、需要B、情绪C、情绪和情感D、情感37、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37、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 B )。
A、情绪和情感B、社会性需要C、生理性需要D、需要38、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 C )。
A、态度B、需要C、情绪D、情感39、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40、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 A )A 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41、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 B )。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认知42、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 C )。
A、恐惧B、表情C、悲哀D、快乐43、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B )。
A、情绪B、表情C、情感D、感情44、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满足自己的( C )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45、带有宣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又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C )。
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感46、猛烈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叫做( A )。
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感47、在激情状态发生的过程中,很难用( D )进行控制和调节,因此应该在发生前加以预防和控制。
19/24A、思维力B、想象力C、能力D、意志力48、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做( B )。
A、心境B、应激C、激情D、意义49、道德,理智感和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 A )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行为。
A、社会需求B、生理需求C、态度D、体验50、个体对别人和自己行为的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叫做( A )。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责任感二、判断题1、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的爱被称为迷恋。
答案:对。
2、只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的爱被称为伴侣之爱。
答案:对。
3、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的爱被称为空洞之爱。
答案:错,应是被称为虚幻之爱。
4、只有承诺,没有激情和承诺的爱被称为空洞之爱。
答案:对。
5、同时具有激情,亲密和承诺的爱是完美之爱。
答案:对。
6、只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的爱被称为喜欢。
答案:错,应是被称为浪漫之爱。
7、在作为关系持续函数的亲密的进程中,成功的关系中亲密的隐形水平是先上升再下降。
答案:错,应是一直上升。
8、在作为关系持续函数的激情的进程中,积极驱动力是一直上升。
答案:对。
9、作为关系持续函数的决定/责任感的进程中,衰萎中的关系是一直下降。
答案:错,应是先上升再下降。
10、在“电脑舞会”实验中,影响两个人是否第二次约会的决定性因素是外貌吸引。
答案:对。
11、英国科学家发现,腰臀比在0.7左右的女性,不仅外表好看,而且不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压、乳癌等疾病。
答案:对。
12、巧克力让人产生浪漫的感觉是因为其含有咖啡因这种物质。
答案:错,应是因为含有苯乙胺这种物质。
13、19世纪,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人的理想是男人/女人和情人之间的那种爱情。
答案:错,应是女人与骑士之间的那种爱情。
14、在性策略决策过程中,男性倾向于选择长期性策略。
答案:错,应是倾向于选择短期性策略。
15、在性策略决策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长期性策略。
答案:对。
三、简答题1.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柏格教授提出了爱情成分理论(又称“爱情三角理论”),认为人类的爱情基本上由三种成分所组成,请说出是哪三种成分并给予解释,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哪几种类型的爱情?答: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2.阐释一下爱的能力的组成答:①表达爱的能力②接受爱的能力③拒绝爱的能力④鉴别爱的能力⑤解决爱的冲突的能力⑥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3.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有哪些并具体解释一下答:①光晕心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又称为光环效应或成见效应,指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②逆反心理:即指因客观与个人主观需要不相符,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并引发一种负向要求和行为的心理活动倾向③自卑心理:是由于自我评价偏低而引起的害羞,不安,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