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慢性喉炎、声带小结与息肉、喉水肿(喉部疾病)
慢性喉炎、声带小结与息肉、喉水肿(喉部疾病)
证候:声音嘶哑,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咽喉干燥,瞅热 微痛,痒咳少痰,常有“清嗓”习惯。此症常于午后加重, 声带呈暗红色,或声带干燥变薄。全身症状有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虚烦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肺肾,润喉开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可加入木蝴蝶、青果以利喉开音。
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或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3)血瘀痰凝,阻滞喉窍证
证候:声音嘶哑,日久不愈,讲话费力,声出不扬, 喉内有异物感,咳吐黏痰。喉内黏膜暗滞,声带、室 带肌膜肥厚暗红,或有广泛息肉样变。舌质暗淡,边 尖有瘀点,苔白,脉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痰开音。 方药:会厌逐瘀汤加减。可加入海浮石、浙贝母、瓜
萎;顽痰凝结者,加磴石、胆南星。
1.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炎症,如鼻炎、鼻窦炎、咽炎、 气管炎等,改善工作环境,戒除生活中不良习惯,避 免过度用声,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减少急性发作。
2.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 应用
慢性喉炎急性发作时可适当加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以促使炎症尽早吸收。一般情况下少用。
3.辨证论治
(1)肺肾阴虚,喉窍失濡证
第四节 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chroniclaryngitis)是喉黏膜的非特异性 慢性炎症,以声音嘶哑,讲话费力,日久不愈为 主要临床表现,是喉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多由急 性喉炎等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成,亦可因长期不良 因素刺激而发。成人及职业用声者多发,与中医 学的“慢喉喑”类似。
【病因病理】
1.病因
(3)耳针:取咽喉、声带、肺、神门、内分泌、平喘等穴。 脾虚加脾、胃穴,肾虚加肾穴。每次取3〜4穴,用王不留 行籽或磁珠贴压,3〜5日更换1次。
7.局部治疗
(1)超声雾化吸入:庆大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液,加 0.9%生理盐水等放入超声雾化器中,雾化吸入。痰多 者可加a-糜蛋白酶。亦可选用金银花20g,薄荷10g,甘草 10g,煎汤,或取不同证型中药液20mL,蒸汽吸入或超 声雾化吸入。
1.症状
以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初期为间歇性, 一般用嗓愈多,则声嘶愈重,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声嘶。 自觉喉内有痰液黏附,因而常作“吭喀”之声以清嗓。 常有喉部不适,如异物感、咽喉灼热、干燥、发声时 疼痛等。
2.体征
按病变性质可分三种类型。 (1)慢性单纯性喉炎:喉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轻度肿胀,声带由白色
(2)肺脾气虚:素体虚弱,过度用声,耗伤肺气;或劳 倦太过,脾气不足,以致肺脾气虚,气血不能上奉, 喉窍失养,无力鼓动声门而发为本病。
(3)血瘀痰凝:患病日久,正气虚损,不能抗邪外出, 邪毒结聚于喉,脉络阻塞;或用声过度,耗伤气阴, 气血运行不畅,血瘀痰凝,致声带肥厚,声门开阖受 限而为病。
【临床表现】
2.病理
喉腔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细胞间质 水肿,黏液腺分泌增加。黏膜肥厚,多数病变向喉内 肌层延展,使声带的振动与闭合受到影响,形成慢性 单纯性喉炎。病变进一步发展,出现喉黏膜增厚,纤 维组织增生,声带发生肥厚性改变。少数患者喉黏膜 及黏膜下层纤维变性,柱状纤毛上皮渐变为复层鳞状 上皮,腺体发生萎缩,形成慢性萎缩性喉炎。
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急性喉炎治疗不当,或反复发作迁延而成。 (2)长期用声过度或发声不当,如教师、演员等职业用
声者,以及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而需高声用语者, 易发本病。
(3)吸烟饮酒过度,粉尘及有害气体的长期刺激。 (4)临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鼻腔、鼻窦或咽部慢性炎
症、慢性支气管炎等,均可直接或间接波及喉腔黏膜。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局部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但引起声 嘶的喉部疾病较多,对于长期声音嘶哑久治不愈者, 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表10-1)。
表10-1:声嘶鉴别诊断表
【治疗】
消除致病因素,避免不良刺激,注意声带休息为 主要治疗原则。中医中药应为首选治疗方法,对 于减轻黏膜炎症,改善发声都具有明显优势,配 合局部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2)理疗:用超短波、音频电疗或直流电药物离子(碘 离子)导入治疗,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 收。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及 展望】
慢性喉炎症状顽固,单纯中药或西药往往治疗效果不 理想,采用中西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疗 方法,方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对声嘶症状的改善,增 生肥厚黏膜的逆转,喉部干燥不适感症状的改善等方 面,通过中医药的“针对性”“个体化”和“综合性” 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应用辨证内服中药, 配合中药喷喉、含药、针灸推拿、中药离子局部导入 或局部理疗等手段,从而促进慢性喉炎治愈率的提高。
3.病机
本病的发生,乃脏气虚损,喉窍失养所致。因声音出于肺 而根于肾,源于脾,若肺脾肾功能健旺,精气充沛,则声 音洪亮,反之则气虚声怯。加之用声劳损,邪留不去,故 成本病。
(1)肺肾阴虚:素体阴虚,或久咳耗液,肺阴亏损;或房 事太过,肾精亏耗,致肺肾阴虚,津液不足,无以上布, 喉失濡养;或因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熏蒸咽喉,致声门 开阖不利而发为慢喉喑。
变为淡红色;黏膜表面常有黏液附着,声带运动、闭合尚可。 (2)慢性肥厚性喉炎:喉黏膜肥厚,以室带增厚更为明显,常遮盖部
分声带;声带肥厚,边缘变钝,声门闭合不良。 (3)萎缩性喉炎:喉黏膜干燥萎缩,黏膜变薄,喉腔宽敞,光亮如涂
蜡状;常有黄绿色痂皮附于声带后端及杓间区;声带变薄,张力减 弱,声门闭合时常有梭形裂隙。
(2)肺脾气虚பைடு நூலகம்喉窍失养证
证候:声嘶日久,语音低沉,讲话费力,不能持久,劳累 后症状加重。声带松弛无力,闭合差或声带肿胀,表面有 分泌物。全身症状可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呆便澹。 舌质淡胖,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益肺脾,益气开音。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可加入木蝴蝶、诃子、五味子、
菖蒲。痰湿重者,可加入瓜萎、半夏、茯苓、泽泻,或用 参苓白术散加减。
4.含服药
铁笛丸、润喉丸、银黄含化片、草珊瑚含片等含服。
5.中成药
黄氏响声丸、金嗓散结丸、清音丸等口服。
6.针灸疗法
(1)针刺疗法:局部与远端取穴相结合,每日1次。局部取 穴取人迎、天突、廉泉、扶突;远端取穴,肺脾气虚取足 三里,肺肾阴虚取三阴交。
(2)穴位注射:取人迎、天突、廉泉穴,每次选1〜2穴, 穴位注射。药物选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 等,每穴注射0.5〜ImL药液,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