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常见事故二
业人员危害极大。
1.4 爆破安全问题
爆破是大多数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爆破安全事故可归为三个类型: 1)爆破所产生的冲击波、碎石、噪音造成的安全事故; 2)炸药所产生的有毒气体、电磁波造成的安全事故; 3)爆破引发的突发性事故(如炸药早爆、拒爆,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矿山爆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在矿山安全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何有效
定,提高了要求。
三、非煤矿山相关新标准简介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老的相关标准已不能适应非煤矿山的发展,存在一些缺陷或已 不能适应新设备的要求。因此,国家近几年制定了相应的新标准。主要新标准如下: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B/T 5817-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50070-200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23821-2009
1.2 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隐患
(2)采空区隐患 非法、无规划的乱采滥挖留下了大量的井下不明采空区,致使矿山开采条件恶化,造成矿柱
变形破坏,同时引发大面积冒落和岩移,引发地表塌陷,冲击波及采空区的积水形成突水事 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破坏,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 较大的人员伤亡。因此,矿山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合理开采,及时的查明由于以前矿山不规 范开采所留下的采空区,并做出有效的处理,及时排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时,应每掘进500m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 2)避灾硐室或救生舱应设置在岩石坚硬稳固的地方。避灾硐室应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
井下涌水进入,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自救器、有毒有害 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 设置阀门。
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气阀门。
四、非煤矿山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简介
5.供水施救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现有生产和消防供水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为采掘作业地点
及灾变时人员集中场所能够提供水源的要求,建立完善供水施救系统。 2)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加强维护,保证正常供水。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
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好转,但仍然严峻。
全国非煤矿山事故
2007年事故1862起,死亡2188人 2009年事故1230起,死亡1542人 2010年事故1009起,死亡1271人 连续两年未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引言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非煤矿山安全发展趋势进行讲解: 一、非煤矿山常见事故 二、安监总局最新规章、文件简介 三、非煤矿山相关新标准简介 四、非煤矿山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
非煤矿山常见事故二
1
引言
我国非煤矿山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1%,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
目前我国非煤矿山生产深受重大事故灾害的困扰,矿山各类事故每年死亡近2000人,是
矿山安全事故高发的国家。其中矿业发展中安全生产保障条件差、工程地质灾害隐患多是
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着我国矿业向深度和高强度、大规模开发方向发展。安全
4)建立完善提升人员的提升系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井口调度室、提升绞车房、提升人员 进出场所视频监控。
5)监测监控系统要具有数据显示、传输、存储、处理、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
四、非煤矿山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简介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大中型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6月底前,其他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3年6月底前建设完
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 等,应设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四、非煤矿山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简介
3)矿井井筒通讯电缆线路一般分设两条通讯电缆,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 何一条通讯电缆发生故障,另一条通讯电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讯终端的通讯能力。井 下通讯终端设备,应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
的控制爆破的有害效应是矿山应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安监总局最新规章、文件简介
针对严峻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三年来出台了近20份相关 的规范、文件,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指导矿山的安全生产。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机构 2)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方面 3)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方面
1.3 生产人员职业危害
(1)井下通风系统 井下通风系统为地下矿山八大系统之一,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采区新鲜风源
的供应和污风的处理是地下矿山必须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 (2)粉尘污染 无论是地下矿山还是露天矿山,粉尘污染都是存在的,防尘和防毒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关系
到工作人员矽肺病、职业中毒和职业癌的控制。 (3)噪音污染 近年来,大型、大功率机械的使用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噪音污染,对作
四、非煤矿山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简介
2)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还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温度、硫化氢、二 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3)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 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对开采范围内地表沉降 量进行观测。
(场所)处应设置供水阀门。
四、非煤矿山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简介
6.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0年底前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有)规定,以及在灾变
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2)地面调度室至主提升机房、井下各中段采区、马头门、装卸矿点、井下车场、主要机电
四、非煤矿山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煤矿山推广了一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改善了作 业环境,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降低了事故风险。现对部分技术工艺设备简单介绍如下:
一)地下矿山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 1.监测监控系统 1)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 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当班井下作业人员数少于30人的,应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监控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的功能。人员
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能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
五、非煤矿山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简介
3.紧急避险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每个中段至少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独头巷道掘进
二、安监总局最新规章、文件简介
1)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机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9年7月颁布了22号令,对评价机构的资质申请、服务对象、
业务范围、行为准则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旨在强化评价机构的管理,更好的服务矿山。 2)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方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21号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31号令《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24号令《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
1.1 工程地质灾害事故
(4)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及排土场失稳 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露天开采矿山的经济效益及安全生产,边坡高、陡,极易造成
边坡稳定性差,导致发生滑坡现象的出现,甚至出现泥石流,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排土场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设计不规范或不合理; 2)排土场占用大量耕地; 3)排土场普遍堆置较高,存在滑坡及泥石流灾害隐患; 4)无规范及操作规程或不规范。
1.2 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隐患
(1)尾矿库 我国目前大约有1500座尾矿库,多属于黑色、有色冶金矿山,存放着大量的尾矿。其中许多
尾矿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些位于江、湖、重要水源的上游,有些位于密集居民区的上游。 由于尾矿库的建设标准低,维护、管理水平低,许多尾矿库“带病”运行,安全状况不容乐 观,一旦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因此,解决尾矿库安全隐患问 题直接关系到矿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是头等大事。
简介 五、矿山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非煤矿山常见事故
由于非煤矿山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造成矿山事故多发,主要事故包括:
1、工程地质灾害事故
பைடு நூலகம்
2、非煤矿山重大安全隐患
3、生产人员职业危害
4、爆破安全问题
1.1 工程地质灾害事故
(1)地表塌陷 地面下沉和塌陷是地下开采普遍出现的土地破坏问题,在地表出现明显的张裂缝和岩层错动
定》。
二、安监总局最新规章、文件简介
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①非煤矿山从业人员管理方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7号令《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27号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30号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34号令《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
列为应解决的安全生产问题。冒顶片帮和坍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占非煤矿山死亡人数的 44%以上。 事故实例 2011年5月23日,郎溪县兴盛矿业有限公司(萤石矿)发生边帮顶板一块大石掉落,砸伤作业 人员一人,抢救无效死亡。
1.1、工程地质灾害事故
(3)地下水灾害 我国地下水灾害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形式为突水淹井、破坏水资源、产生地下泥石流、引起
4)采用无线通讯系统的地下矿山企业,通讯信号应覆盖有人员流动的竖井、斜井、运输巷道、 生产巷道和主要采掘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