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功能主义学派
第二节
功能主义学派
学派特征:人类学的研究课题不是构拟族群
历史,而是再现以亲属制度为基础的无文字 社会运转过程,也就是研究非西方社会的社 会文化整体及其功能。 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 重视一文化元素在整个文化体系内占什么样 的位置,发生什么样的功能,满足什么样的 需要等方面。
标志:两部著作—— 1922年,布罗尼斯劳· 马林诺夫斯基
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拉德克 利夫-布朗的《安达曼岛居民》。这 两本著作标志着功能主义人类学诞 生了。
动机与结果:
社会历史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后,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危机以及 利用土著社会制度的企图,但得到 的结果却是对西方社会与文化自我 反省以及对“非西方文化”合理性 的承认。
一、马林诺夫斯基
2、核心概念2:需要
需要三层次: 1、基本需要:包括营养(食)和生殖(性)以及 御寒、居往等等,针对这些需要就有耕种、婚姻、 衣着、房屋等制度。 2、派生需要:包括社会分工合作,协力共处的秩 序,文化的继承,信息的传递等等,相应地发生经 济、政治、教育、文字和语言等制度。 3、整合需要:包括知识、信仰、文娱等等,在文 化中就有学术、宗教、文艺、娱乐、竞技、旅游等 制度。
我在写《生育制度》时就跳出了这三层需要论的框 架,根本放弃了把婚姻、抚育、家庭、亲属、宗族 等一系列的文化现象看成满足生物需要的文化措施。 我认为人并不是为了满足性的生物需要不得不生孩 子,生了孩子不得不抚养与教育,组成家庭,一直 到不得不组成宗族或氏族。我认为人们结合成了社 会,是为了要维持社会的存在,人是个生物机体, 有生又有死,所以社会要维持其完整,就必需有一 个新陈代谢的机制。这个机制我称之为“社会继 替”。为了完成社会继替的功能,才产生婚姻、家 庭、亲属等一系列社会制度,总称之为生育制度。
库拉有非常严格的礼节。在库拉交换的
背后,土著也进行普通贸易,并在岛屿 之间进行各种物物交换。库拉涉及财富 和用品的交换,因而是一种经济制度。 库拉有神话的背景。库拉有巫术仪式的 伴随,库拉有传统法规的支持。并在土 著人的头脑里建立了价值观。 结论:简单物品交换造成了一个深刻的 整体性制度。
三、功能主义的贡献
1、田野工作(见田野工作一章) 2、往而不返:马林诺夫斯基与布朗开创的功能学 派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生存权利”,以及 “非西方文化”的合理性,同时,它还指出对“异 文化”的研究所获得的实证知识,有助于对西方文 化的自我反省。这两点成为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基本 概念。当然,在博厄斯学派那里,也已经达到了这 两个基本概念,不同的是,博厄斯学派是从文化相 对论导出的,而功能学派则是在长期的田野工作的 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1.1什么叫功能
吴文藻解读“功能”:功能乃是一部分的活
动对于整个活动所作的贡献。社会习俗之功 能就是它对全部社会生活所作的贡献。这里 隐含着如下的思想:社会制度的一切部分共 同运行着,使之达到适足程度的内部的一致 或和谐状态,而不致产生不排解或加以制裁 的种种持久的冲突。 例证1:学校的功能;例证2:仪式的功能
四、对功能学派的批评
费孝通说:我总觉得马老师在世时似乎总是
强调生物需要是文化最基本的动力。他固然 从没有否认过人为维持群体的生存而创造出 更复杂多变的人文世界。他在生前所发表的 著作里其实早已提出了把维持群体生存的条 件作为产生文化的需要。他认为因有提供食 料和其他消费品的需要而形成经济制度,因 有提供社会成员生殖和抚育的需要而形成家 庭制度,因有提供社会秩序和安全的需要而 形成政法制度等等。
布朗认为:进化不等于进步
社会研究:要研究社会结构的类型、差异、分类及 其运作和发展。 进化是一种趋异的发展和组织的进步。组织的进步 既包括结构功能的复杂化,也包括社会交往、社会 关系的日益频繁和扩大。 进化不一定是意味着进步,因为进化仅仅是结构和 功能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而进步是指知识 的积累和通过发明与发现而产生的技术改进以及道 德的发展。这样,社会也许是向一种内外均衡的结 构状态迈进,也许是向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发展;但 这种结构本身是更好些还是更坏些,应当根据另外 一些标准来判定。
基本贡献:1914-1918年期间曾有两年多的
时间在新几内亚做田野工作,马氏的田野工 作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亦 创造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以往的研究重文 献、文物与遗俗,采取间接的研究方法,注 重文化史的构建,而马林诺夫斯基注重普通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的社会生活的 详细描述,采取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的直接 研究方法。
