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范例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范例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范例被访谈人:李蕊来教育背景:2010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取得学士学位;2012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取得全日制硕士学位。

入职时间:2012 年 4 月职位:Associate(A)访谈方式:当面交谈、线上沟通访谈时间:2013 年 4 月 12 日星期五嘉宾选择理由:刚入职的职员关注的问题,如薪酬、工作体验、晋升途径等更加贴近于大学生的需求。

从她身上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实用信息。

她对自己的求职经历和大学生活、大学的职业规划等记忆清晰,更有借鉴意义,能给予我们从学生转向职场的切身体会和经验。

并且由于我们大致年龄相仿,嘉宾乐于和我们交流,愿意帮助我们,能有效顺畅的沟通。

不足在于,嘉宾进入投资银行业时间不长,对行业的认识可能还处于变动之中,深度不足。

访谈主要内容(说明:为了让访谈内容更加的清晰易读,我们把访谈内容分为公司、行业、职位和求职建议四个板块,并且在每个问答前面都加了编号,便于阅读)。

公司:1) 中信建投的历史概况?中信建投的前身是华夏证券,是以前几大证券公司之一,由当时工商银行出资的。

2005 年证券行业洗牌华夏证券倒闭,由中信集团和建银投资共同成立了中信建投。

成立之后以应“一参一控”的要求,中信集团将建投转卖给北京市国资委。

因此现在的第一控股人是北京市国资委,其次是中央汇金,中信有百分之七的股份,但整个公司的架构、管理模式都是沿用中信的,班底也继承下来,由于北京市国资委下面有很多公司,涉及到多个行业,因此它并不会参与到建投的日常管理之中,真正的管理者还是中信的。

2) 中信建投的 IBD(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业务在业内排名在 TOP 5,部门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是有哪些优势?我进入这个行业有偶然性,原来对这个行业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进入这个行业后,觉得建投有较强的稳健性,是属于稳健发展型券商,这使之它比风险性较高的一些券商更有优势。

首先是因为它是国资背景,并且沿用中信的管理系统,在内控、风险控制等方面在整个行业中都是做得比较好的,尽管最近有一些说法,但毕竟这整个行业都是比较受争议的行业。

最近几年业务做得比较好,还来源于它的扩张,在最近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还不断引进新的人才,扩大企业规模,比其它的券商做得好,因为这个行业归结起来就是人才的竞争。

这个行业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几年时间整个行业的状态就可以完全改变,新人进入可以为行业带来活力。

其次是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中信的内控系统与大部分南方券商是不一样的,南方券商就是一伙人,一单一接,“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人工费用率可以占到全部收入的 70%-80%,以中信、建投为代表的大券商有内部分享制度,是大团体制的,不会存在一个团队做完一个 case 就结,没有做成就不再理会的情况。

而在建投,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做成一个项目,公司会将这个项目继续跟进,它是一个大的分享制度,内部有严格的内控制度,不会出现较大问题,这保证了良好的信誉,这是证券行业的生存之道。

第三点,其本身定位。

有的券商昙花一现是因为其定位比较窄,都去做大项目,受项目数量限制很大;或者都去做小项目,风险也比较高。

建投这几年股票和债券都做得不错,客户里面有大有小。

我们给有一些行业的领导型企业,如华谊兄弟,它文化传媒第一单。

总体来说,建投做得比较有特色,又兼顾了全面性。

3) 建投的业务范围是怎么样的?建投的业务范围涉及整个一级市场,从 IPO、债券、股票新三版到并购重组、金融创新等业务。

投行部门是整个建投最大的部门,几乎会做所有的业务。

部门内并没有明确的分工,有做债券的专门部门,债券业务与股票业务联系十分紧密。

能做债券的人不可以做股票,但能做股票的人能做债券。

目前公司还没有专门形成并购小组,只是让某些更有经验的接触并购业务比较多的同事去做并购业务;在分工上,所有成员都可能会进入各类业务的项目组。

资本运作是一条线的,企业上市后若想再融资就去发债,若想并购某个企业时就以增发股票或者发债的形式筹资。

有的公司会乐于让同一批更了解它的人去做它的所有业务,这样会更便利。

4) 建投的企业文化和这个行业的企业文化是怎么样的?外资券商、合资券商和内资券商都不同。

建投有一个口号:“有作为才有地位”。

这个口号很有煽动性的激励人。

相较于其它外资券商那种黑白颠倒,没日没夜的辛劳,内资券商工作适度紧张,整体来说是正常工作。

工作有松有紧,有忙有闲。

但在大券商一般都有项目,而且会不会特别辛苦工作要看老板的风格(团队的 leader),也看自己的工作习惯。

在投行里面没有人逼你,工作交给你后这就是你的工作,你能做完就可以,如果你做不完,你应该给上司说我做不完,你给我多点时间。

如果不能多给点时间,那就要和上司讨论这个问题。

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完而上司又必须让你做完,就要牺牲休息的时间,这是对原则的坚持。

投行的工作比一般的工作节奏快,在同样的时间里面需要做相对更多的工作,但不会如外界讲的那么恐怖。

有个别出现身体问题的人应该跟他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有关。

工作氛围是大团体工作氛围,不会出现一个团队的几个人几年就这几个人而旁边的人都没有见过的情况,一般会定期开会,有内部活动,有相互的支持。

每当我们做某个行业时,没有经验,因此就要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大家会开会讨论。

