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小学语文评课记录(一):1、有效应用教具:小黑板。

提前写好需检测词语,并背向学生。

在适当时间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朗读。

应用小黑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小组合作学生有充分准备。

每组发放学习记录单,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听写词语。

对大多词语进行听写,部分词语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拼音,让学生写词语。

让学生动手书写,可检测学生是否到达会写的程度,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本事起到了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教学提议:1、学生朗读本事需要加强,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第三学段朗读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的教师,应把这一教学目标贯穿语文教学始终。

对于正确、流利朗读要求,只要解决了学生的识字问题,只要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就很容易到达这两个目标。

朗读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块,提议:根据自我体会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两者相互促进;教师经过示范朗读,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相信感情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加强。

一流教师注重学生识字本事的培养,指导、帮忙、鼓励学生独立识字,同时注重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习惯和书写姿势。

二流教师注重学生学会生字,到达会认、会写的目标,并完成识字量。

三流教师缺乏识字和写字教学方法,不懂识字和写字教学目标,识字和写字教学本事差,效果差。

我们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本事,最为目前识字教学的重要资料。

不但使学生学会用字典查字法,并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识字的良好习惯。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

这一教学环节,不宜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应鼓励学生独立识字,提高独立识字本事,养成独立识字习惯。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识字教学的深度。

如:咀嚼的嚼,是多音字。

教师李娇娇讲到两种读音,并结合每种读音进行组词。

我之后查询,嚼字应为三种读音,教师授课时的讲解与我查询的结果不相符。

如果只让学生了解两种读音,是教学的需要,或者是教师对教学资料的处理,也应给学生说明,我们只了解或认识嚼字的两个读音。

另外,关于嚼字在哪种情景下读哪种音,教师没有具体说明。

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给学生将清楚,学生必须能将知识转化为本事,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今后的应用也很有帮忙。

3、板书设计,力求书写规范,布局美观,框架简明,条理清楚。

板书的所有资料,都要书写正确、规范。

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加强练习,提高板书设计的效果。

4、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图文结合,帮忙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

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教材资料,是图文结合的设计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结合插图进行读课文。

5、六年级语文新课导入可修改。

可设计问题:你喜欢过年吗?你们过年都做什么?你们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什么时候就是过年?经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回顾并表达出来。

然后导入北京的春节,使学生在相互比较中进行语文学习。

春节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

经过传统节日教育,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6、小组合作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学校上学期申报的校本研修·大创立项目。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需要解决那些问题;二是需要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必须具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性,不是任何问题都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对于设计资料广泛、搜集信息量较大的,需要合作交流;对于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有争议,需要统一思想认识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或感受,能够进行合作交流。

但对于识字和写字、阅读(朗读)、体会、揣摩、推想等学习环节,则适合独立完成。

7、关于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

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标,最基本要求: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

学习与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本事、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熟悉课标目标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捷径,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应用教材,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熟悉、掌握课标和教材,才能做好用教材教,否则只能是教教材。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二):12月3日我有幸听了总校张文扬教师的《军神》,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下头具体地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首先,这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在简单地导入新课后,张教师就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自我感受最深的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那次对话,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

大约5、6分钟后,学生们似乎都读得差不多了,可是张教师依然没有急于开始新课,还是让学生自我再读。

这次是要求学生再读一读让自我感受最深的那次对话,还要和同学交流。

两次自读课文的要求都很明确,并且时间很充裕。

这样,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们自我已经大致地熟悉了课文,为下头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其次,鼓励学生自我谈体会,及时表扬。

在经过大约10分钟的自读课文后,张教师开始让学生交流。

要求先读一读自我感受最深的对话,然后谈一谈感受。

学生们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讨论,张教师很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举手,让教师看到你的自信!”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细节,但从孩子们的反应能够看到,他们必须经过教师的话语和眼神感受到了自信,即使台下有那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他们依然是那样地自信满满。

有一名同学读到了:“……床单都抓破了。

”孩子读得很有感情,张教师立刻表扬:“你真会读书,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这虽然也是一句很普通的赞扬,但在孩子的心里却是最大的光荣与自豪,也是信心的源泉。

其三,充分让学生说,引导他们自我谈感受,在边读边说中感知课文。

张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刘伯承动手术的那一段时,先让学生自我找一找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是“最先跳入你眼帘”的词语。

孩子们边说边读,很快地就找到了两个细节描述:“一声不吭”和“紧紧”。

这两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张教师让大家自由发言。

之后又联系下文:“崭新的床单都被抓破了”。

张教师顺势引导:“崭新”的床单一般是不容易抓破的,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答案很容易出来了:说明刘伯承此时用力很大,他必须很疼很疼。

再回到前面,他始终“一声不吭”,这正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张教师让大家讨论。

最终,教师说:“谁能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刘伯承的坚强和勇敢?”很自然的,感情就出来了。

这样的环节设计很自然,教师充分让学生说,让他们自我谈体会,在边读边说中感知。

如此,下文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其四,拓展教学设计好。

精读课文的最终一个环节分主角朗读课文后,学生们对刘伯承的“军神”形象已经感受很深了。

然而作为我国的老一代革命家,刘伯承的光辉形象远不只此。

张教师最终用课件出示了三段话,小标题分别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攻克俄语难关——我国少有的军事翻译家——这三段文字分别请三名同学来读,这样,同学们对这位伟人的认识就更全面了。

这个环节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不拘泥于课本。

综上所述,张教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多鼓励他们。

语文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是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感情的,所以必须要指导学生多读。

我想,经过这次的教学观摩,我们必须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三):今日听了陈利玉教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中,陈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

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自主性,并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仅在于供给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

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经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我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

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仅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最终,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

经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

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陈教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一句时,陈教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经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陈教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

”这句时,陈教师注意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瞧,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此刻你就是五壮士,应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样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