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基础知识( 24分,每题 3 分,共 8题)1 .下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 qí)丽 桑乾( gān ) 戕( qiāng )害 休戚( qi è)相关B. 翘( qi áo )首 愀然( qiǎo ) 静谧( mì) 熠熠( y ì)闪光C. 不啻( chì) 炽( zhì)热 饿殍( piāo ) 锲( qiè)而不舍D. 慰藉( ji è) 脊(j ǐ)梁 烙( lào )印 铩( shà)羽而归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B .花草是废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花草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 而种一院子花。

C .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D .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 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B. 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C.做好一件事情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

D. 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 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箓和咒语) 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以为一切生灵, 归元的倾向。

少数人仍。

这 都有返本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D.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B.圣诞节前夜,美国一男子在夏威夷海中游泳时遭到鲨鱼袭击,虽然鲨鱼咬穿了他的左手,但终于获救。

C.超微型电脑已经展现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发展到更高水平。

D.两千多年来,失意的文人,他们的心灵在庄子那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文人们进则思儒家的治国平天下,退则思道家的归隐自然。

6.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店庆期间,凡购物满300 元者,本店将价值50 元的礼品券一张。

②某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伤人事件发生了100 起。

③现场的情况非常的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太主观了。

A.惠赠不止不免B.赠送不止未免C.惠赠不只未免D. 赠送不只不免7. 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B.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

作品《沉沦》、《屐痕处处》。

C.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其词开豪放一派。

8.对课文的解读错误的一项()A.《乡土情结》多处引用古诗,引用古诗的作用:引导读者想像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及体现乡土之思的具体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思乡情结的久远。

B.《前方》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

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的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C.《江南的冬景》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D.《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作者以“始得”的惊奇反衬出“未得”的遗憾。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 分,共4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其破荆州(当)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B.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举匏尊以相属(葫芦)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知不可乎骤得(轻易得到。

骤,突然)D.酾酒临江(斟酒)固一世之雄也(固然)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 舞幽壑之潜蛟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侣鱼虾而友麋鹿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1.下列句中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而今安在哉?B. 何为其然也?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2.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 ①②⑦⑧ /③④⑥ /⑤B.②⑦⑧ /①③⑤⑥ /④C.①③④⑥ /②⑦⑧ /⑤ D.②④⑥ /①③⑦⑧ /⑤三、(14 分)13.翻译句子。

(共4 分,每句2 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注]宋之问被贬到泷(shuāng)州(今广东罗定),因为不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没有得到皇帝赦令的情况下就擅自逃离泷州。

在回故乡的路上,经过汉江,写下这首诗。

汉江,指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

(1)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的妙用。

2 分)(2)按照常情,三四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而作者却完全出乎常情地写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你认为这样写合情理吗?为什么?(3 分)15.默写。

(每空格1 分,共5 分,错一字,多一字,少一字均不得分)(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 __ 。

(2)_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 _____________ ,羽化而登仙。

(3) ____ ,岂因祸福避趋之。

(4)羁鸟恋旧林,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 题。

(12 分)生命的暗示欧阳斌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驶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遣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②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③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诚然,有时,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

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④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它本来的刻度。

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1)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的妙用。

2 分)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⑤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

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

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 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

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

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⑥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16.从全文看,生命隐逸着哪些暗示?请分点概括。

(4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这句话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