比如会与债承的人沟通、与发行部门的沟通,交流工作上的事情。

总的来说,投行的企业氛围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因为没有闲心和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投行这个行业是看业绩、看绩效,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因此人际关系相对单纯。

现在金融行业做得比较好的都是国企,尽管国企的弊端会存在,但作为投行来讲,毕竟是乙方,是一个服务型的中介机构,用知识去赚取大量的利润,不能摆着国企的架子。

相比与其它行业的国企而言,券商没有太多国企的弊端,是一种比较积极健康的形态。

工作节奏较快,生活较紧张。

但整个行业里要分部门来看,比如投行部门相对更加紧张一些,研究部门和投行部门忙的节奏不太一样,都会有忙有闲。

5) 建投的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什么样的?建投招新人,新人员工入口比较严苛,在券商里面也算比较严格的。

开始有正常的企业培训,但公司的培训不是最重要的。

主要还是根据现在的项目,从工作实践中去学习提升。

新人刚进入公司之后,分到各个小组里面,有专门负责带新人的人,然后关键在于自己去学。

在进入金融行业前,一般会考取一些证书,应该对金融行业有一些了解。

6) 我们注意到,中信建投的 IBD 收入结构与国际投行相比,财务咨询业务比重很小,根据您在公司的体验,您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财务咨询费用在国内收费的标准很难界定,在并购当中一个企业想去并购另外一个企业,然后他必须通过发债的方式融资再去并购。

先帮助企业发债然后再帮助企业并购,因此收入确定在债承(债券承销)业务上。

财务顾问的费用比较少,主要是转移到债券上。

原来的并购重组很少,是主要业务的附属,做一个并购重组,然后再做一个配套融资。

现在正逐步活跃起来,变得更加重要,估计 2013、2014 年券商的并购业务会上升,现在已经将并购业务独立出来。

国内和国外的金融市场不一样,国外的并购很活跃,有很多国际间的并购重组,而国内的券商如果要去国外并购的话,一般会比较难,会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审核,因此不活跃。

随着市场进一步完善,会更加活跃,成为新的增长点。

7) 据您的了解,投行的业务部门是怎样的结构及地位?大型证券公司内都有营业部,那里有很多的营业员,因此人数会很多,3000-4000 人。

投行部人数是 300 多人,在国内是比较大的。

券商中投行部门是核心部门,可能并不是最赚钱的,但是是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部门。

因此我们可以猜测的是,公司会用更多资源和人力去发展投行部门,但受访者说这个要根据公司战略来看。

招商、国信这几年发展得很好,是因为前几年宏观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挖掘到很多项目,招了很多人去投行部。

但是有的券商会控制其人员规模,因为投行部成本很高,不仅是薪酬成本(尽管现在投行人的薪酬已经扁平化了),但是投行部平常的运营成本也很高,如出差、交通等,从收入上来看,证券行业依然是一个比较暴利的行业。

在男女构成上,整体男女比是四比一,我们组就我一个女的,我们老总是一位女士,毕业于人大财金学院。

行业:8) 您是怎样看待 IB 在整个金融领域的作用和价值的?区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行做一级市场,给人的印象是股票、债券等基础性的金融产品从投行里面流出来。

它在资本市场中有发动机的感觉,它在不停地搅动市场。

但整个金融行业还有银行、保险、信托等,同时资本市场依托为实体经济,没有好的企业它也会崩溃。

投行是个链接的机制,将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连接起来。

9) 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行业的暴利点在哪里吗?行业不同与其它传统行业,主要资源是人的资源,成本是人的成本。

花费人工最多的项目不一定是赚钱最多的项目,有可能几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几个星期,带来的收益会很大,这几个人的成本相对是很低的。

收益是按百分比来收的,一个承销项目一般是几亿、几十亿,按不 25 / 42 职业生涯访谈报告-关于中国证券行业投资银行部到百分之二的比率来收取费用,一般就是几千万的收入。

但大券商一般会将收入的 20-30%付与团队成员,而南方系券商人工费用高达 70%-80%,因为各大券商为了可持续地发展,在行业内有一个比较好的口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绩。

10) 一个公司能不能上市,是什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投行的技术吗?对 IPO 而言,对财务那一块的理念很重要,技术上的东西很简单。

能不能上市,就得看天时、地利和人和,不是其中任意一方面能决定。

查出问题的企业不能说它是好企业,上市的企业也不能说明它比没有上市的企业更好,也不能说负责企业上市的项目团队就做得很好。

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有待完善。

企业能上市不能说明它没有问题,并不能说明做它的人很好,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企业不能上市,只能说明他的问题被发现,与投行的操作技术并没有太大关系,与人的关系就更小了。

投行是一个中介,把好的企业介绍到资本市场上。

它是否能上市取决于它是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第二是看介绍的好不好。

岗位:11) 您的职位的典型的一天是怎样的?大部分情况下,公司整个办公室人都很少,都在出差。

当在公司时,8 点半上班,9、10 点钟才能看到人去,投行的时间比较灵活,公司没有太强制性限制,工作时间相对宽松,但关键还得看老板的风格。

早上去后,开始工作,项目前期开始做建议书,先去万德上找数据,然后回来做 PPT,做各种报告。

投行的一般 office 全系列都要用得比较熟悉,还有各种软件。

如果用得不熟悉的话,工作量就会比较大,会比较累。

因为报证监会的材料很多,都是人弄出来的,如果不熟悉的话会比较累,也就是做一些纸面上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