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区地方志办《校志编修参考篇目(纲目)》概述第一章建置沿革(从置校起,分时期记述学校的变迁、规模含村校的发展变化。
)第二章学校的机构第一节党群组织一、党支部(或党总支)(一)政治思想工作(二)组织建设(三)历任书记二、群团组织(一)工会(二)教代会(三)共青团少先队(四)妇代会(五)退休协会(小组)第二节学校行政一、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二、校长负责制三、学校管理四、历任校长第三节内设机构一、教导处(工作职能、各教研组工作)二、德育处(工作职能)三、后勤处(工作职能)第三章教学工作第二节课程设置(各个时期)第三节教学方法(应试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第四节特色教学第五节教研教改成果第六节课外活动(各种兴趣小组)第七节教学设备第八节图书资料管理第九节“普六普九”“两基普实”第十节教学效果(入学率、普及率、及格率、优生率等横向比较情况)第四章德育工作第一节办学理念、校训、校歌第二节学生校规校纪(学生守则的贯彻)第三节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第四节好人好事第五章体育工作第一节体育课第二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情况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第四节传统体育项目(体育训练基地)第五节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第六章卫生工作第一节教室环境卫生第二节健康知识教育第三节疾病防治第七章师资队伍建设第一节师资培训(思想、业务培训)第三节教师资格考核第四节职称评定第八章后勤工作第一节学校基建第二节经费管理第三节师生福利第九章安全保卫第一节安全教育第二节门卫保安第十章人物第一节人物传第二节英雄劳模第三节成功人士第十一章获奖情况第一节集体第二节个人附录后记永川区朱沱镇跃龙小学校志编修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永川区教委、区地方志办《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志编修工作的通知》(永教办〔2011〕31号)的要求和我校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的需要,为了真实地再现学校的发展历史,保存学校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彰显学校办学内涵和特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站在教育发展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校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现状,做到思想观点正确,体例科学严谨,资料翔实可靠,内容客观全面,特色鲜明突出,文辞朴实规范、构件完整有序。
立足现在,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编出希望,编出质量,起到保存历史资料,教育激励师生的作用。
二、编修原则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所选事实必须真实可靠,所列人物必须确有定论。
2. 注重质量、突出特色。
要求再现学校创业及发展历程,展示各阶段的办学特色及影响,体现校志的理论素养及文化底蕴。
3.薄古厚今、激励师生。
校志编修以永师复办以来特别是转制以来办学为重点,凸显附中艰苦奋斗、永不服输、务实创新精神,传承优良传统,展望未来,开拓进取,激励全体师生为成功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而团结拼搏、无私奉献。
三、编修机构暂略四、实施步骤根据我校创重工作的要求,结合教委规定的修志完成时限,我校校志编撰工作必须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
具体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收集具体分工安排如下:目录及各章节资料合成(办公室郭清德负责)第一章沿革与发展(周烈负责),内容包括:校址变迁及学校体制变更校址变迁:学校创办时间、校址变迁原因、地点、时间;校名变更时间、原因、先后校名。
学校体制变更,如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
第二章校园建设(管帮华负责),内容包括:校园占地面积、校舍面积;校舍种类及用途,室内设备设施;校舍逐年扩建维修情况(六配套、危房改造等);用于校园建设资金来源(集资捐款、教育统筹、教育附加等);固定资产总数(设施、设备在内)。
第三章党政机构(罗庆华负责),内容包括:责、任职情况列表及主要建树。
(罗庆华负责)第二节历任书记、副书记及下属支部包括其职责、活动制度、工作概况与业绩(说明被评为何级先进支部次数、被评为优秀党员人数和次数)。
(杨中伦负责)第三节学校处室(文世强负责)含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及其主任、副主任岗位职责、任职情况列表。
第四章教职员工(朱易明负责),内容包括:第一节队伍构成分出教师、职工,每年师生比例列表表示;人事制度改革竞聘上岗。
第二节教师素质教师队伍状况:历年教职工人数、各种学历人数、男女性别人数,分年度列表;教师职称评聘:历年各层次职称评聘办法及人数。
(管帮华)第三节福利待遇工资改革、医疗保障、社会保障。
(管帮华)第四节培训提高学历提高、业务培训。
(罗庆华)第五节现任教职工名单姓名、性别、职称、政治面貌、工龄、教龄。
(罗庆华)第六节离退休教职工名单姓名、性别、职称、政治面貌、教龄。
(周烈)第五章思想建设(谭德琴),内容包括:第一节教育网络概况学校、社会(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材料;德育处、班主任、教师以及共青团、少先队和谐育德材料。
第二节工作制度、内容、方法及成果详写各个时期主要制度名称,不抄条款;适当摘抄部分现行的重要制度。
