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质量分析表
4、教师要多了解新课程音乐教学的理念,加强自身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提高,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讲解要讲清、讲透,不要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因
分
析
1、本学期学生在演唱方面都能注意“轻声”演唱,学生唱歌的位置控制不好,不能做到“高位”。
2、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歌曲方面情绪不够饱满,没有把歌曲本身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是机械的在演唱,使整个的演唱过程显得非常沉闷,
缺乏美感。
3、缺乏胆量,这些问题存在于极个别学生,一旦站到讲台上,就会很紧张,从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平时的演唱水平,说明老师平常对学生的锻炼太少。
2.、音乐欣赏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调动其身体各部分感受体验音乐,在记住名称和主题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音乐表达,即用各种形式(语言描述、肢体律动、旋律线等)表达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在综合性的表达中更好地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节奏学习要形象生动,如一般老师都在运用的以“走”、“跑”的叫法学习四分音符(“X”)、八分音符(“X”),结合日常歌曲学唱经常复习巩固。同时建议引入2拍子的强弱规律和打拍时值概念,让学生在节奏练习时明确四分音符(“X”)、八分音符(“X”)的意义,并培养有稳定的节拍感,避免越打越快或忽快忽慢的现象。另外要结合“唱名”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尝试用唱名唱歌谱,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七个唱名、练习节奏同时慢慢形成音高概念。
4、个别学生的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好。识谱能力太差,节奏掌握也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区分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附点音符和其所对应的时值。
5、歌曲、乐曲数量偏多,每首歌曲必须在计划的课时内完成,造成了学生背唱的难度。如有的学生把歌曲的几段歌词唱混了,其他学生就唱不下去了。
今
后
措
施
1、在歌曲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以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不喊唱,通过教师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明确声音的概念,并开始培养学生“高位轻声”解决唱不上高音的问题。另外,教师要思考“学会歌曲”与“学会演唱”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歌曲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辨音准、模仿演唱、节拍节奏概念的一贯培养,为以后的合唱教学打基础。
1、感受与鉴赏
学生能随着熟悉的乐曲哼唱并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做简单描述;能够区分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2、歌唱与表现
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与呼吸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对他人和自己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学期能背唱4——6首歌曲。
3、音பைடு நூலகம்与相关文化
三、五年级教材中的欣赏内容非常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为孩子们喜闻乐见。考试中发现只要老师在课堂中能根据学段目标要求让学生仔细听辨、捕捉形象、参与表现过的,学生的音乐记忆都非常好,听到主题音乐能说出曲名,对乐段变化敏感,对形象体验生动,而且喜欢聆听音乐,习惯好,思维活跃。
存
在
问
题
及
成
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育教学检测质量分析表
时间:2012年6月
学
科
音
乐
教
师
李
珂
所教
班级
三年级(1、2、3、5)班
五年级(1-5)班
主
要
成
绩
及
成
因
分
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五年级音乐学科。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主要从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并取得了一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