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教学课件
士穷乃见节义
讨好取悦的样子;勉强
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解释加点字(2)
誓生死不相背负
违背
真若可信
好像
仅如毛发比
类似,相像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 做
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看待
亦可以少愧矣
稍微
翻译
1、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我不忍心(看到)刘禹锡处境困窘,没 有言辞来宽慰他的母亲。
2、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
解释加点字
逮其父时 虽少年已自成人 崭然见头角 议论证据今古 出入经史百子 踔厉风发 率常屈其座人 争欲令出我门下 交口荐誉之
到,及 成才,德才兼备的完人 同“现”,显露 以……为论据 贯通 奋起的样子 一般;使……折服 自己 众口同声;称赞
解释加点字
遇用事者得罪 获罪
例出为刺史。 按惯例贬出
居闲益自刻苦 更加
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 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 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 工也 。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说一说:
结合你了解的文人故事,说 一说“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解释加点字(1)
子厚以元和……卒 在
长曰周六,始四岁 才
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幼子;死;才
务记览
致力于,专心
为词章泛滥停蓄 写作
为深博无涯涘 边际
而自肆于山水间 放纵,恣意而行
翻译
1、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遇上掌权者(王叔文)获罪,(柳宗元) 按照惯例被贬出(京城)做刺史。
2、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
——(柳宗元)居官清闲,更加刻苦自励, 专心读书记诵,写作文章或汪洋恣肆,或深 厚凝练。
那些/其中;特别
令书其佣
写,记下;佣金,工钱
足相当,则使归其质ຫໍສະໝຸດ 抵押品,人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 下达
比一岁
及,到
免而归者且千人
将近
皆以子厚为师
把……当做
翻译(1)
1、是岂不足为政邪? ——这里难道不值得推行政治教化吗?
2、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 没为奴婢。
——当地风俗(借钱时)用自己的子女作抵 押,根据契约不按时赎回(自己的子女), 等到利息和本金相等的时候,子女就要没收 为债主的奴婢。
子厚,讳宗元
对去世人的尊称
为拓跋魏侍中
担任
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死(于)高宗朝
皇考讳镇
对亡父的尊称
以事母弃太常博士 因为;侍奉
求为县令江南
担任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 因为
乃复拜侍御史
才;授予官职
号为刚直
称,号称
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交往
想一想:
第1节写了柳宗元的家世,你 看出了哪些信息?作者为什么 要这样写?
比一岁
读准字音(2)
5节:当诣播州 士穷乃见节义 诩诩 强笑语 肺肝 陷阱 夷狄 6节:顾藉 推挽 穷裔 7节:裴行立 涿人 庶几 8节:嗣人
读准字音(1)
1节:讳宗元huì 拓跋魏tuò bá 奭shì 褚遂良chǔ 韩瑗yuàn
2节:逮其父时dài 崭然见头角zhǎn xiàn 廉悍hàn 踔厉风发chuō
死不恨。
——(柳宗元)向朝廷请求,将要呈上奏疏, 愿意用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再次获罪,死了 也没有遗憾。
呜呼!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
气!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一些吃喝 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 对方之下,手握手作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 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 的一样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头发 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 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 是这样的人啊!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 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他们听到子厚的高 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解释加点字(1)
又偕出为刺史 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 为设教禁 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 约不时赎 子本相侔 则没为奴婢
俱,共同 值得;推行政治教化 根据,按照 教谕;禁令 顺从;依赖 抵押 根据契约;按时 利息;本金;相等 没收
解释加点字(2)
子厚与设方计
为,替;方法计策
悉令赎归
全,都
其尤贫力不能者
翻译(2)
3、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 可观。
——那些经过柳宗元讲解指点而写作文章的 人,(从他们的文章中)全都可以看到章法 技巧。
解释加点字(1)
当诣播州
