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据会议纪要写通知

根据会议纪要写通知

根据会议纪要写通知篇一:通知与会议纪要公文的基本常识(整理:谷士禄)第三课通知与会议纪要第一节通知一、文本特征通知是发布行政、党委规章制度,传达上级指示,批转下级文件,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和共同执行的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通知是党委行政公文下行文中适应性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

二、文种类型(一)它可以象命令去发布规章制度,这种通知叫“发布性通知”。

当然,这只局限于内部行文发布本单位规章制度,不能象命令那样在社会上公开发布。

(二)它可以象指示那样向下级机关传达内容,这种通知叫“指示性通知”。

当然,它与指示并不完全一样。

区别在于:通知一般是以机关办公部门名义行文,而指示则必须是以领导机关名义行文;通知是指示的原则性与告知的规定性相结合,而指示则偏重于阐明工作上的原则。

(三)它具有中转的功能。

如上级、同级、不相隶属的单位的来文需要用它转发给所属下级,这种通知叫“转发性通知”;下级来文需要批转给所属下级单位时,这种通知叫“批转性通知”;通知用来告知上级规定应办之事,称作“规定性通知”;用来任免职务的通知称作“任免性通知”;用来通知会议的,叫做会议通知;用来告知一般应办事务,叫做事务性通知。

三、通知的写作方法(一)发布性通知的写作方法:标题,由发布机关、发布法规名称及文种三部分组成。

正文:一般包括两点:开头讲明发布的是什么法规,然后提出贯彻执行的希望与要求。

(二)指示性通知的写作方法:标题:发布机关、要发布的内容和文种。

内容:可以开门见山先点出问题;然后叙述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要求和原则号召。

推荐文章:《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毛泽东选集》第4卷,1945年8月26日)(三)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作方法:标题:批转文件机关、事由和文种。

注意:在标题里除批转的文件是法规性质的文件外,一般不要加《》书名号。

正文内容:通常包括三层意思。

一层是表明态度,即对批转、转发的文件表明肯定的态度。

二层是强调意义,即对批转、转发的文件中的事项予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三层是提出要求。

推荐文章:《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在治理整顿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发【1990】33号,1990年5月23日)注意:上级转发下级的文件叫批转。

意思是批准批示并转发。

如果转发的文件是上级的、同级的或不相隶属单位的来文,不能使用“批转”二字,应当用“转发”。

(四)规定性通知的写作方法:标题:发布通知的机关、发布的事由和文种。

内容:开头,先交代制文的目的、依据。

然后分条列项说明问题。

特点:层次清晰,简明扼要。

推荐文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特别重大事故报告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0】30号,1990年6月5日)四、写作要领(一)要着眼于实制发各类通知的目的都是为着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着眼于实。

有的通知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分析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指示性通知。

也有的通知内容比较简单,如事务性通知。

更简单的就是批转、转发、任免、会议等通知,不用提出问题,也不用分析问题。

(二)要防止滥用因为通知具有多功能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严格对待,按照党和政府公文法规所明确通知涵义去办文,切不可滥用。

比如,下行文不可千篇一律使用通知,电视、电台、报纸的广告宣传应该用“启示”、“声明”的事项,不可用“通知”。

滥用通知有损于通知的严肃性。

(三)要一目了然制发通知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通知的写作上主题明白显露,一般要开门见山,先用寥寥数语讲明制发通知的原委、依据及目的。

就要在层次安排上坚持先总后分,先撮要(摘取要点)再分条,一条只讲一意,条条相对独立。

第二节会议纪要一、文本特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重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用会议纪要。

”《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中规定:“记载和表达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用会议纪要”综合以上规定精神,我们可以这样下定义:会议纪要是对会议的目的、决定的事项、要求加以文字归纳整理,以上传下达,统一认识,推动工作的公文。

二、会议纪要形成的过程第一、有重要事项需要开会研究、贯彻落实;第二、有客观完整的会议记录;第三、文秘人员对会议记录进行筛选、整理;第四、由会议主持机关审定制发。

三、会议纪要的分类第一类,通知型会议纪要。

企业领导层集体开会决定工作中的一些具体事宜后所使用的一种文件。

例如,集团领导班子开会研究解决某二级公司原职工上访问题、军转干部问题、稳定问题等,就可以使用通知型会议纪要。

(以纪要形式通知给有关单位处理,也可以以纪要的形式送给国资委,以利于上级掌握我们的工作情况)第二类,指示型会议纪要。

企业对某一范围较大或重要方面的工作会议综合整理的纪要。

例如集团领导班子集体开会研究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需要下面抓好落实,可以用指示型会议纪要。

第三类,讨论型会议纪要。

主要是对一些重大理论、实践课题进行讨论后形成的会议纪要。

这类纪要具有参考价值,不具有指挥性。

例如,集团党委开会研讨“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认识,可以用讨论型会议纪要。

四、会议纪要的写做特点第一,明确会议宗旨,中心一定要突出一次会议涉及问题很多,在写纪要时,必须抓住会议所集中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切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就不叫纪要了,成会议记录了。

