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


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游》是《庄 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 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 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 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 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 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 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 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 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4.“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本句可译为“天色深蓝,这是它真正颜 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 鸟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 一样罢了。”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 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 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 都“有所恃”,都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 到真正的逍遥之境。
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
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
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
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 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天然形成的池子 ⑹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者,……也。译为“……是……。”
译:那南海是个天然的水池。
⑴《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者,……也。 记载 的书 译为“……是……。” 译: 《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⑵《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取独 取 到 拍打水面 独 修饰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盘旋飞翔 古:离开;今:到 旋风 用、凭借 气息
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两层:
一(…天池也)鲲化为鹏,将徙南冥。 二、鹏徙南冥,途中所见。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 第2层: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第一部分大 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 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待, 依靠),都是没有绝对自由。


语气词,呢,吗
3. 古今异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怒而飞 古义: 奋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海动 (3)天池也 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义: 生气,发怒 ,今义: 泛指海上运输

,今义: 高山湖泊名 今义: 野生的马
(4)野马也 古义: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4. 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 志怪者也 方位名词 ,在文中意思为 向上 。 (2)形容词作名词
5.“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样的启 示? 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 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 于搏击,敢于追求。 6.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 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 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 富的想象和联想。
文本探究:
1.“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 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旨在说明世间万 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 有所依凭。 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 真实可信的。
3.“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 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 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 比,说明万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 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 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 好, “野马” “尘埃”也好,看似逍遥, 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 通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 质。
《庄子》一书,今存 33篇,分为 内篇7 ,是庄子所作, 和 外篇15 ,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杂篇11 ,想 象 汪洋恣肆 奇特丰富 ,气势 波澜壮阔 。 《庄子》善于虚
《庄子》
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
作品介绍:
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 • • • • mí ng 北冥有鱼 kūn 其名为鲲 其翼若垂天之云 yì chuí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xǐ 齐谐 xié n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tuá
朗读课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课文学习重点
①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②了解庄子想像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 彩的写作风格。 ③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④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文言句式。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 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 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 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 道之为一。
北冥有鱼
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先 秦著名思想家的名字、原 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
《论语》 孟子(孟轲)-------- 《孟子》
儒家:孔子(孔丘)-- 荀子(荀况)-------- 《荀子》
《老子》(《道德经》) 道家:老子(李聃)--
〈韩非子〉 法家:韩非子(韩非)--〈孙子兵法〉 兵家:孙子(孙武)---
庄子(庄周)-----
《庄子》(〈南华经〉)
导入: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 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 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著名学者南怀瑾
苏轼他从人生的得意走向失意,是谁安慰了他疲惫的心灵?陶 渊明从官场走向田园,是谁给予了他选择的勇气?为什么历史上很 多人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气概,除了他们对信念的坚持,也许从 庄周这儿我们能得到一点答案。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 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 突然间醒起来,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 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 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后以“庄生梦蝶”比
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 周 , 战国 时期 宋国蒙 人, 著名的 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 ,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 为“老庄” 。 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 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 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 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 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原意为
奇怪
,在文中意思为怪异的事物

5. 一词多义 大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
。 。
二、关键句子翻译 1.《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振翅奋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 的云彩。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 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绕而上,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 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朗读课文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 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yé)?其视下也,亦若 是则已矣。
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通“溟” ,海 它 叫 的 是 译: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⑵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处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它
译:鲲的巨大,真不知道有几千里。 ⑶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变 顺 成 化 承 为 它 的 叫 是
译: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⑷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的 它 古:振奋 它 好 通“陲”, 今:生气 的 像 边际 的 译: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 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 古:海水运动 到 今:海上运输 译:这只鹏鸟,海水运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水击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垂: 悬挂
徙: 迁移 击: 拍打 抟: 环绕而上 去: 离开

。 。 。 。
(6)亦若是则已矣
已:
停止 罢了

2.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 通 溟 , 意思 (2)其正色邪 邪 通 耶 , 意思 海
译:《谐》书上说:“当大鹏迁往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 打水面激起的水花高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 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