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组人干扰素a2b栓治疗慢性宫颈炎116例

重组人干扰素a2b栓治疗慢性宫颈炎116例

重组人干扰素a2b栓治疗慢性宫颈炎116例
?
72?临床医学2007年4月第27卷第4期ClinicalMedicine,
Apr.2007,Vo1.27.No.4
重组人干扰素a2b栓治疗慢性宫颈炎116例
陈夏芳贺金萍
(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长兴
慢性宫颈炎是妇女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单
纯疱疹病毒(HSV)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密切关系.
长期的宫颈炎可诱发宫颈癌,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和治愈(早发
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疾病,其关键就在于该阶段的早期发现
并及时恰当处理”J.2005年2月~2006年2月我院妇产科小
手术室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安达芬)对116例宫颈糜烂
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226例,年
龄23—45岁.安达芬组116例,其中I度糜烂37例,Ⅱ度58
例,Ⅲ度21例;对照组使用妇炎栓110例,其中I度糜烂34例,
Ⅱ度56例,Ⅲ度20例,两组在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宫颈糜烂
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①患者均有白带增多或接触性出血症状.②
临床诊断符合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③愿意接受临床随诊
观察.
1.3排除标准:①宫颈内瘤样病变.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
不能排除妊娠可能的妇女.③进入本研究前2个月内,因慢性
宫颈炎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者.
1.4诊断标准J:根据糜烂面积分为三度:①轻度:糜烂面积
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②中度: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
1/3~2/3;③重度: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根
据糜烂的深浅程度可分为三型:①单纯型:在炎症初期,糜烂面
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②颗粒型:由于腺上皮过
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③乳头型:
间质增生显着,表面不平现象更加明显呈乳突状.
1.5用药方法:于月经干净后开始用药,每晚睡前清洗外阴
后,患者自行用带有消毒手套指将药片缓慢放入阴道后穹窿接
近宫颈口处,安达芬隔日1次,每次1粒,6~9粒为一疗程;妇
炎栓1次/d,每次1粒,7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和
盆浴,每次月经干净后来院复诊,观察患者症状消失情况及宫
颈局部变化情况,记录治疗情况,以判断疗效,本研究均为2个
疗程.
1.6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糜烂面愈合,宫
颈光滑.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糜烂面积缩小1/2,中度
转为轻度,重度转为中度.③有效:症状,体征稍有改善,或糜
烂面缩小<1/2,或乳头型转为颗粒型,颗粒型转为单纯型.④
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糜烂面积无变化.
2结果
表1示,用安达芬,妇炎栓治疗宫颈炎,腹痛,腰痛消失率
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白带增多消失率安达芬组明显
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各种症状消失
时间安达芬组早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1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情况
症状用药分组例数用药后消失(例)消失率(%)平均消失时间(d) 腹痛安达芬372281.48l8.22
对照2ll571.7332.9l
腰痛安达芬7l6287.3221.98
对照342573.5327.o3
白带增多安达芬938995.7O22.52
对照9l5560.4432.13
表2安达芬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用药分组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安达芬组11615(21.55)67(57.76)14(12.07)lO(8.62)91.38
对照组11o9(8.18)26(23.64)20(18.18)55(5O.oo)50.oo
3讨论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宫颈糜烂与病毒
感染密切相关,长期的宫颈炎可诱发宫颈癌.故对慢性宫颈炎
应及时恰当治疗.对于宫颈糜烂的治疗,许多妇产科医生坚持
用物理治疗方法破坏宫颈柱状上皮及化生上皮,使宫颈阴道部全部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但此举是否会导致过度治疗仍存在争议.我们认为,对于宫颈糜烂患者首先应排除宫颈内瘤
样病变,排除后,对无症状者不需任何治疗,而对于有症状者给
予治理.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症状,在疗效评价上不应过
分强调糜烂面的缩小.安达芬属于干扰素制剂,适用于病毒感
染引起(或合并病毒引起)的宫颈糜烂,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
细胞增殖等作用,并能提高免疫力,对其他微生物也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安达芬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制剂,在应用中有以下
优点:①阴道给药,黏膜吸收,作用直接,疗效显着.②明显改
善阴道内环境及阴道清洁度.③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提
高机体的抗病力,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④促进组织再生修
复,加速宫颈糜烂面的愈合.⑤病人可自行放置,方便,安全,
副反应小.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65.
3张志胜,主编.阴道镜图谱[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3—45.
(收稿日期:2006—11—03)
(本文编辑:马艳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