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集体备课备课札记课题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初步体会光、水、温度等因素
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
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实验活动中,建立小组活动秩
序,学习与他人合作。
教学
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
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教学
方法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情景体验教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活动探究:(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先主学生自学5分钟,然后4人一组,分组讨论。
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
最后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
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教师要求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
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
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
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l min 2 min 3 min 4 min 5 min 总
数平均数
黑暗潮
湿
5 6 7 8 9 35 7
明亮干
5 4 3 2 l 15 3
燥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学生6~10实验小组:
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湿土、冰湿土。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并提示:实验开始时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
学生: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冰湿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
(后一点是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讨论后作出的结论)。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
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1min 2min 3 min 4min 5min 总数平均数温暖 5 6 6 8 9 34 6~7 冰凉 5 4 4 2 l 16 3—4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的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