到,往
吾不忍梦得之穷
困窘
无辞以白其大人
可引申为“宽慰”;父母
请于朝,将拜疏
向;呈上
虽重得罪,死不恨 再次;遗憾
禀告,报告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困窘;同“现”,显现
其得归葬也
能够
行立有节概,重然诺 节操气概;许诺
子厚亦为之尽
尽力
竟赖其力
竟然/最终;依靠
学问不厌
满足
解释加点字(2)
自子厚之斥 遵从而家焉 逮其死不去 又将经纪其家 庶几有始终者 是惟子厚之室 既固既安 以利其嗣人
主谓之间无义;被贬斥 跟从,跟随;安家 及,到;离开 经营、料理 或许,差不多/但愿,表希望 墓穴 又……又 子孙后代
荐读——
阅读柳宗元
刘世树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遇到挫折的人可以说无以 计数,包括仕途、生活及至生命等各个层面。如何应 对这些挫折的态度则是各不相同:有的是一蹶不振, 意志低迷,从此沉沦;有的是不思反省,怨天尤人, 满腹牢骚;有的是卧薪尝胆,志向不灭,不屈不挠, 始终向着理想目标前行。柳宗元在刚进入而立之年的 岁月,在人生和事业的黄金时期遭受了重大打击,其
整体把握大概文意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第8节:
死者家世 少年才俊 出仕被贬 柳州政绩 以柳易播 得失评价 子厚死葬 铭文
读准字音
1节:讳宗元 拓跋魏 奭 褚遂良 韩瑗
2节:逮其父时 崭然见头角 廉悍 踔厉风发
3节:涯涘 4节:偕出 子本相侔 没为奴婢
“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可调整为: “又无(有气力得位者)相知推挽”, 定语后置句。 ——(柳宗元)被贬谪后,又缺少有权有势的 知己援引推荐,所以最后死在穷困荒远的地方, 才能不为世间所用,抱负不能在当时施展。
翻译检查(3)
3、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
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
无疑也。 ——然而子厚被贬斥的时间如果不长,其困 窘如果未达到极点,即使在功名事业上出人 头地,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这样地下功 夫,以致于像今天这样流传后世,这是毫无 疑问的。
翻译检查(4)
4、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 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在当时做到将 相的位置,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 失,一定能有分辨它的人。
状况之惨、其程度之深,皆是超过许多常人承受极限的, 在这种挫折出现时,他选择了前面所说的第三种应对心 态,不气馁、不消沉、不迷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努力走出了人生的一片新天地。
纵观柳宗元的人生岁月,虽然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 屡次受挫,但他的整个人生,并不能说全是悲剧。他在 仕途上受阻,不受重用,未能封侯拜相,但他更多地倾 注文字、哲学,在中国历史上成就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文学家、哲学家。他被贬离首都长安,人生的很多岁月 只能在偏远边地度过,又在一定程度上成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关于“墓志铭”,详见《世纪金榜》第 122页。 柳宗元,773—819,河东解(今山西永 济)人。 韩愈,768—824,河南河阳(今河南孟 县)人。
补充“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体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 铭》。 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 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 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 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 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 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成千上万,千百年后不是大都灰飞烟灭了吗?就文而 言,写诗弄文填词的何止万千,真正有多少能被后人 铭记,又有几个被百姓敬奉为神呢?这当中难道没有 蕴含许多人生的哲学和玄机吗?
呜呼!世界浩大,岁月漫长。人在做,天在看, 真心为民者民敬之,与民争利者民弃之。才能无论高 低,平台无论大小,为民爱民、优民厚民皆可为也。 柳宗元在他所处的朝代不论为文还是为政,都能为民 利民,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唐宗宋 祖,同样,也记住了论官论职都比他们低得多的柳宗 元。
必不能自力
自己刻苦努力
虽使子厚得所愿 即使
以彼易此
交换
必有能辨之者 分辨,辨别
翻译检查(1)
1、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柳宗元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认为功 名事业可以一蹴而就,所以因受到牵连而被 贬斥。
翻译检查(2)
2、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
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句式)
字词检查(1)
不自贵重顾藉 谓功业可立就 故坐废退 故卒死于穷裔 材不为世用 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 自持其身 且必复用不穷
保重顾惜 认为;成就 因他人犯罪而受牵连 最终;穷困荒远的地方 被 理想,抱负 假使 约束 再次被起用;陷入困境
字词检查(2)
穷不极
困窘;达到极点
虽有出于人
在功名事业上出人头地
试一试:
背诵第5节:“呜呼…… 亦可以少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