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考研卫生统计学 II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考研卫生统计学 II 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II 教学大纲预防医学、健康保险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编200512001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II(Health Statistics II)课程号:50401750课程类别:专业课/类级平台课学时:80 学分:5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卫生统计学是以医学,特别是预防医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侧重预防医学中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公共卫生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医学院校预防医学和健康保险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考试课。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统计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统计设计的原则,培养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能力;掌握群体健康的评价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为学习其它课程,阅读专业书刊,以及毕业后从事预防医学和健康保险等工作和科研奠定牢固的统计学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与实习,自学与讨论,见习与生产实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贯彻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避免与相关学科(特别是流行病学,儿少卫生学和社会医学)重复。

理论讲授尽量从实例入手,讲清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优缺点,阐明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正确的统计思维方法。

对有关统计公式,只要求了解其意义,用途和应用条件,不必深究其数学推导实习课要联系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实例,针对不同内容采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分析题,讨论题,思考题等多种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以利于活跃思想,培养及开发学生智能。

提倡自学与讨论。

可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提供思考问题,学生独立回答。

讨论课应结合医学科研和论文中存在的主要统计问题,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阅读专业期刊中遇到的统计问题来进行讨论。

在实习中应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让其了解国内外常见统计软件包的用途,应结合实习题进行上机训练。

生产实习应结合指导教师安排的课题进行,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整个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有所了解,培养对数据处理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反对伪造和篡改统计数字。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第一章绪论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

统计工作的步骤: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变量(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总体与样本,概率。

学习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频数表的编制,频数分布的两个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和频数分布的类型(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频数表的用途。

集中趋势的描述:算术平均数,几何均数及中位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结合中位数介绍百分位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离散趋势的描述:离散程度常用指标如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意义,计算方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正态分布的概念,图形,特征及其在统计学上的重要性。

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曲线下的面积的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

重点掌握正态分布的应用。

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抽样误差和总体均数的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概念。

标准误的意义和计算。

总体均数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σ未知和σ已知时),可信区间的涵义,可信区间的两个要素:准确度和精确度。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建立假设(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单侧假设和双侧假设),确定检验水准;选定检验方法和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P值和作出推断结论*。

t检验和u检验:t分布的概念,图形和特征。

t检验和u检验的应用条件。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配对设计资料差值的均数与总体均数0比较的t检验,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检验,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方差不齐时两小样本均数的比较:两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t'检验。

正态性检验:正态性检验的意义和方法,W检验和D检验。

第一类错误(Ⅰ型错误)和第二类错误(Ⅱ型错误)*。

检验效能的概念。

假设检验注意事项:要有严密的抽样研究设计,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应符合其应用条件,正确理解差别有无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能绝对化,报告结论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分类资料的频数表。

常用相对数:比,构成比,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分析时比与率时不能混淆,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平均率,资料的比较应注意可比性,对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要做假设检验。

标准化法的意义,基本思想,标准化率的计算(直接法和间接法)与应用*。

第五章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应用条件。

二项分布的概率、累计概率的计算*,二项分布的图形,二项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率的抽样误差。

二项分布的应用: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查表法和正态近似法),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直接计算概率法和正态近似法即u检验),两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

Poisson分布的概念及其应用条件。

Poisson分布概率的计算*,分布的图形和分布的特性。

Poisson分布的应用:总体均数的估计(查表法和正态近似法);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直接计算概率法*和正态近似法即u检验);两样本均数的u检验。

第六章2χ检验四格表资料的2χ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的基本思想,应用条件和计算,校正χ2值的计算。

行列表资料的2χ检验(多个样本率的比较,多个样本构成比的比较)及其注意事项。

列联表资料的2 检验。

四格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第七章秩和检验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的概念。

配对设计资料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基本思想,方法步骤,正态近似法及其使用条件。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基本思想;原始数据的两样本比较,正态近似法及其校正;频数表资料(或等级资料)的两样本比较。

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原始数据,频数表资料或等级资料H值的计算与校正。

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

秩和检验中查表确定概率P *。

第八章调查设计调查研究的特点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进而确定调查方法和样本含量;将观察指标转化为调查项目,进而设计成调查表或问卷;然后确定资料收集方法和资料整理分析计划;最后制定调查组织计划以及调查质量控制措施。

常用的四种概率抽样方法及其特点: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以及分层抽样的步骤,优缺点和抽样误差的估计*。

样本含量的估计:单纯随机抽样总体均数和率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问卷设计:问卷内容、问题形式、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技巧*。

调查的质量控制:调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第九章实验设计实验研究的分类和特点(以人为对象的临床试验,以动物或样品为对象的实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的原则(对照的意义及其形式);重复的原则(重复的意义),随机化原则(随机化的意义,随机抽样和随机分配)。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建立研究假设,明确研究范围,确立处理因素,明确观察指标,控制误差和偏椅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配伍设计,析因试验设计*,交叉设计*。

样本含量的估计*: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或配对比较),两样本均数比较,两样本率比较,配对分类资料的比较,多个样本率比较。

第十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应用条件。

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和重复测量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各种设计方案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

多个样本均数间每两个均数的比较(q检验)*,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间的比较(最小显著差法即LSD法,新复极差法即Duncan新法)。

变量变换: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倒数变换,平方根反正弦变换。

第十一章回归与相关直线回归的概念:自变量和应变量。

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 最小二乘法。

截距,回归系数的统计学意义。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基本思想*,检验方法(方差分析、t检验及其联系)。

直线回归方程的图示。

直线回归的区间估计*:总体回归系数β的估计,μy的估计,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描述两变量间的依存关系,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

应用直线回归应注意的问题。

直线相关的概念。

相关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总体相关系数 的区间估计。

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及联系。

等级相关的适用条件。

Spearman等级资料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假设检验。

相同秩次较多时r s的校正。

曲线直线化的意义与拟合步骤*。

第十二章医学人口和疾病统计医学人口统计的分类:静态人口统计和动态人口统计(即生命统计)。

人口总数,人口构成和人口金字塔。

说明人口结构的常用指标性别比,老龄人口比重,扶养人口比。

出生统计与计划生育统计:测量生育水平的指标(粗出生率,总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终生生育率,总和生育率);测量人口再生产的指标(自然增长率,粗再生育率,净生育率,平均世代年数)*;测量避孕的指标(避孕现用率,避孕失败率,累计失败率);测量人工流产的指标(人工流产率,人流活产比);与出生有关的其他常用指标(低出生体重儿百分比,儿童妇女比)。

死亡统计: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或相对死亡比)及死因顺位*。

第十三章寿命表及其应用寿命表的概念,寿命表的分类:定群寿命表和现时寿命表,完全寿命表和简略寿命表。

寿命表编制的原理和方法。

寿命表中的主要指标(年龄,年龄组死亡率与年龄组死亡概率,尚存人数与死亡人数,生存人年数及生存总人年数,期望寿命)的意义及计算。

简略寿命表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去死因寿命表的意义及编制方法。

寿命表的分析(寿命表尚存人数l x,死亡人数n d x,死亡概率n q x,预期寿命e x),寿命表的应用(评价社会状况,研究人口再生产情况,研究人口生育、发育及疾病发展规律)。

第十九章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作用。

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简单表和复合表),列表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统计图制图的基本要求。

按照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当的图形*。

几种常用统计图(条图,百分条图,圆图,线图,半对数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统计地图,箱式图等)的绘制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