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域金融如何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指出,县域经济发展即将进入“统筹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滦县作为一个矿山资源型县区,在县域金融强力支撑的背后,经济结构实现了华丽地转型和升级:经济开发区、司家营循环经济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榛杨工业区“四足鼎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原逐鹿”,滦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为十八大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十二五”期间, 如何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县域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滦县为例,对县域金融如何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进行相关思考。
一、县域金融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县域金融是保证县域经济稳健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滦县为抓住中央出台拉动内需政策的良好机遇,组织召开了银企对接会,冀东物贸、蓝贝酒业、冀东水泥等骨干企业的循环集约化转型升级以及司家营循环经济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滦州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在县域金融的扶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县域金融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撑
1.服务项目建设,集中力量保证县域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根据滦县的资源禀赋、历史人文、地理区位、产业传统特色,确定其择优扶持的特色产业。
如总投资52亿元的滦州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和“一带三区”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都得到了地方政府、国债项目、县域金融政策的支持,其中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大幅度增加。
2.调优产业结构,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方面通过及时安排信贷资金鼓励支持依据新技术新材料新机遇打造的特色经济,如对司家营循环经济园区的企业给予择优贷款;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以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投放。
在滦县经济跨越式发展中,除国债支持的项目和极少数有较充足的自有资金的企业,其余绝大多数企业的自有资金都比较少,它们从筹建、挂牌成立到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县域金融政策与资金的支撑,县域金融解决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中融资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二)县域金融服务的多元化不断满足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1.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动员储蓄。
动员储蓄就是把分散的储蓄聚集成资本转化为投资。
在现代经济中,个人的资金往往无法满足企业运转所需的最抵投资需求。
金融系统有效地通过证券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创造出股票、债券、存单、保单等可以进行小额投资的金融工具,使分散在个人和家庭中的资金汇聚起来并导向大规模的投资项目。
这样,通过为项目有效动员储蓄,金融系统在推进县域经济增长上可以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2.在当今市场竞争条件下,无论农业企业还是工商企业的发展
都需要县域金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服务。
县域金融充分考虑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采取多层次多种类的信贷服务,多渠道全方位的电子汇兑服务,多形式多种类的投资理财服务以及便捷的结算工具和现代化的结算服务,这些多元化服务在不断地满足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需求。
3.通过提供风险管理,加速经济转型增长。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投资伴随着风险。
金融系统的风险管理功能就在于通过提供活期存款帐户和选择流动性与非流动性投资的适当组合,银行在为长周期高收益项目投资的同时,对流动性风险提供了完全的保险。
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有一些高技术高风险高收益项目需要长期资本而储蓄者又不愿意长期放弃他们对储蓄的掌控权。
这样,如果金融机构不愿对长期投资提供风险管理,一些高技术项目会因缺少投资而难以进行。
金融系统通过提供风险管理,可以促进投资者选择更加专业化的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经济转型增长。
二、县域金融在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特色农业的发展,战略性循环经济产业的兴起,中小企业的成长,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县域金融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却表现出严重的供给不足,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约束问题。
近几年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虽然有所增加,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小额
农户信用贷款增幅较大,对农村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逐步由分散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普遍推行“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战略,信贷资金向中心城市、向优质客户、向建设项目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而县域中小企业、农民贷款却普遍存在困难。
总体上看,县域金融的组织体系、金融功能、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已经成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阻碍因素。
三、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
县域金融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多层次、多元化服务需求,能迎接新趋势和新变化带来的挑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大力促进滦县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一)拓展资金供给渠道,加大县域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保证对县域经济的有效支撑
要不断拓展县域资金供给渠道,大力提升县域直接融资比例,支持优质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积极引导城市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网点,出资组建贷款公司等贷款专营机构,加大对县域信贷投放;鼓励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城市资本助推县域金融发展的新途径;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探索建立大型银行与县域法人银行的资金批发运用机制,引导城市富余资金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适应县域经济发展要求
在基本业务领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广银行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便捷性和透明度。
在信贷领域,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继续增加对科技型农村企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新兴和改革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还应充分考虑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措施,根据不同的贷款要求,积极开发新产品,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专业化、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在保险领域,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保险,提高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水平,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探索分散农业生产风险和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担保领域,发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担保公司、基金和共同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各类担保公司合作,为县域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服务,促进县域信贷投放增长。
在融资领域,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融资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监督机制,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为了有效增加银行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进县域金融环境
的综合整治。
1.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评价体系,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积极发挥信贷登记咨询决策系统和工商、税务年检系统的作用,逐步实现县域企业信用信息的登记、汇总、查询、披露及共享社会化,解决企业贷款中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力推进县域信用体系建设。
确立个人的信用等级,建立完整的个人资信档案,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发放信用证,使百姓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引导企业和个人靠信用赢得资金、赢得发展条件,为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信贷投入扫除“诚信障碍”,唤起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充分发挥银行同业协会作用,加强县域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严格行业自律,促进建立有序竞争的信贷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
严格禁止和严肃查处非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并加强银企间合作,对内外环境进行有效地协调与监督。
(四)构建与县域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
伴随着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同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结构不尽相同。
应考虑逐步建立银行分层次管理制度,只有让地方政府参与到地方金融改革的决策之中、并建立相应的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地方政府才有可能对于地方的金融活动承担相应的风险和管理义务。
要构建起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银监会统一协调的监管体系。
并不断完善符合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业务特点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