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案例(著作权)
其次,300页纸上印有文字组成的小说, (文字作品),而小说是著作权的客体。
对于300页纸的物权和小说的著作权完 全可能由不同的人所享有。
作者创作完成小说后,就对作为文字作 品的小说享有著作权。
作者授权出版社将小说出版发行之后, 印出的1000册小说为1000名读者所购买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通过购买小说仅 仅取得了300页纸的所有权,而没有取 得纸张上作品的著作权。
菜谱侵权案
甲厨师从业20余年,将自己的经验写成 一本畅销书《A菜大全》。乙厨师盗窃 甲厨师家里的书是否侵犯甲厨师的著作 权?乙厨师采用《A菜大全》中的方法 制作菜肴是否侵犯甲厨师的著作权?乙 厨师原文照抄《A菜大全》甚至是复制 其图片出版《B菜大全》是否侵犯甲厨 师的著作权?
案例中,作品的名称为“A菜大全”, 作品的内容为各种菜肴的做法,作品的
8月8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施工方案招 标文件,15日乙公司投递竞标书。8月 20日乙公司被告知方案落选。9月初, 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施工合同,以乙公 司的设计方案为基础进行施工,10月底 完工,成型效果与乙公司的设计方案完 全一样。甲公司以正常招投标程序为由 ,拒绝向乙公司支付使用费,乙公司向 法院起诉。法院判定,乙公司的设计方 案不是委托作品;甲公司的行为是侵权 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 著作权客体的非物质性主要是 指获得了物质载体并不等于享有物质载 体所承载的客体的知识产权。
就如买了一本小说的顾客虽然取得了小 说这一物质载体的所有权,但对小说作 品却不享有著作权。
案例分析题:
自从歌曲《吉祥三宝》在2006年中央电 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之后,就迅速 在全国流行。但也有人认为:《吉祥三 宝》与法国电影《蝴蝶》主题歌“Le Papillon”十分相似,有抄袭之嫌。请问 :《吉祥三宝》侵犯了电影《蝴蝶》主 题歌的著作权吗?
表现形式为文字表述和图片搭配,作品
的载体就是书籍。著作权法仅仅保护作
品的表达方式,不保护其内容和载体,
所以,乙盗窃甲家里的书,采用书中方
法制作菜肴均没有侵犯甲的著作权,只 有当乙原文照抄《A菜大全》甚至是复 制其图片出版《B菜大全》的时候,乙 才侵犯了甲的著作权。
案例简析
北京通惠河附近有一个地下车库,出入 口采用了与归家体育场“鸟巢”类似的 造型,顶部是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形, 出入口的外观形状及钢梁的按揭纹路与 “鸟巢”也极为相近。“山寨鸟巢”是 否构成侵权,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点评:首先,本案的成型效果与设计方案完 全一样,说明丙公司的施工行为仅仅是乙公 司作品的复制,并不产生新的作品;其次, 委托作品的前提是委托合同的存在,委托合 同的核心含义是委托方和受托方对作品创作 达成合意。而本案中,乙公司设计方案的具 体设计过程是,甲公司口头委托乙公司参加 本公司第一阶段的招投标工作,经过投标, 被告知可以参加第二阶段投标,期间双方并 没有形成委托创作合意。既然没有委托因素 的存在,该作品即为普通作品,其著作权归 乙公司。而甲公司和丙公司为经乙公司的许 可擅自使用该作品,实为侵权行为,应该承 担侵权责任。
例如,假设《潜伏》是共同制片,其原 始权利主体有多个,在准备权属转移材 料的时候就应该收集齐所有权利人的授 权书,否则授权行为是无权处分,是有 瑕疵的,作为原告的北京某公司也就不 能向法院证明自己的权属状况,其诉讼 请求也只能被法院驳回。
案例:乙广告设计公司诉甲房地 产开发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案例
北京某公司信息网络传播权维权案 北京某公司取得《潜伏》的 信息网络
传播权,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诉讼维权 的时候,首先必须向法院证明自己享有 信息网络传播权,该公司可以通过哪些 方法和程序完成自己对《潜伏》享有信 息网络传播权?
《潜伏》的制片人是原始主体,北京某公司 通过受让方式取得信息网络传播权,北京某 公司是继受主体。该公司可以用拍摄《潜伏 》的投资协议书、广电总局颁发的公映许可 证、正版碟片的片头片尾署名等材料证明《 潜伏》的原始权属,然后在用原始主体对自 己的授权书证明自己享有本片的信息网络传 播权。只有上述两个环节均合法有效,才可 以证明继受主体的权属没有瑕疵,否则,权 属不在,谈何维权?
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即“鸟巢著作权保护的客体 ?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 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 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 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 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具 有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其外形,另一个是自 然地把钢结构暴露在外,因而形成了独特的 建筑外观。由此,“鸟巢”融合了奇特的设 计理念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独 创性,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在世界范围 内也堪称建筑奇迹。所以,“鸟巢”应该被 认定为建筑作品,收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未 经许可进行模仿建设的行为应该属于侵权行 为。
知识产权
著作权案例分析
谁拥有著作权
2003年甲创作了一本300页的小说, 2004年乙出版社将甲的小说发行并印刷 了1000册,请问甲是否拥有1000册书的 所有权,而该书的购买者是否拥有此书 的著作权?
甲创作的这本300页的小说实际上是由两种客 体构成。
首先,300页纸的整体是有形物质载体,它们 是物权的客体。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需要对其开发的楼盘的室 内系统标识牌,地下车库标识与图案,消防 栓、设备间、管道井等标识牌设计和装潢。 对于上述装潢工程,甲公司准备分两个阶段 进行招标。
首先是设计方案招标,然后是施工方案招标 。2001年7月,甲口头委托乙广告设计公司进 行设计方案的设计,并邀请投标。8月,甲告 知乙其设计方案中标,并邀请乙公司参加甲 公司的施工方案竞投标。
因此读者不得对小说行使复制权、发行 权、表演权等归属于小说作者享有的著 作权。
而小说作者对1000册已经售出的小说却不享有 任何权利。
因为其通过创作小说仅仅获得了对作品的著作 权,而没有获得对作品物质载体的所有权。
尽管小说难以脱离纸张等物质载体而存在,人 们一般也只能通过获得小说的物质载体来欣赏 作品。但小说作者著作权的客体并不是纸张, 而是纸张上承载的作品。小说在被印成1000册 书之后,小说就有了1000个物质载体,但这 1000个物质载体之上只有一部作品。1000个 物质载体作为1000个物,其所有权可以归属于 1000个人所享有,但其中那一部作品的著作权 仍然归属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