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调研报告

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调研报告

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调研报告
浅谈文化市场日常监管
新形势下,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等广泛应用,我国网络、
动漫、3d电影、数字电视等新生文化市场不断涌现,给文化市场
行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特别是全国文化市
场行政执法改革全面结束后,作为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
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化“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化
“被动执法”为“主动监管”,积极探索县级文化市场监管的长
效办法。

下面,笔者结合____县文化市场的一些现象,就如何做
好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存在的问题
____地处____西北部,下辖XXX个乡镇,总人口XXX万人,地域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

近年来,随着
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经营单位越来越多,截止目前,____共有各
类文化经营单位XXX家,其中:网吧XXX家、游艺娱乐场所XXX家、音像制品店XXX家、书报刊店XXX家、印刷及“三印”企业XXX家、美术品店2家、文物流通经营单位3家、经营性文化艺术培训机构XXX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3家、各类网站XXX家、广播电视及网络传输类经营单位XXX家。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摊子,过来虽然
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了各类执法,起到了一些震慑作用,但是
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制约日常监管相对共-中国最强!性的问题
依然存在,集中表现如下。

1、多头管理问题突出。

当前,由于审批权与处罚权分离,致
使市场管理责任不清,譬如:广电市场监听监看,文化行政执法
部门与行政审批部门均有监管责任,易造成“重复监管”现象;“网乐潇湘”在线监管,负责审批的与执法的业务不相来往,若
遇经营地址变更,便无法监管,势必出现“监管真空”地带;
“扫黄打非”工作监管,虽是宣传部牵头,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
在文广新局,具体工作由文化执法部门来承担,势必造成工作形
式和内容严重脱节,不利于工作开展。

2、队伍管理培训滞后。

当前,县级文化执法部门因组建不长,队伍管理培训模式滞后。

在管理方面,大部分县级局因执法人员
稀缺,只设一个执法队,有的又没有对执法人员进行具体市场分工,日常监管行动均听队长安排,工作主动性不强,造成市场监
管相对被动;在培训方面,由于县级文化执法人员构成复杂,队
伍整体素质与办案技能参差不齐,业务培训无非是每年参加一次
省市召集的执法培训以及一年单位内部组织几次法制培训,那种“听会式”的学习形式效果不佳。

3、监管态势时紧时松。

当前,对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县
级文化执法部门一般是在干部上班的正常工作日之内开展进行;
而在周末、国务院规定的节假日等时段,县级文化执法部门通常
则放松了对市场监管的任务要求以及对执法人员的值班要求。


此期间,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基本流于形式。

这样一紧一松的
监管模式正好让一些市场经营户、尤其是网吧业主有机可乘,他
们往往利用这一时段是无忌惮的超时经营、甚至违法违规经营,
社会受众反响强烈。

4、监管装备严重不足。

以前,县级文化市场因“点少摊小”,日常监管仅靠人力就能解决。

现在,随着市场不断的壮大,市场
呈现“人少面宽”局面,日常监管费时费力,监管取证科技含量
越来越高。

因此,强化装备配置是新形势下文化执法的硬性要求。

时下,县级文化执法部门普遍面临监管装备严重不足的局面,有
的没有执法车辆;有的取证器材配备不足,就连取证照相机都不
是数码的。

最典型的是没有广播电视监听监看设备,这是当前制
约广电市场日常监管正常开展最棘手的问题。

5、城乡监管步调不一。

县级文化市场要面向农村,日常监管
线长面宽。

文化体制改革前,乡镇文化员、广播员隶属原文化局
与原广电局业务领导,对乡镇文化、广电市场起到监督作用。


制改革后,新组建了文化执法局与文广新局,原文化局与原广电
局则自然消失,而“两员”对乡镇文化市场的监督业务又未能得
到对接,使其与文电监督职责脱沟,给县级文化执法部门对乡镇
文化监管增添了压力,大乡大镇还能每年确保巡查几次,一些小
乡每年监管无法保证次数。

这使得乡镇宽松监管与县城高压态相
比势格格不入。

二、解决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问题的对策
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所暴露出来的以上问题现象,不仅仅
是由于我们在以往工作中习惯于用管理的思维去监管市场、习惯
于用“麻雀战”的方式进行市场执法、习惯于去对照年度目标考
核任务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是与当前的文化市场体制、日常监管机制、日常监管模式等诸多因素有关。

