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34分)1. (2分) (2019七下·嘉陵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嗥鸣谎谬门槛精疲力竭B . 元勋粗拙辔头大庭广众C . 惧惮选聘祈祷转弯摸角D . 谣言田垄班斓莫名其妙2. (2分) (2019九下·乌海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 . 绵阳是西南地区一座迷人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先的现代科技,既各显其美,又相得益彰。
B . 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17年国际田联百米大战冠军。
C . 面对朝鲜不断升级的核挑衅,美国国会有人公开表示,通过战争解决朝鲜核问题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D . 在机场附近操控遥控飞行器,不仅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降,甚至可能导致机毁人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3. (2分)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项是()A . 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B .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曲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C . 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D . 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升工程,在又一个'黄金周'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形象大使'.4. (2分)(2017·龙华模拟) 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②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③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⑤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A . ②⑤①④③B . ④①③②⑤C . ④②⑤③①D . ⑤④②③①5. (2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将束手无策。
括号里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如果……就……B . 虽然……但是……C . 尽管……也……D . 即使……仍……6. (2分)(2017·江永模拟)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A . 今年是鸡年,而小明的生肖属相是狗,小明说明年就是他的本命年了。
B .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元旦。
C .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外婆给小明包粽子,吃五毒饼,画五毒图,外公带小明去看赛龙舟。
D . 今天是爷爷的六十岁生日,王公公来贺寿说:“恭喜您进入耳顺之年啦!”7. (7分)(2013·烟台) 根据要求填写句子。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劝勉他们。
8. (3分) (2018八上·德州开学考) 名著阅读。
(1)沙僧也叫________,原为天宫中的________,被贬下界,在________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
(2)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几次回花果山?分别是哪几次?结果如何?(3)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________》,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 (12分) (2017八上·大冶月考) 人无信不立。
诚信就像砝码,放上它能够稳定人生的天平,使之不再摇摆不定。
诚信就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留下真诚。
班级将要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结合活动把本次活动标语补充完整。
________,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活动一:名人故事说诚信活动二:________活动三:________(3)在广告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商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产品效应,甚至用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
请你以消费者的名义,写几句话规劝那些发布虚假广告的商家。
二、阅读 (共5题;共62分)10. (7分)阅读《渔家傲》,完成后面题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角连声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笛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何作用?(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11. (14分)(2018·荆州)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节选)《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唐)丘鸿渐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
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
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
②遇蹇:遇到艰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B . ①曾不若孀妻弱子/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吾义固不杀人D .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惩山北之塞B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C . 虽我之死D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
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 .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 .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 .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4)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
B . 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 . 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 . 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5)用“/”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三处)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2. (4分) (2017九上·上杭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不敢老的父亲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
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
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
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
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②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
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
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
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
”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③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
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
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
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
”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④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
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⑤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
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
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
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⑥父亲病了,是脑出血。
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