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俄罗斯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俄罗斯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问题研究曹志宏2013-3-11 15:28:03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5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哈尔滨 150018) 摘要:随着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评价日趋正面,对俄投资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我国对俄直接投资在规模和质量上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与双边贸易额相比规模不大,仍处在起步阶段。

围绕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规模变化、地区与行业分布、面临的障碍等相关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前景广阔,但须将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上升到战略高度,以合理规避风险,保障投资效益,提高两国的投资合作水平。

关键词:中国; 俄罗斯; 对外直接投资中图分类号:F835. 124. 8; F832. 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0961(2011) 05 -0048 -03作者简介:曹志宏(1974 - ) ,女,河北丰润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加强和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投资合作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对外部资本依存度很高,需求强烈,其中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推动效应的外商直接投资是俄最理想的投资类型。

根据俄政府制定的2020 年现代化快速赶超战略目标,未来十多年间累计要投入 2 万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其中1/3 须由外资来填补[1]。

因此,深入研究当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可以准确把握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动向,更好地促进中俄投资合作。

一、俄罗斯投资环境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并积极吸引外资,然而由于投资政策不连续、投资成本高、市场风险较大,吸引外资的效果并不明显。

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恢复,进入俄罗斯的外国投资逐年增加。

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从 2000 年至 2010 年俄罗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累计2 841. 7亿美元。

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巴西、智利、墨西哥、摩洛哥。

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在世界直接投资排名榜中的位次已经从2003 年的第 17 位上升到 2006 年的第 6 位,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全球投资中心之一。

(一) 法律环境俄加快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进程,不断调整和改善法律制度,仅2002 年一年里就通过了 47 项新法案。

为减少行政对企业的干预,政府出台了《国家注册法》,简化企业注册程序,使企业注册在一个窗口完成; 制定了《许可证制度》,简化了发放经营许可证的手续; 修改了《股份公司法》; 颁布了《国家检查法》,以限制政府监督部门滥用权力。

此外,修改后的《外国公司投资俄罗斯战略部门法规》也于 2011 年开始生效。

俄总理普京表示,此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国际投资者进入俄罗斯食品生产、药品生产以及金融行业的经营渠道,同时政府也会在相关项目的土地使用上放宽限制。

但俄罗斯有关外国投资的法律至今仍不够健全和完善,联邦法律与地方法规有些地方脱节,不同领域的经济法律在同一类问题上缺乏一致性,而且这些法律变动较频繁,缺乏稳定性。

(二) 经营环境俄政府和各联邦主体吸引投资的积极政策是外国投资者在俄能顺利经营的先决条件。

最近几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税务改革,以便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降低投资成本。

例如:企业利润税从35% 降至 20% ,增值税从 20% 降至 18% ,个人所得税从 35. 6% 降至 13%,统一社会税从 40% 降至 26%,取消了原为 5% 的销售税、原为 1% 的汽车道路使用税。

自 2009 年起,对进口俄罗斯产品目录中未列出的技术设备免征增值税,对出资培训员工和为员工缴纳养老金的雇主免征所得税、统一社会税和自然人收入税,免征正在进行科技研发或已经生产的现代化新产品的增值税等。

同时,俄罗斯还陆续出台了新的促进投资政策,其中包括组建经济特区、俄罗斯联邦投资基金、发展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俄罗斯创业公司、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等。

除了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集中措施以保持投资积极性外,各地方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作为国家给予支持的一种手段,地方政府可以对投资者在地方预算的税收收取幅度(地税) 上给予优惠。

(三) 社会治安环境俄社会治安环境仍未根本好转,外国投资者和经商人员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人身安全缺乏可靠保障,外资企业外方人员及其他外商往往成为歹徒袭击和黑社会敲诈勒索的对象。

二、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特点及面临的障碍苏联解体后,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数额不大,增速缓慢。

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中俄双边贸易额的攀升,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也大幅提高。

2007年《中俄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的签订,使得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达到了 4. 78 亿美元。

2009 年以来,俄经济显现出复苏态势,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也结束了由2008 年金融危机造成的下降局面。

2010 年,中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为 5. 94亿美元,同比增长 43. 8%。

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对俄直接投资还将大幅增长。

(一)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领域与地区分布截至 2010 年末,经中国商务部核准并备案的在俄中国企业达到 772 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2]。

