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公司应急管理体系

某公司应急管理体系

并通过维修积累的经验不断补充异常处理规定。
二、停电应急计划
部门
责任人
电话
应急联络方式
电工班组
手机:
绿园供电局
89956541
手机:
公司领导电话见公司电话薄
注:1.外网停电,设备动力部与供电部门签订协议,生产管理部妥善安排生产,或提
前增加备用库存保证100%供货。
2.在库存暂无电器元件备件,采购无法快速解决,且急需恢复正常供电时,需
、保温炉内铝水
进行合锭。
7.对三坐标配备UPS电源,确保停电后数据不丢失。
三、压缩空气、煤气、停水应急计划
部门
负责人
电话
特殊联系方式
维修班
煤气公司
自来水公司
公司领导电话见公司电话薄
注:1.我公司采取双压缩空气供给站,一个故障停机自动切换另一台,共三组,对重要检测设备三坐标
采取独立压缩空气共给。
2.煤气主要是用于溶化炉,另外备有其他能源的溶化炉,当所有能源不起作用时,可委托进距离
3.一般工装:如机加工装夹具,模具芯子,冲头等,我公司预先准备一定量的毛坯,一旦损坏可及时进行内部的制造。
4.对复杂异形工装,由生产动力部组织相关部门在一汽集团下属模具厂进行应急制造.
5.刀具短缺可就近快速采购.异型刀具保持一定库存.
6.重要工装模具,根据模具使用寿命,周期对其进行评价,在失效前就着手进行模具复制模的制造,对于供货量大的模具,多采用多套模具生产。
公司内部采取一人多能,不断通过培训确保人员素质。
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人力资源部
田晓欣
预先储存相应劳动力并建立联系,一旦短缺,短时内可进行招聘(适合原工作过的临时工,现待业).本应急计划附件:顶岗计划,素质矩阵。
六.供应中断应急计划-原材料外购件重要辅助材料
为预防原辅材料采购瓶颈造成生产中断,从而影响产品交付,特制订此应急计划
重要原材料及外购件需采取以下保证措施,确保中断供货带来的风险
分供方数要求:至少三家同类供货产品具备生产能力,其中2家选择在30-40公里范围内,并具有潜在供应商。
原辅材料最高最低库存量控制:以年或半年的实际市场波动以及生产计划,确定存量界限,具体采购物资最高最低库存要求见“直接材料最高最低库存量”KSM-DF CZ 19.64
供应商提供铝水保证生产。
3.外网停水,自来水公司会以通知的形式,通知我公司,并且我公司具有蓄水池,能够用于生产
只影响生活用水
四、工装模具短缺应急计划
1.KSM公司工装短缺主要是模具型腔需线切割的滑块以及复杂异型工装备件,其损坏后造成生产中断.
2.首次供货时,在合同中确定备件供应计划,保持一定的复杂异形工装备件库存.
3.一般故障停机由车间设备管理负责人组织维修
4.难以排除,影响生产进度由设备动力部组织维修
5.替换设备由动力部部长组织协调
6.外援以及关键备件采购由设备动力部管理员进行协调
7.本计划附件:关键设备替换清单、外援支持人员清单、备件费用高采购应急联络清单
外部替换设备协议书
8.对单台关键设备的停机异常,编制相关的异常处理措施,确保异常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重要辅助材料,经常了解市场动态信息,保持一定数量的采购渠道,并保持一定的联络方式,应急时进行联络供货。
七.交付应急计划-交付中断、顾客退货
七.交付EDI系统中断应急计划
一、关键设备停机应急计划
部门
责任人
电话(内部联络方式)
应急联络方式
生产动力部
陈宗军
联络部门主管
压铸车间
联络部门主管
机加车间
联络部门主管
清理车间

联络部门主管
外协联络人
冯坤
联络部门主管
公司领导电话见公司电话薄
注:
1.无备件后的零件拆除,需经设备组特许后在暂不使用的且有所需件的设备上做好记的
2.零件拆卸,但须记录,备件到位后即恢复。
经生产动力部
特许,可在相同或相似电器设备上拆取所需元件进行更换,做好记录。
3.备件进库后,将所拆部位恢复,并做好记录。
4.本计划仅适用于外网计划停电、内部故障跳闸、变配电系统损坏引起的线路
停电。
5.外网意外故障停电,由动力部与供电局联络,并抢修,恢复供电后,及时统
计损失,
6.外网意外故障停电生产管理部根据抢修所需时间判定是否组织车间对溶化炉
协定供货储备:已成为合格的供方,与其签订储备协议,即在满足正产供货的同时,结合下一采购周期的需求,确定必要的储备数量,当非正常超量订货发生时,在短的周期内能够迅速供货,确保我方生产延续与供货运行。
同业友好厂家协助:同业友好厂家,存在同一牌号的,通过友好关系,在应急情况下,可以作为缓解供货问题的解决途径。
7.重要工装的制造,联系应与分承包方签定协议书,以免职造成本厂的损失。
部门
责任人
电话
应联络方式
生产管理部
部长
技术开发部
部长
技术工程部
部长
五.劳动力短缺应急计划
注:对重要岗位,KSM预先确定可顶岗人员,并保持一定数量的可顶岗人员,对顶岗人员实施相同的培训.
在人员短缺情况下优先考虑可替岗人员,部门领导通过岗位素质矩阵,衡量选择顶岗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