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点总结
一、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除法中的数量关系(非常重要!):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由于除法和乘法相通,可以互相转换,所以还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数量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三、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末尾都有0)的口算乘法:(如160÷20)把160和20末尾的0各去掉一个,相当于算16÷2,记作160÷20=8。
四、“除以”和“除”的不同:
如180÷30读作:一百八十除以
..三十,或三十除.一百八十
易错考题:(1)列式计算:多少除.三十等于六?
正确列式为30÷?=6 →30÷6=5
(2)列式计算:一个数除.458得11,余数是18,这个数是多少?
正确列式为458÷?=11……18 →(458-18)÷11=40
五、笔算除法的方法:
(1)根据横式列竖式:如576÷18=,列出竖式,把被除数写在“”
横线下方,把除数写在“”曲线外边,如右图
(2)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上题,除数是18,就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57去除以18。
(3)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商就写在第二位上,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商则相应地写在第三位上,即“算到第几位商就写在第几位的上面”。
(4)57÷18,可以把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以方便口算出商,57÷18≈3,
60 20
把商写在7的上方,如右图。
(5)每算出一位商,就要用这位商乘以除数,写在下面
(从这位商写起),表示从被除数中扣除的部分。
如3×18
=54,从3写起,写在下面,如右图。
(6)每乘一次,就相当于要从被除数中扣除一次,得出这次扣除的余数。
每得出一次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否则说明还能再扣除(商小了)。
(7)算出一位商后如果被除数还没有除尽,则将下一位被除数落下来,继续除以除数,并将商写在这一位的上面。
(8)重复(3)~(7)的步骤,直到被除数的最后一位上的商都
算出来,如右图。
注意:其中红色字体是思考过程,不用写出。
(9)最后根据竖式补充完横式,注意要写余数(余数是0时,就
省略不写了)。
六、笔算除法竖式中的0的特殊位置:
在笔算除法中,如果这一步算出的余数是0,而被除数下一
位落下来的数字也是0,则不落0,直接把余数写在这一位上,
而下一位商直接写0。
如右图,93减去93余数是0,而下一位
也是0,则0写在3的下面,同时注意在商的下一位
直接补0占位。
但如果被除数下一位不是0,这一位余数的0不写,
而应当把被除数下一位上的数字落下来继续计算。
七、直接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1)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
几位
(2)如果够除,商就从被除数的第几位
写起
(3)如果不够除,商就从被除数的下一
位写起
典型考题:□38÷53,要使商是一位数/两位数,□可以填几?
正确答案:如果要使商是一位数,说明前两位不够除,即“□3<53”,□可以填1~4 如果要使商是两位数,说明前两位够除,即“□3≥53”,□可以填5~9
八、商的变化规律:
(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以(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反而要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
(2)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以(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要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这叫做“商不变规律”(或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除数商
不变乘以
几(除数不能是0)
除以
除以
反而几
乘以
乘以
几(除数不能是0)除以不变
乘以
也几
除以
乘以
几(除数不能
是0)
除以
乘以
也几(除数不能是0)
除以
不变
九、运用商不变规律简化竖式:
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可以运用商不变规律简化竖式,方法、步骤如下:
(1)根据横式列出竖式
(2)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划掉相同个数的0(相当于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3)按照划掉0后的竖式进行计算
(4)得出的余数如果不是0,还要再添上0,原来各去掉几个就添上几个
如下:左图三个算式是列式方法,右边两个算式是运用前后的比较
十、笔算除法应该注意的要点和步骤:
(1)确定商的位数、估算:先确定商的位数并估算出大概的答案,作为验算、检查的依据(2)计算:在草稿本或试卷上计算,要注意“每步算什么”、“数位对齐”、“余数要比除数小”
(3)验算:如果和估算差距大,或者有时间,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验算一下!
(4)检查:看看横式有没有把得数写上,看看末尾的0有没有添上
十一、估算的方法:
先将除数看成近似的整十数,再将
被除数看成除数估成的整十数的
倍数,以此估算出商。
如右图
十二、笔算除法验算的方法:
笔算除法的验算一定要用乘法,不可用除法验算!
用除数与商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十三、“算错了”问题的解决:
例:小冬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36写成了63,
结果得到的商是26,余数是18。
你知道正确的商是
多少吗?
解决方法:要求正确的商,就要知道原来的被除数是几,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可以根据错误的算式算出正确的被除数63×26+18=1656,再算出正确的商1656÷36=46。
十四、“余数和除数”问题的解决:抓住关键——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
例1:△÷□=39……16,□最小是几,这时△是几?
解决方法:除数要比余数大,所以大于16的最小整数是17,这时△=17×39+16=679
例2:△÷25=46……□,□最大是几,这时△是几?
解决方法: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小于25的最大整数是24,这时△=25×46+24=1174 十五、解决问题应当注意的要点:
(1)常考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总价÷数量速度=路程÷时间(注意速度单位!)
其中速度单位是常考点,如:
叔叔开车从A地送货到B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用了5小时,回来时少用了2小时,问回来
....是多少?
..时和来回
..的平均速度
解决方法:关键词——回来、来回、平均速度
①求回来的平均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先算出两地路程,也就是去时的路程,同时也是回来时的路程60×5=300(千米)再算出回来时的时间5-2=3(小时)最后算出回来时的速度,注意速度单位300÷3=100(千米/时)②求来回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先算出来回路程300×2=600(千米)
再算出来回时间5+3=8(小时)
最后算出来回平均速度,注意速度单位600÷8=75(千米/时)
注意:总的平均速度并不一定等于去时速度和回来速度的平均数,如75≠(60+100)÷2=80
(2)倍数问题的技巧
例题:4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00千克蜂蜜。
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解法一:可以先算出每一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蜂蜜(即求出1倍的量)300÷4=75(千克)
再算12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蜂蜜75×12=900(千克)
解法二:也可以算12箱是4箱的几倍12÷4=3 倍数作为单位不用写出来
再算出同样时间内蜜蜂能酿出的蜂蜜300×3=900(千克)
(3)最优方案(用同样的钱买最多的商品)课本88页第12题
解决方法:先看哪种方案更优,尽量使用这种方案来买,最后如果有剩余再考虑其他方案例题:商场卖衬衫,一件29元,两件49元,老师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几元?
解决方法:比较两种方案,“两件49元”的更便宜(一件只要不到25元),所以先尽量用“两件49”的方法买,可以买3套(共6件),算式为185÷49=3(套)……38(元),2×3=6(件),发现最后的余数还可以买一件29元的,38-29=9(元),6+1=7(件)。
所以最后可以买到7件,剩余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