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的基本职能2、会计要素(资产的特征、收入包括的内容)3、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5、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重要性、可比性、谨慎性)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9、复式记账法的含义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记账规则)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12、会计分录的含义与基本内容13、试算平衡公式14、借贷记账法的应用15、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账户、调整账户)16会计凭证按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17会计账簿的种类18、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19、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20、期末账项调整21、对账22、财产清查的种类23、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2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25、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注:彩色字体为计算题、问答题、业务题范围。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两个: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是: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核算与监督联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2、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
(资产的特征:1.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
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
4.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其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不是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入都是收入。
收入的特征表现为:1.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偶然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只能形成利得,不是这里所讲的收入。
2.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也就是说日常活动能够形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如果形成的只是名义上的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收入。
3.收入的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4.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会计等式的恒等性,会计的要素之间存在着数额相等的关系。
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
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资产=权益企业的权益又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又可变换为: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和关系。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空间范围指特定产权范围内的空间)2.持续经营,是一种时间上的假定。
3.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这一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
4.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题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
5、会计的记账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其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优点: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财务成果,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就需要根据账簿记录对期末账项进行调整。
特殊的: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工作的一种特殊的职业判断方面的规定。
(实施这种规定,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划分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间,进行收入与费用确认的调整)收付实现制(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按照款项的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优点:是会计处理简便,不需要对账簿记录进行期末账项调整,但是不符合配比原则要求。
按照配比原则要求,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综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正确地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损益。
因此企业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时机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求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其具体要求:1.企业应当以时机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处理,不能以虚构的交易或事项为一句进行会计处理。
2.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等如实反映在报表中,刻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是面貌。
3.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编制的报表和附注的完整性,不能随意减少应披露的信息。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为了便于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从而全面的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更改。
只有当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才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变更。
2.为了便于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重要性确定的标准通常有两个方面:质的方面,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决策有影响,说明该信息具有重要性,会计上应单独披露;量的方面,如果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数量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达到一定比例,就具有重要性。
谨慎性(保守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尽可能地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采用该原则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加。
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其共同点在于:都要对经济业务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
其不同点在于:会计科目只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只是说明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账户是具体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具有等级增减变化的不同结构的一种核算形式。
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就是按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与各会计要素的联系分类。
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和成本费用类等五大类。
9、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会计信息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包括两个主要内容: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2.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含义: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
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数量平衡关系要求:每一次记账的借方、贷方金额是平衡的;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方的金额是平衡的;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是平衡的。
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要求: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一个或多个账户的记录与之对应。
对立统一关系要求:按相反方向记账。
资产类账户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
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基本结构是: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
如果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科目”;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则可以称为“贷记某科目”。
1.资产类账户:账户借方记录资产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减少额该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账户借方记录资产减少额,贷方记录资产增加额该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3.费用成本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收入类账户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基本相同12、会计分录含义:会计分录就是在记账凭证中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以及应记入账户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