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制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都会看到两类情况,一类是企业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体系服务于企业;另一类是企业建立的非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服务于体系,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两张皮现象。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

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

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得到改进。

换句话讲,这类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性的概念
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按照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

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

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对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
符合标准要求,而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

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有效性的判断。

一般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
(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
(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
1、领导作用不足
由于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体系认证仅仅是企业形象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内涵未真正了解,对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不重视,甚至安排一两个人做资料,就作为体系运行依据。

造成了企业各级领导及人员认为体系是多余的东西,与企业管理无关。

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是决定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

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她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
标。

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2、全员参与不够
一些企业只有几个人来应付体系审核工作,未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机制,造成部分员工不清楚体系运行的要求和目的。

盲目的、被动的跟着干,不能真正达到规范管理、规范运作的目的。

3、标准理解学习不够
由于对标准学习理解不到位,各部门在开展工作中不知道标准要求,更不知道体系运行应做什么工作和怎样去做,如对7.2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合同评审过程管理,机械的对已签订的合同再补一个合同评审记录,造成了业务人员对贯标的反感,不愿参与体系认证工作。

又如对8.2.1条款认识是经过发调查表的方式,调查顾客满意度,甚至是选一些关系好的顾客进行调查或编一个满意度调查记录。

诸如此类行为,造成了体系运行的两张皮现象。

4、体系文件的有效性不够
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影响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

在诸多内部因素中,领导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