第二,讲究用语,注意条理上报的会议纪要,应使用对上的语气,如“会议拟定”、“会议打算”等。

下发的会议纪要则可用“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强调”、“会议号召”等。

要注意条理化、理论化。

这是纪要与记录的主要区别。

会议记录,要把每个人的发言尽量详细的记录下来,而会议纪要则需要对会议讨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加工。

所谓条理化,就是对讨论的问题分类归纳层次要清晰;所谓理论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尽力做理论上的概括,当然要使用正确的理论。

注意:条理化、理论化不能脱离会议实际强拉应拽。

第三,忠实于会议精神,做好记录会议记录必须依据会议的实际内容,不能随心所欲的增减、更改内容,不能添枝加叶。

在书写过程当中,感到有的地方必须有所增减时,要经有关主要领导同意,必要时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有关人员意见。

篇二:下面是一份会议纪要中的几段文宇,根据其内容,起草一份召开该会议的通知下面是一份会议纪要中的几段文宇,根据其内容,起草一份召开该会议的通知(10.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事项要清楚;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会议地点、报到时间等事项可以虚拟);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第一届涡动力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由北京大学、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和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涡动力学国际休研会”(iRVa)于20XX年8月22日至8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期两天半。

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赞助。

该会议是在吴镇远教授的倡议下组织起来的,它继承了以往三次国内涡动力学休研会的特色:小型、基于邀请、对学生开放;高端;充分讨论(报告和讨论时间为1:1)。

会议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进行,即:(1)涡量空气动力学;(2)旋涡稳定性l(3)旋涡流动控制,有两个主题报告、20个邀请报告和8篇张贴报告,以及一个圆桌讨论。

40余名代表参会,包括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外国学者,和中国气动力研发中心、航天气动院、北大、清华、中科大、上海交大、复旦、北航、西工大、南航、大连理工、厦门大学等国内研究机构与高校的学者和青年学生。

关于第一个主题,吴镇远教授在主题报告中阐述了有关涡量矩空气动力学理论及其推广的若干基础问题,强调了尽量发展普适的运动学分析在动力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

a.Biesheuvel教授分析了Burgers、吴镇远、Lighthill、Kambe和Howe 等人在不同时期对涡量空气动力学殊途同归的贡献及其内在联系。

吴子牛教授和吴介之教授分别报告了涡量矩理论的涡环模型和边界涡量流理论的工程应用。

涡动力学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尤其是生物外流空气动力学中有重要应用,孙茂教授、吴锤结教授和陆夕云教授等的有关报告很受欢迎。

关于第二个主题,F.Hussain教授在主题报告中阐述了旋涡的离心不稳定性,探讨了它在飞机尾涡控制中的可能应用。

T.Gerz教授、0.Savas教授和鲍锋教授报告了他们在飞机尾涡Rayleigh-Ludwieg不稳定性、crow不稳定性和联合不稳定性方面的实验和计算研究。

d.J.Lee教授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直升机旋翼翼尖涡的长时间演化、失稳和相互作用。

汪师晓教授采用arnord方法研究了旋涡的无粘非线性稳定性,carnevale教授则报告了地球物理涡的惯性一正压联合不稳定性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关于第三个主题,张涵信教授报告了非定常流动分离理论和计算成果。

明晓教授介绍了用前缘微型栅格抑制边界层分离的实验和计算研究。

刘锋教授报告了大功角非对称涡及其控制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

张骏教授报告了在“流体棘轮”这个新颖方向上的实验成果。

上述主题内容在圆桌讨论中又得到进一步的交流和探索。

此外,Kambe教授和Kida教授分别就navier-Stokes方程的maxwell表述和进动旋转球体内部流动定常解析解的有趣研究做了报告。

与会代表在就学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也对本次会议以及iRVa 的未来发展各抒己见。

如:Hussain教授提议扩大到80-100人,可和其他类似国际会议联合;汪师晓教授建议为了加强交流可以适当缩短单个报告的长度并增加报告总量;Gerz 教授提出邀请更多年轻的师生参会;Kida教授和Savas教授建议未来可以以适当的形式将会议完全推向国外;Biesheuvel教授、Gerz教授和orlandi教授则认为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会议,iRVa应该留在中国。

多数与会学者认为本次iRVa的规模和特点是合适的。

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是一次很成功的学术会议,对报告的水平和会议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

答案:为进一步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和探索涡动力学有关研究,我国拟与20XX年8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涡动力学国际休研会”(iRVa)。

会议具体内容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20XX年8月22日至8月24日在,期两天半。

二、会议地点:北京某饭店三、参加人员:XXXX单位等四、会议内容:该会议继承了以往三次国内涡动力学休研会的特色:小型、基于邀请、对学生开放;高端;充分讨论。

会议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进行,即:(1)涡量空气动力学;(2)旋涡稳定性l(3)旋涡流动控制。

详见附件1。

五、主办方:北京大学、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和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

六、其他事项:1、报名方式:请与月日前将您的参会回执(附件2)反馈会务组,联系人信息如下:某某Tel:Fax:E-mail:2、其他需说明事项特此通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