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作业

第三讲作业

第三讲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图式:皮亚杰用图式这一概念来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者心理结构,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3.同化: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动作;如婴儿通过吮吸小奶瓶发展了吮吸图式,当他试图吮吸大奶瓶时就运用了这种图式,这就是同化。

4.顺应:顺应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

比如,当婴儿改吃奶为吃饭,他就需要改变原来的图式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

5.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是皮亚杰使用的术语。

它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6.自我中心:儿童只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色中或不能明白他人的感觉。

7.创造性思维: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8.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

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 探求多种答案 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9.认知发展:是个体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认知结构不断形成和更新的结果。

10.支架:支架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儿童的帮助,就像婴儿学习走路,父母总是要给与一定的搀扶,或者提供一个学步车,但走路还是婴儿自己学会的。

11.私语: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即私语(private speech)。

皮亚杰最早发现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的语言”,但二人对私语现象的解释不同。

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不能进行观点采择的结果。

而维果斯基认为自言自语有助于个体将共享的知识变成个人的知识,是复杂认知能力形成的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_ A __阶段能完成守恒任务。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涉及的概念有__ C __。

A.关键期B.观察学习C.最近发展区D.图式3.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_B_.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高中一年级D.高中二年级4.进入__ C_____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三、填空题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到已有图式中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被称作是___适应___。

2.在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中,在教育与发展方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是__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_ 和_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

3.发现性思维的的特点是流畅性、__变通性__、__独特性_。

4.初二是__由机械识记_向___理解识记_过渡的转折时期。

四、判断正误1.皮亚杰认为,客体永久性形成于前运算阶段。

×2.在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他提出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和发育为前提,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3.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记忆已占绝对优势,具体记忆则完全消退。

×4.“此矛锋利,无坚不摧”,“此盾坚固,任刺不入”。

违反了逻辑法则中的矛盾律的原理。

√5.创造性思维过程有五个阶段:定向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

√五、简答题1.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1)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是量的积累过程。

另一方面,个体的认知发展又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的个体的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又有质的飞跃。

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2)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认知发展年龄特征具有较普遍的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不同个体间认知发展的各阶段顺序是一致性的,每一阶段经历相似的变化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速度彼此接近。

(3)不同个体在认知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有一定的差距,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可变性。

2.认知发展的条件都有哪些。

答: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1)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认知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

首先,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

例如,一个天生的聋儿,就永远不会辨别声音。

其次,遗传素质还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

(2)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

生理成熟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这种程序性也严格地控制着认知的发展。

(3)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它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因,也不能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实施影响。

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答: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

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皮亚杰就这些阶段是如何展开的提出如下假设:首先,这些阶段代表认知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亦即所有儿童将以同样的顺序经历这些阶段,不能跳跃任何一个阶段。

第二,每一阶段与下一阶段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因此儿童在一个阶段中必须学会一套图式以便能顺利进入到下一阶段。

第三,尽管皮亚杰提出成熟速度或生物成长的进程决定了儿童何时进入下一阶段,但他也认为文化与环境可能加速或延缓成长。

感知运动阶段(the sensorimotor stage)的主要特点是:依赖感觉与运动来认识事物。

本能性的反射发展到目的性的活动。

出现客体永恒性(object permanence)。

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发展。

延迟模仿的产生。

前运算阶段的认知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比感觉运动阶段更加符号化、象征化。

即儿童能够使用心理符号去重建或再现以前或当前的经历,但还不具有运算思维的能力。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认知特点:具体运算是一种和真实的、具体的物体相关的可逆的心理活动。

与前运算阶段相比,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的问题,即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需要事物和直观形象的支持,不能够进行纯符号运算。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1)去中心化(decentering)(2)可逆性(reversibility)(3)守恒(conservation)(4)分类(classification)(5)序列化(seriation)(6)推断事实(inferred reality)形式运算阶段(11岁- )的认知特点:形式运算阶段的出现,个体开始形成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

形式运算的发展提供了对各类问题进行推理和形成逻辑的能力。

具体来说,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具有以下特征:(1)假设推理(hypothetical reasoning)(2)类比推理(analogical reasoning)(3)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4)反思能力(reflective abilities)。

(5)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4.比较皮亚杰的“自我中心的语言”和维果斯基的“私语”概念。

答: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发展现象,即私语(private speech)。

皮亚杰最早发现了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的语言”,但二人对私语现象的解释不同。

皮亚杰认为这是儿童不能进行观点采择的结果。

而维果斯基认为自言自语有助于个体将共享的知识变成个人的知识,是复杂认知能力形成的基础。

当幼儿遇到有困难的任务时,会不断地对自己说话,这是在重述他人以前提供给他们的帮助和建议。

随着个体的发展,自言自语会变成无声的,但它仍很重要。

事实上,近来的研究表明,使用自言自语的儿童在学习复杂任务时要比其他儿童更有效。

维果斯基指出,儿童是通过结合他人与自己的言语,利用自身的言语来解决问题。

因而,对话和讨论是儿童用来学习的重要方式。

5.简述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答:(1)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在初中阶段开始占主要地位。

在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思维不仅占绝对的优势,而且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青少年的辩证逻辑思维也在迅速发展,并于高中阶段达到基本成熟的水平。

辩证逻辑思维是人类的最高级的思维形式,辩证逻辑思维的成熟标志着青少年思维的整体结构的形成。

同时,青少年的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仍在发展,并与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相熔合。

动作思维的发展促进了青少年技术能力的发展,形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艺术能力的发展。

(2)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初中生的思维处于还半成熟状态。

初中生能较好地利用各方面的知识来加强对抽象材料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高中生的思维基本上接近于成人,处于成熟水平。

主要表现:其一,高中生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较好地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活动;其二,高中生的思维具有较高的预见性,这反映出高中生对事物间的关系已有了深刻了解;其三,能自觉地使用形式逻辑规则进行思维活动。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高中生的思维的深刻性高于初中生,但有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3)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随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其思维的创造性也日益增强。

初中生已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高中生思维的创造性比初中生有了很大的发展。

高中生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多,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其思维的创造性都是不成熟的。

具体表现为鉴别力不强,易受错误思维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动摇。

(4)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的能力,是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成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