部分构成一有机的整体。马林诺夫斯基说: “此种学说的目的,在以功能眼光来解释一 切在发展的水准上的人类学事实,看这些事 实在完整文化体系内占什么位置;在这体系 内,各部分怎样地互相联系,而这体系又以 何方式与周转的物质环境互相联系。总之, 此学说的目的,乃在了解文化的本质,而不 在进化的臆测,或以往历史事件的重造。”
第二章
整体分析理论
出现缘由:对古典人类学理论的反
思与批评。 注重文化整体的功能与结构分析理 论的出现。
第一节 法国社会学派
涂尔干(迪尔凯姆1858-1917)
社会有机体论(整体的存在) 社会分工论(功能分化) 社会唯实论(社会的实在性和强制力) 自杀论
宗教的社会性来源和社会性作用
布朗的“社会结构”思想
一、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 人与人组合的各种群体及个人在这种群体中的位置。 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由“制度”支配的, 制度是指某些原则、社会公认的规范体系或关于社 会生活的行为模式;原则是群体形成的基础,社会 规范和行为模式则是对某种关系中人的正常行为的 固定。 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变动不居的。
3、经典民族志:西太平洋的航海 者
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理论,是建立在民族志
基础之上,他写了经典民族志《西太平洋的 航海者》。在此书中,他详细研究了库拉交 易活动。功能主义认为文化“是个整合体, 其中的各要素相互依赖”。他把当地社会的 家庭、经济、政治、巫术、宗教、技术等等 行为特质放在一个整体里加以分析。
二、拉德克利夫-布朗
马林诺夫斯基:经验功能论
核心概念:“需要”与“功能” 布朗:理性结构论/结构功能论 核心概念:“结构”与“功能 布朗转向对“结构”概念的关注,认为只有
明确了社会的结构,才能真正找到构成这一 结构各部分所起的功能作用。这是他对“结 构”与“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功能即效用(部分对于整体的作用)
莫斯(1872-1950)
涂尔干的“招募站”、坚定的合作者、博学而严谨、 理论贴近经验、和善而谦逊 《论礼物》 原始社会:交换的社会性和集体性、礼物送出、接 受和回赠的义务和强制性、礼物非物,而是礼物之 灵。 总体社会事实、礼物是互惠交换体系的一部分:历 史、结构与身体及心理维度。人与人的交换到人与 神的交换。有一种机制使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而进 行交换时形成了一个牢固的社会体系。
什么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将每一种文化都
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并力图找出 作为整体人类社会的功能的一般法则。马林 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认为“文化的功能(即 用处)在于满足人类生活需要。” 以往的人 类学理论将文化当作目的,而功能学派将其 视为手段,目的在生活。
1、核心概念1:功能
一种文化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功能关系,各个思是从基本需要的母体 里产生的,带着后生和次要的意味。而 且似乎这些衍生的需要还是可以归根到 基本的生物需要里的。 此外,他又感觉到文艺、娱乐、巫术、 宗教、科学等制度没有配上需要,而另 外列出一类需要,称之为“整合”的需 要。至于整合的需要怎样和前两类需要 整合在一起,我并不清楚 。
关于“库拉”
单纯地说,是指红色的贝壳连缀成的项圈与白色的 贝壳加工成的臂镯的交换,被交换的物品称为库拉 宝物。库拉交换是一种大范围的、具有跨部落性质 的交换形式。它施行于居住在一大圈岛屿上的居民 群体之间。把数千个土著人组合成伙伴关系。这种 关系是终身关系,有着种种相互的责任和义务,并 延伸成大规模的部落关系。库拉有非常严格的礼节。 在库拉交换的背后,土著也进行普通贸易,并在岛 屿之间进行各种物物交换。库拉涉及财富和用品的 交换,因而是一种经济制度。库拉有神话的背景。 库拉有巫术仪式的伴随,库拉有传统法规的支持。 并在土著人的头脑里建立了价值观。结论:简单物
1.2“功能”概念的要点:
1、文化的功能是满足人类需要,反
对进化论将文化当作历史的遗留。 2、要从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中去研 究功能。 3、整体的眼光。
1.3关于整体
一是文化体系内各部分怎样相互联系
二是各个部分(各种事实)在完整的文化体
系内占什么位置 三是这一文化体系以何种方式与周围的物质 环境相互联系。 第一是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是部分与整体 的关系,第三是整体与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