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板料成形极限的理论预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板料成形极限的理论预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47
塑性工程学报 4 * +,&% .4 4 * ’" -
第 44 卷 ’" ( ) (4)
不存在零应变线,因而不可能发生集中性失稳。所 以,!"## 的集中性失稳理论仅适用于成形极限曲线 的左半部分。 针对这一问题,近 $% 年来又提出了很多新的失 稳理论。概括起来可分成以下几类:第一类,基于 材料的局部细微裂纹是导致塑性失稳的原因,如损 伤理论等;第二类,基于材料局部初始不均匀性是 导致颈缩的原因,如 &’( 理论等;第三类,利用经 典的分叉理论对材料进行极限分析的方法,如 !"## 集中性失稳理论和 )*"+, 分散性失稳理论。前两类理 论是基于材料损伤失稳假设,将材料损伤的存在、 发生、发展引进失稳模型,建立修正判据;后一类 理论是基于均匀连续体的失稳假设,认为板金属成 形过程中,主要有两种失稳状态,一种是分散性失 稳,另一种是集中性失稳。分散性失稳要先于集中 性失稳发生。
线斜率随应变硬化指数、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屈服 函数形状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材料初始几何缺陷
[ 7] 参数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陈新平等 提出了一种
预测左半部分成形极限图的简单方法,对以拉深为 主要变形方式的冲压成形过程作了“ 不同工程次应 变下材料极限厚度应变基本相同”的假设,建立了 成形极限图左半部的简便计算公式: 万方数据
!"
8
’ ! !
1/C
9! ’ % $#
(D)
: : ?*’@@’ 的准则: % " " ’ " 8 # " 1/C : : &AB+, 等人提出的准则:
’ ! ! 8
! (
’ ! !
)
’"
9! ’ % $D
(!)
9! ( ’% $ !"
!
(2)
。常用的韧性断裂准
则是根据板料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及塑性变形能 的变化来预测韧性断裂的发生。而板料在变形过程 中应力、应变的分布和变形历史都可以通过有限元 计算得到,因此可以把韧性断裂准则与有限元模拟 结合起来预测板料的成形极限。基于各种不同的假 定,人们提出了很多种不同的韧性断裂准则。其中
形情况,因而不能很好地预测破裂的发生。但在现 有的实验条件下实现复杂应变路径还比较困难,目 前只能将复杂应变路径简化成两段线性应变路径, 首先通过单向拉伸、双向等拉或平面应变等方法将 板料简单地预变形到各种不同的变形程度,然后再 把经过预变形的板料在单向拉伸到双向等拉之间的 各种状态下进一步变形。在实验中,单拉预应变比 较容易取得,而双向等拉预应变则较难取得。由于 很难在实验中实现和板料实际成形过程相符的复杂 加载路径,因此探索、建立实现复杂加载路径的试 验方法,对完善板料成形极限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早在 "# 世纪 M# 年代 .FCOBK6OC 和 0W:\B?
[ !] AC 等人 就提出了通过十字形双向拉伸试验来实现
复杂加载,这种方法可通过改变试件两轴的拉力比
"9 成形极限图的实验确定
成形极限图的实验确定方法根据试件受力方式不 同而分为“曲面法”( 6SK?6T?U7BI: ) 和“ 平板面法” ( CI?U7BI:)两大类。曲面法主要有 V:HW7:O 试验法和 )BWBXCAB 试验法;平板面法主要有 *XOCI 和 YBHW6T:I 提出的 *?Y 试验 法, ZBOHCICBW 和 NSHX[IEWC 提 出 的 Z?N 试验法,还有 (B\FB]BI 试验法。 用实验来确定成形极限图的工作量很大,而且 需要投入大量的材料,花费很高。但是可以获得比 较真实的数据,可以作为检验理论成形极限图的依 据。然而实验法始终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由 实验确定的成形极限图一般都是在线性或者近似线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塑性工程学报
%&’()*+ &, -+*./010/2 3)40)33(0)4
5678 !!9 )68 ! ,:;8 9 "##$
板料成形极限的理论预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板料成形研究中心,北京9 !###<= ) 9
陈劼实9 周贤宾
摘9 要:本文针对目前板料成形极限的实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以及成形极限应力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 述与分析,提出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板料成形极限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找到一种能够尽量减少对外部条 件的依赖,从而更本质地反映材料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板材成形;成形极限;数值模拟;韧性断裂准则 中图分类号:/4=<!9 9 9 文献标识码:*9 9 文章编号:!##>?"#!" ( "##$ ) #!?##!=?#@