由于存在着行业和地区经济差异,外资进入的往往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和地区。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其中,莫斯科州和圣彼得堡市不仅有纳税优惠,而且有发达的市场基础设施和较高的支付能力,是俄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

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毗邻中国的地理位置,对中国资本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天然气、石油、矿产以及动植物等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吸引了大部分中国对俄直接投资。

从 2007—2010 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占据投资存量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分别占投资存量的 1/4 左右。

从具体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投资主要涉及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其中,房地产业是中国企业对俄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

2009年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实施原木采伐、木材加工120 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为 15 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 9. 5 亿美元。

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和采矿业也是投资存量较多的行业,制造业的投资存量有逐年缓慢增加的趋势。

另外,从 2007—2009 年中国对俄投资份额的增减幅度来看,由于俄罗斯相关政策的不稳定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三产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有明显的逐年下降的趋势[2]。

(二)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特点1.中俄投资合作互补性趋势增强2009 年 6 月,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明确了两国开展投资合作的主要目的、原则、合作机制及投资优先领域等重要内容。

两国在资源规模和产业发展方面突出的互补性,决定了中俄投资合作的发展潜力。

这种优势互补型的投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国相互投资的出发点上,即中国投资俄罗斯,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工并换回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 俄罗斯投资中国,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房地产业、林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等领域。

近几年,受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按揭贷款利率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俄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中国一批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先后进入俄房地产市场。

但从中国对俄投资存量来看,对俄罗斯林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投资仍然占主要份额。

可见,中国对俄投资属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

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来看,绝大部分投资集中在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纺织服装、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木材加工等八个行业,除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他均集中在沿海地区。

由此分析,俄罗斯对华投资属于资源寻求型及出口导向型。

因此,比较中俄两国相互投资的动机,中俄投资合作领域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特点,且有显著增强的趋势[3]。

2.中国加大了对俄企业跨国并购力度根据 ChinaVenture 投资中国网发布的《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俄罗斯是中国企业 2010 年十大出境并购目标国家之一。

近几年,中国企业对俄企业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矿业领域,如 2006 年 7 月收购俄罗斯油气生产商俄罗斯石油公司 7. 58% 的股权。

竞购财团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 、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CNPC) 、马来西亚石油公司(Petronas) ,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在俄罗斯石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斥资 5 亿美元收购其股权。

2010 年香港银创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一家投资控股公司Spring Vast,该公司持有俄罗斯奥姆恰克金矿公司 80%的股权。

银创控股有限公司以 3 亿美元的价格真正获得了俄罗斯金矿资产的控制权。

这些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俄罗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为“金砖四国”之一,俄罗斯将继续成为中国投资的潜在目标国。

(三)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面临的障碍1.俄罗斯劳动力匮乏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预测,以 2000 年人口数量为基础,随着国家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达到具有劳动能力年龄的人口数量在 2005—2006 年扩大到8 990万,占人口总数的 63. 6%,但自 2006 年起开始呈逐步减少的趋势,预测到 2016 年仅剩下8 040万,占人口总数的 59. 9% 。

巨大的劳动力缺口将对俄吸引中国直接投资造成一定障碍[4]。

2.中国企业缺乏对俄市场的了解相对于中国市场,俄罗斯市场环境更加复杂。

而中国企业往往并不了解俄罗斯市场信息,不了解俄罗斯文化,对于俄罗斯的投资环境、消费者习惯、消费心理、政策法规等知之有限,这使得对俄投资在起步阶段就困难重重。

另外,俄罗斯的产品检验标准比中国本土检验标准更为严格,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达到国际标准,才有可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3.法律与市场不完善在吸引外资方面,俄罗斯已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外商的法规(包括税法、土地法、企业管理法等) ,但是这些法律实际上效果有限。

司法系统公正裁决的不确定性、管理机构广泛存在的贪污受贿行为,严重损害了外国投资者对俄法律保障的信任。

另外,俄罗斯宏观经济不稳定也给投资企业带来很大风险。

三、结论和建议在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我们应以《俄中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和《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 年) 》为指导,完善对俄投资企业的管理,积极探索跨国并购等主流投资方式在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中的应用,尝试构建促进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战略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