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18、《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18、《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主备人: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简要概括事件。

②学生自读,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③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①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②讨论杨修死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①简要概括事件。

②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MP3《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qiáo)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也可以老师演唱)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听到这豪迈与雄浑的曲调,我们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刀光剑影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又重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胆气豪壮的孙权,忠义的化身关羽,勇猛却莽撞的张飞,英姿飒爽的周瑜,骁勇善战的赵云,让我们再来结识《三国演义》中的另外两位风流人物——曹操和杨修,一睹他们的文学风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杨修之死》。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The Legend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
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了解预习:
1、字音、字形
庖.官páo 鸡肋.lèi夏侯憞.dūn 分食讫.qì佯.装yáng大簏.lù伺.察sì麾.军huī
绰.刀chāo 屯.兵tún 恃才放旷shì酥sū阜fù覃zèn
2、重点词义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谮.害:诬陷,中伤。

佯装:假装。

绰.刀:抓取。

适.庖官进鸡汤:正好。

数.犯曹操之忌.:多次;忌讳。

人皆不晓其意.:意图。

丕如.其言:遵照。

植然.其言:认为……对。

但.嘉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代词,指曹操。

3、重点句翻译
①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译文:于是军营中的各个将领,没有一个不准备回去。

②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译文:你怎么敢编造假话,惑乱我军心。

③人皆不晓其意。

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

④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

译文:曹操跳起来拔出剑杀了他,又上床睡着了。

⑤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译文:经常邀请杨修谈古论今,一夜也不停。

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译文: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⑦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译文:丞相并不在梦里,你们才真是在梦里啊!
⑧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译文: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条文来回答。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本文的课题是什么?杨修之死
2、杨修死于何故?
明确:鸡肋事件。

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

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能猜出君主的心思不是坏事,但聪明过头,擅做主张就离祸不远了,就像古人所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2、仅仅一个鸡肋事件就置杨修于死地吗?你从文章那里看出来?
明确:不是,“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3、文中一共几次冒犯曹操之忌,曹操有什么样的反应?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些故事吗?
事件反应
改建园门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酥饼虽喜笑,心甚恶之
梦中杀人闻而愈恶之
告发曹丕愈恶之
教植斩吏大怒
教植作答大怒,有杀修之心
鸡肋事件斩之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从曹操的反应可以看去曹操一次比一次生气,最终以鸡肋事件为借口杀了杨修恃才放旷的杨修遇到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断头台!从这七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曹操:阴险残忍、狡猾奸诈、虚伪多疑、嫉贤妒能
那么杨修的死仅仅是因为曹操吗?不是,还有他自己,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修:才思敏捷、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目中无人
回到前面杨修和曹操的六件事中,前三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后三件事杨修已经参与到了宫廷斗争之中,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得势的情况下,杨修必将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杨修聪明不聪明?但为什么还被曹操给杀了,是因为他的才没有用在正事上,或者说没有给曹操的治国提出过一些好的建议,恃才傲物已经危险,杨修的悲剧还在于,他的那点小聪明,不过像今天电视台弄的“抢答题”,孔乙己“回”字有几种写法,既不像荀那样为主攻巩固后方,又不如郭嘉历经战争频频出策,又如《围城》里的方鸿渐,说两三句没油少盐的俏皮话还行,真要治国谋业,可谓一筹莫展。

这样的聪明不仅不值钱,还多少令人讨厌!
五:拓展探究,解读自我:
你是否有过像杨修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经历? 杨修和曹操在为人处事方面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一个人拥有聪明才智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用在点子上,又不谦虚谨慎,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同学们,生活是七彩的,有欢乐也有悲伤,只要我们给予他人帮助、关怀,心中装着的不仅仅是一己之悲喜,如能急他人之所急,忧他人之所忧,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我们定会感到生活到处充满阳光!
六、结束语:
杨修之死,可怜、可悲、可叹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的河湾村附近,那儿仅存墓碑一块,墓碑上刻的内容也只有:“汉主簿杨修之墓”七个字。

千古风流人物,死后葬身荒山野岭凄凉地,古今行人少问津,不免让我们产生无限的伤感。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点东西,可以是墓志铭,可以是挽联,还可以是打油诗……
例:才华横溢做主薄,恃才放旷保命难。

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须三思后行。

杨修的悲剧命运,昭示了性格即命运的真知,斯人已逝,作为生者,我们可以选择才华毕露、放旷直言的张扬个性,我们也不应该回避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看着那些渐行渐远的先人们,我们不妨让“才”与“智”握手,让我们的生命更行更远,成为重持久又重进取的大写的“人”。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与杨修有关的章回(第六十回和第七十一回),探讨杨修如果生活在今天会有怎样的结局,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段落,谈谈你的看法。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张扬不张狂,自信不自傲,沉稳不沉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