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生态旅游者

第四章生态旅游者


• 在当今世界三大旅游资源(海洋、森林、冰雪) 中伊春独占其二(森林、冰雪)。 • 伊春的森林、冰雪两大旅游资源,天造地设, 得天独厚,并基本保持着原始的风貌。由于受 小气侯影响,伊春的冬季,以其降雪量大,雪 质好,雪期长等特点,被冠以“冰雪故乡、瑞 雪世界”之美称,已成为黑龙江省重点开发的 三大冰雪旅游线之一。

小兴安岭的山型高低错落,白雪皑皑,雪 质极佳,是理想的滑雪、戏雪胜地。 • 伊春现有铁力日月峡、伊春梅花山、朗乡石 猴山等7个滑雪场,其中伊春梅花山滑雪场曾 四次被列为国际滑雪节分会场,小兴安岭的冰 雪为滑雪爱好者和初学者提供了一个冰雪乐园。
• 迷人变幻的四季风光,独特的大森林地貌 和气候条件构成了伊春古朴、自然和原始 的旅游风貌。由于远离喧嚣的大都市,这 里空气清新。有近300万公顷的大森林,每 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430吨,生成氧气3340 吨,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和植物芳 香气,伊春被誉为“天然氧吧”。是回归 大自然进行森林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 的理想之地。
3. 生态意识觉醒阶段
• 人类社会进入了空前的繁荣之后,人们开始意 识到繁荣的代价是森林面积的大幅度萎缩、资 源的枯竭和社会污染、众多物种濒临灭绝,以 及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虽然这一时期旅游市场尚未有生态旅游产品推 出,但这些旅游者已开始意四章 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
第一节生态旅游者的概念与形成
• 一、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 生态旅游者是指那些具有生态和环保意识,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生态旅游产品的旅游者。 • 二、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 生态旅游者的产生是现代生态意识觉醒并达 到一定水平水平时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生态 意识演进的必然产物。从人类文明至今生态 旅游意识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
• 案例分析: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 • 伊春市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拥有丰富 的森林、河流和冰雪等旅游资源,形成了 以森林生态观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 目前已经有2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和 6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正在建设成为 中国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 • 伊春是黑龙江省主要森林生态旅游区, 森林、冰雪、河流等旅游资源极具特色。
• 大丰河生态旅游区位于北纬 47 度 21 分,东 经 129 度 32 分,小兴安岭东南部,伊春金山 屯区境内, 距佳木斯 110 公里,伊春 70 公 里,鹤岗 52 公里,旅 游区面积 36 平方公里, 大丰河漂流长 38 公里。 • 旅 游项目夏季有大丰河漂流、快艇、卡丁车、 垂钓、 原始森林、石林、篝火晚会等。冬季 有滑雪、雪地 摩托、雪地卡丁车等
• •
光化学烟雾污染是一种典型的二次污染, 它是由源排放的一次性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 学转化而形成,是一种区域性的污染问题。其 极高的氧化性能刺激人体的黏膜系统,人体短 期暴露其中能引起咳嗽、喉部干燥、胸闷、疲 乏恶心等症状。长期暴露其中,则会明显损伤 肺功能,影响呼吸道结构。此外它也会减低植 物的生长速度,使叶片受到急性伤害。还会对 材料产生破坏作用并影响大气质量。
二、生态旅游者与环保倡导者的区别
(一)生态旅游者 • 1.具有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 2.旅游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提高 (二) 环境保护倡导者 • 1. 环境保护倡导者是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事业 来追求的少数社会精英。 • 2.作为一名环保倡导者,不仅需要专业知识, 更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
三、生态旅游者的市场特征
1.原始生态意识阶段
• 这一阶段是从人类文明之初到18世纪末期 •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 对自然的影响较小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较 大,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是“天人合一” 的。在这一阶段人们本能地意识到保护生 态环境的重要性。
2 .生态意识淡漠阶段
• 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以欧美国家为代 表的人类文明开始了以工业革命为序幕的现代化 进程。各种新机器、新能源、新材料的相继出现 使社会生产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人们发现 自己对自然的依赖性越来越小,而征服自然的能 力越来越大。 • 在这一时期,旅游活动及相关的旅游开发对自然 生态的威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旅游 从依赖顺从自然开始发展到破坏自然的局面。
• • • • • 1. 2. 3. 4. 5. 年龄特征 性别特征 文化程度特征 家庭特征 行为特征
四、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 • • • 1 .团队的构成 2 .旅游花费 3 .停留时间 4 .旅游季节
五、生态旅游者的目标市场定位
• 1. 身体健康的老年人 • 2. 有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年人 • 3. 年轻人
六、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
(一)我国国民的环境意识现状分析 1. 我国国民对环境保护常识了解不,环境保护意 识不强。 2. 我国国民对环境的评价来自于自身的体验,但 对全球环境问题认知程度很差。 3. 我国大部分国民的环境意识不牢固。 4.我国国民的环境意识与自觉的环境保护行动之 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提高生态旅游意识的措施
• 首先,必须大力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 • 其次,广泛开展法律知识教育,确立环境 保护的法律观念 • 再次,要提高生态环境意识,要重视改变 社会风尚,树立文明的环境道德习惯。 • 最后,还要鼓励公众自觉参加环境保护。
• 环保小知识: • 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含有汞、锰、 镉、铅、锌等各种金属物质,废旧电池被遗弃后, 电池的外壳会慢慢腐蚀,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会逐 渐渗入水和土壤中造成污染,而重金属污染在自 然界不能降解。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 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电池烂在地里, 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所以,把 一节节的废旧电池说成是“环境污染小炸弹”一 点也不过分。
第二节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一、生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特征
1. 尊重地方文化,不要把城市生活习惯带到你所参 观的地方; 2.不要太靠近野生动物,同时不要去喂养它们; 3.不要收集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物和它们的样品; 4.不要购买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物或它们的制品;

5. 将所有废物丢入垃圾桶,不要污染水和土壤; 6. 在参观一个地方之前,要了解当地的自然和文 化特点; 7.通过访问, 对你的日常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取得 更清楚的认识; 8. 通过你的旅游经历,要生活得和大自然更接近 并且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利于自然保护。
• 20世纪8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了生态意识高涨 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有部分环保倡导者 所关心的问题演变成为包括国际组织和各国政 府和媒体乃至全体人民共同关系的焦点问题。
三、生态旅游者的价值取向
• 1. 生态旅游者既要满足消费足够的生态旅 游产品以满足其旅游的基本需求,但不能 像以往那样肆意挥霍旅游资源,而是要按 照旅游地的生态保护要求,约束自己的旅 游行为,进行一种适度的旅游消费。 • 2. 生态旅游者其旅游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要 满足旅游的基本要求,其次还要从旅游中 获得补偿,同时号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遵守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公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