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生物教案:血液的教学设计

初一生物教案:血液的教学设计

血液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课前准备
教师: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
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学生: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结合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的发现等。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
作用
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结合简短的说明。

由宏观到微观,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引入课题
同学畅谈对血液的认识。

观察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结合讨论提纲,小组交换认识,派代表发言。

结合实际展开交流讨论。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各种血细胞。

展示课件,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
教师引导,理顺学生认识,对不同观点分别处理。

设疑,引入血液的组成。

提供相关资料并组织分析,讨论。

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血细胞的显微图片及电镜下的形态。

教学过程
导言(大屏幕展示录象)
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