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第四节班级管理班主任职能、班委会职能、班会课、有关活动。
度等。
第六章教学教研(朱易明负责),内容包括:第一节学制设置及管理(要求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节课程设置设置课程依据及原因。
第三节教学管理教学目标、计划、各处室管理的分工范围、职责;班级设置、班委会组成、班级类别。
第四节教学研究学生作业考试评分标准变更;改革课题,学生改革前后的素质、成绩对比;教师的教学体会、学术论文在何级刊物上发表,获何种奖励。
第五节学生考试及管理在校生(分年度、年级、性别列出在校学生数)、历届优秀学生录取名册(按年度、班级、姓名、性别列出,何班何年升入何校,重点指原有十二中、后有的永中等)。
第六节电化教学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等)、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第七章体艺劳技(文世强负责),内容包括:第一节体育体育课、课外活动、晨练、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运动会与体育节、器材管理、场地设施。
第二节美术绘画、书法、剪纸、手工、艺术节等。
第三节音乐、舞蹈、合唱、小乐队训练、艺术节等第四节劳动基地实习、农场、林场,校内劳动(如建校、打扫卫生等)。
第五节综合实践活动如电化教育、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
第八章后勤管理(管帮华负责),内容包括:第一节岗位设置与职责财务、采购、水电、驾驶、园艺、锅炉工、公物保管员、门卫、清洁工等。
摘抄部分现行的重要制度。
第三节勤工俭学及改善办学条件工厂、农场、林场、商店、师生参与建校劳动等内容、方法、时间安排、收入及用途。
第四节财会工作财经管理、财会分管、精打细算、服务师生。
财会政策;两免一补。
第五节财产管理校舍兴建与维修、政府招标采购、教学设备采购与维修、课桌椅的采购与维修、水电管理等。
第六节卫生管理集体卫生、环境卫生、厨房卫生、个人卫生。
第九章社会团体(罗庆华负责),内容包括:第一节工会、教代会、妇委会性质、任务及所发挥作用。
第二节共青团、少先队职责组织情况、活动。
(谭德琴)第三节家长委员会成立时间、职能、活动。
(谭德琴)第十章校园文化(谭德琴),内容包括:第一节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香化(谭德琴)。
校园网络建设;图书馆、室建设。
(文世强)第二节文艺活动组织名称、活动时间、内容,如歌咏朗诵会、文艺表演、节日活动等。
(谭德琴)第十一章荣誉奖励(文世强),内容包括:第一节集体党政工团获区(县、市)级以上表彰及奖励。
第二节教师获区(县、市)级以上的优秀领导、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
获区(县、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教研以及其它方面活动奖励;区(县、市)级以上各种学会、协会会员;学生竞赛获奖。
第三节学生获区(县、市)级以上奖励,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少先队员等。
第十二章优秀人物(人物志周烈负责),内容包括:在教育教学上有突出贡献者可写小传,每篇可在400字左右。
第二节学生硕士、博士、博士后、留学生、政界、商界、文化界名人;荣获省部级以上表彰者;行政副处级以上、军队副团级以上、专业技术获正高级职称以上者;有影响和名望的企业家、文学艺术家及其他社会名家。
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介绍其出生时间、出生地、性别、工作单位、工作业绩(篇幅控制在100以内)。
第十三章附录,内容包括:第一节大事记第二节有关学校的诗文、校徽、校歌、校赋辑录后记,内容包括:此校志编成时间、过程、编辑人员、寄言。
第二阶段初稿形成,编写内容及撰稿人员:前言(序)……………………………袁汝平概述………………………………罗庆华第一章沿革与发展……………………周烈第二章校园建设………………………管帮华第三章党政机构………………………杨中伦\罗庆华第四章教职员工………………………第五章思想建设………………………张德炳、石作富第六章教学教研………………………唐贤贵、袁顺相第七章体艺劳技………………………谭立源、袁顺相第八章后勤管理………………………蒋克华、冯世玉第九章社会团体………………………冯泽尧、李连彬第十章校园文化………………………邱世才、石作富第十一章荣誉奖励……………………邱世才、孔钊第十二章优秀人物(人物志)…………冯泽尧、邱世才大事记…………………………晏家永、郭清德有关学校的诗文、校徽、校歌、校赋辑录…………………………………冯泽尧、邱世才后记…………………………………冯泽尧第三阶段定稿成书阶段(9月—10月,吴良平、晏家永统筹,办公室孔钊协助)文字校订:徐尚华、姜中相(9月)交付印刷厂印刷(10月内印刷成册,办公室负责)五、有关情况说明1.以上第一阶段工作的资料(除图片、复印件外)均交电子文档,2011年5月25日以内完成收集任务并交办公室验收。
2.第二阶段工作安排中,凡每一章后面括号内注明的负责人负责该章下面所在每节资料收集的统筹并协助第一阶段安排的人员收集资料,请负责人统筹安排相关人员务必按照规定时限完成任务。
3.凡涉及退教协的工作请谭立源理事长统筹安排。
4.图片收集,涉及以上各块内容的有关地图(比如学校变迁示意图)、照片(各个时期的重大活动、重要人物等)、名人题词等由吴良平、晏家永统筹,谭立源、孔昭、高涛具体负责收集。
5.校志编撰的起止时间:从学校建校(1903年)起,写至公元2010年“十一五”规划结束。
6.校志编撰的详略建议:达用学堂至永川师范停办前阶段,略写;永川师范复办至转制阶段,较详;老师专附中阶段,略写;永师转制至2010年,详写;展望未来,略写。
7.附中人物志资料收集的有关规定见附表(永川师范、师专附中、中山中学、文理学院附中人物资料登记表),收录人物的条件是:第一,其从师范校毕业后最后的学历为硕士、博士、博士后、留学生;第二,在政级以上、军队副团级以上、获正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有影响和名望的企业家、文学艺术家及其他社会名家;第三,不符合以上条件但非常著名的或影响很大的人物。
第三类人物需要另附400字左右简介,第一类、第二类人物附100字左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