$%-6’07 铝合金成形极限图的理论预测 数据点的比较( ! 8 %9 $7 ," 8 %9 %- ,
[-] 8 %9 ;; ,% 8 %9 ::< ,!% 8 6 ,&% 8 %9 %%< )
@AB31".@C D/,*//C 23#2E#3,/F 3CF A/3.E1/F "C> #"A", F"3>13A. +@1 $%-6’07 G# 3##@H
’ ! ! " 8 " %
(%)
式中: ! — —断裂发生处的等效应变 ’ !— — —静水应力 "" — — — —等效应力 " ( — — —等效应变 ! ’ $" ,$% — — —材料常数 当等式左边的积分值达到某一定值时就发生断 裂。准则中的两个常数 $" ,$% 可通过单拉实验和平 面应变实验的极限应变获得。式( % ) 也可写成: & % " $% ! # $ ) 9’ ! (" " (
[ $, "% ]
通过对几种铝合金和低碳钢板料的轴对称拉深模拟 结果 与 实 验 结 果 进 行 比 较, 分 析 了 &’()(*’+, 和 ./,0/1 的准则、 ?*’@@’ p;AB+, 等人提出的准则,这几种准 韧性断裂准则
则的形式分别为: &’()(*’+, 和 ./,0/1 的准则:
[ -] 谭红等 将含有变形损伤效应的本构方程引入
式中5 +,&% 8 ( $-9 - I 479 4- /) ! 0 %9 $4 ’ "( — — —工程主应变 — —工程次应变 ’ "- — 经过不同厚度钢板的实验验证,式( 4 ) 比较 符合实验 =JK 的结果( 如图 $ ) 。
[7] 图 $5 4 L 试样( / 8 %9 MAA) =JK
’ ! ! " 8 "
(#)
: : 成形过程中每个单元的应力应变历史可通过有 限元计算 得 到,从 而 计 算 出 每 个 单 元 的 积 分 值 &,
[ >] 对低 当 & 值达到 "; 8 时就会发生破裂。 </)=9/ 等
碳钢和高强度钢板的有孔轴对称试件进行了拉深数
[ 7] 值模拟,将 34/56 提出的韧性断裂准则 与刚塑性
75 成形极限图的数值模拟进展
为了缩短高质量成形板的制造周期并降低成本, 避免错误的尝试过程,冲压工业已经开始广泛使用 数值模拟技术来分析变形路径和起皱、破裂等成形 缺陷。并且对板料和模具的设计以及成形条件进行 有限元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中。有限元 分析一般都是基于膜单元、壳单元或者是实体单元, 采用静态或动态,隐式或者显式算法。数值模拟虽 然可以很精确地分析出板料的成形结果,但是很费 时,对计算机的要求也比较高。 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提出了一些简化方法。 有一种称为逆法( NG ) 的简化有限元法,用来计算 深拉深过程中薄板的大弹塑性变形。逆法主要根据 工件最终的几何形状用迭代法计算出材料上的每一 个单元网格在初始毛坯上的原始位置,然后分析工 件最终的应力、应变状态。逆法假定每个节点只有 两个自由度,用简单的三角形单元来考虑弯曲效应。 改进后的逆法考虑了拉延筋的阻力和压边力的影响, 并且计算效率更高,减少了 ?OP 计算时间,对板料 和模具的初步设计阶段具有足够的精度。在对大弹 塑性变形过程的模拟当中,通过把损伤演化方程与 本构方程直接耦合的方法实现对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过程 的 精 确 模 拟, 可 以 提 高 预 测 精 度。 郭 英 乔
性应变路径下得到的,不符合实际生产中工件的变
!9 引9 言
板料成形是现代工业中的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 为了提高成形质量,人们提出过很多种评价板材成 形性能的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 世纪 M# 年代由 N::7:O 和 466PQCI 提出的成形极限图的概念。 成形极限图为研究板料成形极限和评价拉伸失稳理 论提供了基础。多年来,很多学者开展了对 ,+R 的 大量研究。 成形极限图的确定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实验确 定和理论计算。但随着近年来数值模拟技术在工程 界的广泛应用,成形极限图又多了一种确定方法, 即通过有限元模拟来分析板材的成形极限。
[ "" ] 确的预测。 </)=9/ 还把 34/56 的韧性断裂准则应
用到预测铝合金板由双向等拉到单向拉伸的各种不 同应变路径下的成形极限,其预测结果不仅是在破 裂区域还包括破裂以外的区域,都与实验结果符合 的较好( 如图 # ) 。
韧性断裂的影响: ! % $ # $ ) 9’ ! (" " (
: 第" 期
陈劼实 等:板料成形极限的理论预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
[ !, "# ] 等 提出了两种互补的预测板材成形中拉深损伤
[ "8 ] 其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9/ 等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