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学习理论;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专业:教育技术学年级:2010级日期:2011-3-22姓名:程宏达《行为主义学派的简介》行为主义理论的提出约翰·华生(John 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是20世纪初崛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之一。
现在行为主义学派不像20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样一统天下,但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影响依然是十分重大的,很多方面都能看到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子。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看到的心理学》一文,从而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
他们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
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新行为主义理论的提出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车站小镇。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新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 (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
;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
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
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新行为主义的现实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和有关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原先应用在教学机器中的程序设计,已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中被广泛地应用了。
客观主义潮流。
18世纪以来科学的极大发展破除了以前很多想当然的或迷信的东西。
神秘主义受到挑战。
实证主义空前具有市场。
强调实证的、具有社会性的可用作客观观察的知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行为的突出强调,不仅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而且使人们看到新的希望。
《行为主义学派的技巧》行为主义学派的许多技巧,被咨询治疗界广泛使用、效果也不错,几个常用技术包括:1、强化(reinforcement)在建立新的行为时,“强化”是一般人常用的,尤其是用连续的“即时强化”(immediate reinforcement)、接着用“间隔强化”(interval reinforcement),对于行为的快速建立效粜不错。
强化除了前面所举的两个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的方式,包括一般的“固定比率强化”(f1xcd ratio reinforcement)——像做完几个仰卧起坐,就可以休息5分钟;“不固定比率强化”(varied ratio reinforcement)——像妈妈规定写完5行字就可以看电视,有时是要先写10行才可以有看电视的特权;“定期强化”(fixed interval reinforcement)——像发薪水;“不定期强化”(varied interval reinforcement)——像赌博中奖;“部分强化”(partial reinforcement)——像小孩发脾气要糖吃,父母本来想严守原则不给,后来看孩子可怜就软化了,结果让孩子以为发脾气到最后父母会妥协,这也许是现代父母管教子女的痛。
强化物分“初级强化物”(primary reinforce)——像食物、水或糖果;“次级强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像金钱、礼物或代币(token);可以替代或换取初级强化物的,也可以是指所谓的“社会性强化物”(social reinforce)——就是人与人互动中的一些温暖关心的举止,也许是夸奖、一个温暖鼓励的眼神、拍肩、拥抱等等,可以让人觉得自己受到关爱与重视;当然,教育或管教的最后,都希望孩子能够不藉外力或外物酬赏的肯定,而能自己促动自己、自动自肯定白己,就是所谓的“自我强化”(self- reinforcement),像许多人会主动去帮助他人、从事自己喜爱的嗜好,是因为自己想做,而且也在活动中觉得“自我酬赏”(self- rewarding)。
2、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lization)基本上是相信人不可能同时紧张又放松,亦即有冲突性的情绪与行为。
这是Jacobson(1938)开创、经由Wolpe(1958)所继续研发出来的(张厚粲,1997),根据古典条件(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原理所研发的治疗法,认为行为是经由条件学习而获得,也可以根据反条件的方式让学习解除。
让焦虑的当事人,先学会娴熟放松(re1axation)的动作,然后要当事人把会引起焦虑的情境或事件,依焦虑程度的高低作适当排列(例如从零焦虑——自己在房间唱歌,到100%焦虑——在可以300人面前作表演,)最后就要当事人在每次治疗时,先进行放松动作,然后照咨询师指示,依焦虑最低的情境加以想象,如果中途有焦虑情绪产生,当事人表示立即停止,这是配合当事人的个人情况与步调而循序进行的,所以一般说来,“系统减敏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3、塑造(shaping)是对于达成目标行为的“逐渐形成”的一连串动作的设计。
举例来说,初进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可能不太懂得教室常规,要他们乖乖坐下来听课,对于老师来说是一项挑战。
老师们常常使用的方法是:小朋友在教室内跑累了,靠近自己座位时,就给予奖励,小朋友可能慢慢学会多“靠近”自己座位几次,然后再把标准拉高,等小朋友坐下来时才给与奖励,接着就要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的时问慢慢加长,最后目标是坐下来专心听课。
这一连串的动作,就是所谓的塑造。
4、行为改变技术(behavior modification)行为改变技术是结合了“强化”的运用,在具体明确的行为目标之下,研拟适当可行的改变行为的策略(强化次数、强化物、可能的阻碍、可用资源的考虑等等),然后一步步执行。
特别要注意的是,强化物的设计与使用要吻合当事人的“动机”与“喜爱”(不是吸引当事人的强化物,根本不能引起行动的动力,而同一强化物用久了,可能也让当事人失去兴趣),并要小心强化物不要成了下一个需要改变的行为目标(例如使用喜爱的香鸡排作强化物,改变了自己做作业拖沓的习仪,却发现后来体重增加太多,要减肥了)。
行为改变技术的另一形态是可以和当事人拟定一契约,由当事人自己去执行、评价、也作记录,然后由咨询师与当事人一起讨论进行的情形、遭遇的困难,与思考解决的方式,这也叫做“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方案。
5、模仿与预演(imitation and rehearsal)观察、模仿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学习方式,咨询师的示范、或是典范人物的演出、甚至是利用录像带呈现的方式,让当事人可观察、依循,并可以慢慢学会一些渴望的行为。
而“预演”则是咨询师在当事人将在咨询情境中所学的技巧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之前,可以让当事人与咨询师在治疗时间先作一些练习,使当事人熟悉即将使用的技巧,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之道,以减少当事人在接触实际世界及真正行动时的失败机会。
6、代币制(token system)“代币制”是学校系统很喜欢运用的行为主义的技巧之一,像“乖宝宝”贴纸,同学们集满多少张可以获得一个“特权”或“礼物”,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
现在许多商店为了鼓励顾客光临,也用“盖章”或“集点”的方式,可以在盖满或集满之后换得折扣或赠品。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代币制的延伸,像发奖状、考奖学金、休假等等制度的运用行为主义学派及其代表人物(1)华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华生(1878~1958)Watson,John Broadus,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
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16岁时进入格林维尔的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21岁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师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1903年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随之出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08年受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