因此,要想做好
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还需从“日常监管机制、队伍管理培训、日常监管态势、监管执法设备、监管覆盖网络”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探索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具体可行办法与长效实用机
制。

1、破除日常监管机制障碍。

日常监管机制障碍,是造成县级
文化市场“多头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想破除县级文
化市场日常监管的机制障碍,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着手。

一是要划
清部门监管责任。

可以由市级宣传部门牵头,对全市各类文化市
场日常监管所涉及的部门责任进行一次摸底,明确划分各方监管
职责。

二是要建立日常监管致函备案制度。

行政审批部门要对新
审批的文化单位与文化企业向行政执法部门致函备案,确保工作
正常对接。

三是要建立部门联席会制度。

由县级宣传部门牵头,
组织文化执法局与文广新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解决一个
时期市场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

2、打破队伍管理培训模式。

当前,文化执法队伍管理培训滞
后是因沿袭了原文化局与原广电局的模式。

因此,强化管理培训
是提升执法人员“实战能力”的根本。

为此,笔者认为可依次着
手。

一是创新队伍管理模式。

可以效仿“警队管理”的模式,即
在执法队配备教导员,负责队员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与业务技能
培训,着重训练好执法人员的“行动力”。

二是创新队伍培训模式。

可以开办“案例讲坛”,通过邀请专家开讲、组织内部执法
骨干开讲等形式,让广大执法人员不但“被动受训”,还要“主
动授课”,让他们向行家取经学习以及内部相互交流执法办案技巧,引导他们主动去办案。

三是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可以对执法
人员实行“月考季评”,即通过每月一次法制考试、每季一次办
案评比,定期检查执法人员日常学习与工作情况,并将其纳入干
部管理目标考核内容,长期坚持下去。

3、打造日常监管高压态势。

县级文化市场在节假日等时段频
现违法违规问题,是因为这一时期,我们放松了对市场的监管。

故此,笔者认为,应该着眼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的“反弹现象”,
着力开辟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假日战场”。

具体可这样去
操作。

一是要出台《县级文化市场假日监管方案》。

从监管时限、监
管重点、监管方式、工作报酬等多方面加以规定与明确,使得假日监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是要制定好《县级文化市场假日值班表》。

以每周或者每月为基数,分期分批安排执法人员值班,对“每周周末、每月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晚黄金剧场播出时段、
每天凌晨零点后以及凌晨2点后”等时段进行开展不定期的日常
巡查监管。

借助轮流值班,确保日常监管的高压态势。

4、配置监管必须硬件设备。

根据国务院《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湘文稽[20__]XXX号文件、文市发[20__]XXX号文件等具体规定,县级文化执法装备应该配置:执法车辆1队1台、广播电视监听监看设备1套、数码相机2人1部、摄像机至少2台。

当前,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急需要以下四方面硬件设备。

一是文化执法用车。

如今,全市绝大部门县级文化执法部门都很紧缺,有的县级局连
一台执法用的车都没有。

二是广播电视监听监看设备。

现在,县
级文化执法部门一直没有配置,从而使广播电视市场局部领域放
任自流,日常监管的效果不给力。

三是执法取证摄像机。

当前,
县(市、区)局基本没有,一些重要的案件执法取证受影响。

四是执法取证照相机。

目前,各县级局所用数码照相机严重配备不足,许多县级局执法行动还是用的老式照相机或者执法人员家用数码
相机。

5、构建城乡监管覆盖网络。

当前,县级文化市场“点多摊大”,日常监管线长面宽,要统筹城乡监管,就得构建城乡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网络。

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两个
方面着手。

一是要建立城乡分类监管工作机制。

根据城乡两类文
化市场的监管特点、监管难点、监管重点等内容,对城乡市场分
别建立市场监管的跟踪台帐,努力做到市场的日常动态心中有数,使日常监管工作横向覆盖到边。

二是要恢复乡镇“两员”业务职责。

可由县级宣传部门来牵头,组织文化执法部门通过与乡镇党委、政府协调,恢复乡镇文化员、广播员相应的监督职责,充分
发挥他们”对乡镇文化市场的撑控优势,积极的做细、做深、做实乡镇文化市场监督工作,使乡镇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纵向覆盖到底。

这样,城乡监管就能做到步调一致,齐头并进的深入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