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各州的财政分配以及对家庭的支持和补助、学费高低也各不 同,难以保障全国各地幼儿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尤其对来自社会 低阶层家庭的幼儿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德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二)家庭援助政策是德国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源于传统学前教育价值观:家庭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是 家庭的补充。(福禄贝尔)
第四节 日本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日本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1908年,日本教育家谷本富与中村五六合著了《幼儿教育法》 1926年,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 1947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二战”之后最重要的两部教育法──《教育基本法》和《 学校教育法》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制定并实施了三次幼儿教育振兴计划(1964-1970、1972-1981 、1991-2001),旨在通过为适龄幼儿提供奖励和补助费、向幼儿园提供园舍设施完善费 、园具设施完善费等一系列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幼儿进入幼儿园。
在德国,建立家庭以外的公共机构为6岁以下幼儿提供受照 顾和教养的机会并不那么受重视,家庭援助政策是德国教育政策 制定上的重点,同时也是德国学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德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三)学前教育师资力量雄厚
技术学院担负着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主要责任。 培训学院主要是培养幼儿教师助手,培训时间灵活。 大学毕业的幼师在学前教育师资中所占比例较小。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六)各部门分工合作,注重绩效管理
→规定在地方上设立地方儿童保护委员会(Local Safeguarding Children Boards),专门负责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2003年绿皮书提出在教育与技能部建立 “标准设立与调控机 制”(standard setting mechanism), 负责制定不同部门需要满 足的基本标准,并设立联合的监督与检查团对各部门的工作及部 门间的协调合作进行评估,设立干预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各部门的 行为表现等,消除影响服务有效性的障碍并减少相关的行政性负 担。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二)逐步加大财政投入 英国幼儿教育费用主要是由政府承担,家长免费或者只根
据其收入水平承担很少的一部分。 (三)保障幼儿教师资格的法律地位
在1998年《教师:应对变化的挑战》(Teachers: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Change)绿皮书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改革 教师教育的新举措,不断严格幼儿教师的准入资格。针对幼教人 员工资低、流失率高的情况,政府以政策法律为保障,建立并实 行最低工资制度以稳定幼教机构的从业人员队伍。
1984年,美国学前教育协会颁布《高质量学前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 1994年颁布的《目标2000年: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ct)
1994年的《教育研究的发展、传播与促进法》(Educational Research,Development, Dissemination,and Improvement Act of l994) 2000 年颁布的《早期学习机会法》(Early Leaning Opportunity Act)
美国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近代以来尤为重视学前教 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1965年秋,美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ject) 1979年和1990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了《儿童保育法案》(Child Care Act)和《儿童早期教育法 》(Early Childhood and Education Act) 1981年颁布的《提前开始法》(Head Start Act)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六)各部门分工合作,注重绩效管理
明确相关部门在学前教育和儿童服务中的职能,并互相配合, 有助于儿童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并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相应的服 务。如: →英国政府设立儿童服务指导(Director of Children’s Services)的职位,专门负责地方当局的儿童教育和社会服务,并 在教育与技能部设立儿童、青年与家庭部长(Minister for Children,Young Peopleand Families)的职位,以在地方政府间 协调政策,支持和促进其合作。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五)以项目评估推进学前教育立法
为了提高公众对学前教育和保育价值的认同程度,美国联邦 政府大力资助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组织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 会的专家力量。通过专设课题来攻关解决学前教育发展瓶颈问题, 并及时公布科学研究成果,有效形成了一种由父母、早期教育工 作者、保育者以及相关组织构成的庞大的推动各州学前教育发展 的舆论力量,以实现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宏观调控。
三、德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教育财政地方化
德国近年来有财政地方化的趋势,即州政府降低了对财政的影响 力,并将财政责任完全转移给地方政府,由地方自行运用及决定经 费的使用。如 2004 年,巴登—符腾堡州政府将所有财政责任都转 移至地方,各个学前教育机构经费的多少完全由地方自行决定。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三)保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均是通过计划、项目或者法令等 具体形式,使学前教育的投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每当一个计划、 项目或法令出台之时,其中包括对教育科研的投入,都有相应的 财政性拨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体现出“专款专用”的特点。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四)注重学前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 英国是以政府为主体,即英国政府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评估
工作中发挥绝对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注册、 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和政府教育政策执行等方面进行管理,而且 操作规范。
(五)注重中央与地方合作
英国具有地方分权的传统,地方政府在教育方面拥有较大的 自治权力。1988 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是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发 展的转折点,它大大地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教育领导权限。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1918年的《费舍教育法》和1933年的《哈多报告》
1944 年颁布的《巴特勒教育法》 1966年,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普洛登女士发表《普洛登报告书》 1972年12月,教育科学大臣萨切尔发表《教育白皮书》 1997年英国政府推出“确保开端”计划 2004年12月,由英国财政部、教育与技术部和劳工部等联合发布的《家长的选择与儿童最好的开 端:儿童保育十年战略》 《2005 年教育法》则是对《1989 年儿童法》的修订,即基于学校标准和框架修订下的儿童情绪 和日托的保育。 2007年12月发布了《儿童计划(Children’s Plan)》 2007年7月,英国新组建的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推出了《每个儿童的未来都重要》规划(Every Child's Future Matters) 2008年,由英国教育部与技能部出台的《基础阶段法定框架》 2009年 3 月,《英国儿童保护:进展报告》公布
PPT制作:小鱼
教学版目录页 Education Content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日本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PPT制作:小鱼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背景: 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18世纪,但其地位直到第二次工业技术 革命之后才逐渐被各国以立法形式得以确立,尤其是一战以后,各国 更为重视学前教育,不断地推出各种法律法规,以保证和促进学前教 育发展。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保障教育公平
◇美国有关残障儿童的立法指向明确,除在一般的学前儿童法律 法规中对残障儿童保教有所规定外,还制定了专门针对残障儿童 的法律。如: 1968年 《障碍儿童早期援助法案》 1975年 《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德国每一类学校的教师都必须受过高等教育,而且要接受专 门的教育工作培训。只有通过所学专业和教研教育学两种国家考 试者,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被国家聘为终身职员。
三、德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实施积极的家园合作 2001 年,慕尼黑国家学前教育研究所和 27 位专家学者共同拟
定了《巴伐利亚学前儿童的陶养与教育计划》,该教育计划主张学 习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环境、兴趣紧密结合,给予幼儿主动认识及 尝试的机会,提供开放式的游戏空间以及幼儿团队合作的学习机会, 培养幼儿具有自我责任的品格及社会能力。
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二)学前教师资格的法律保障
美国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确立了学前教师资格的合法地位。1981 年规定,到2003年9月30日之前全国至少有50%的“提前开始”教 师拥有协士学位,而2003年修订案则要求从2011年9月30日起, 所有任职于“提前开始”的教师均应拥有儿童早期教育的协士、 学士或更高级学位。
第三节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德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1578年,德国颁布了《学校规程》 ,规定幼儿保教工作人员的责任与注意事项。
18世纪,德国学前教育政策凸显强迫教育的特征,规定将5-6岁的学龄前儿童提前纳入到 了学龄期。 19世纪,德国学前教育政策倾向于“控制但不援助”。 1922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法》,成立了儿童保护局来指导儿童的福利事业,鼓励 举办公立、私立等各种形式的幼教机构,强调设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同时提出训练修 女担任看护工作;此外还要求加强幼儿教师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