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UV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40例疗效观察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治疗以抗病毒、止痛和营养神经细胞为主,但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易出现继发感染或后遗神经痛,有时疱疹完全愈合后,剧烈的神经痛数年难愈。
我科于2008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窄谱uvb(nb-uv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40例,收到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部观察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入选年龄>55岁,其中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6.13±5.5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
女18例,平均年龄45.5±4.9岁。
两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皮损、疼痛程度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人选标准:①病程不超过3天,皮损为单侧分布的簇集性水疱或伴血疱、脓疱、渗出、糜烂,呈带状分布,自觉疼痛明显,临床明确带状疱疹诊断。
②无白内障、青光眼、光敏性疾病及皮肤癌史。
③非活动性肺结核、甲亢患者。
④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⑤之前无应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史。
⑥无更昔洛韦过敏史。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nb-uvb治疗仪(waldnann公司生产),紫外线波长为311~312nm,首次计量为0.4j/cm2,每日1次,根据首次照射后有无红斑反应,每次照射计量增加10%,如出现轻度红斑和瘙痒,维持原照射计量至症状消失。
患者在治疗时佩戴防uv
专用眼镜,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闭眼,同时遮盖面部及外生殖器。
上述患者同时给予更昔洛韦2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维生素
b1100mg,维生素b12 1000μg,每日1次,肌肉注射,共7天,同时,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每日2次。
对照组患者除未采用nb—uvb局部照射外,余用药情况同治疗组。
7天为1个疗程,在用药后的2、4、6、8天观察记录。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疱疹结痂脱落,疼痛完全缓解;②显效:疱疹基本干燥结痂,疼痛明显减轻;③好转:疱疹未向四周扩散,部分疱疹干燥结痂,疼痛减轻;④无效:疼痛未能缓解,疱疹无干燥、结痂,并向四周扩散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平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无1例出现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有3例出现后遗神经痛。
见表1、2。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患者照射部位出现轻度红斑、烧灼感,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
讨论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导致神经节炎症反应,出现以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呈带状排列的簇集丘疱疹并伴剧烈疼痛的病毒性皮肤病,常规治疗以抗病毒、营养神
经、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为主要治疗方法。
因其具有自限性,最终均能将其治愈。
但其不足之处是不能迅速缓解带状疱疹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有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62%。
60岁以上的患者,3个月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仍为24%。
其病程迁延较长,常持续数月或更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更昔洛韦是一种新合成的核苷类光谱抗病毒药物,其结构与阿昔洛韦相似,但在抑制病毒复制中,更昔洛韦的疗效更迅速,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怀孕及哺乳期妇女,对本药或阿昔洛韦过敏者禁用。
致癌、致畸性及对生育能力影响临床前期研究发现,本药可以引起精子减少,突变,致畸及致癌,在停止治疗的90天内应采取避孕措施。
10%~40%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因此本药应慎用于有白细胞减少病史的患者。
10%接受本药治疗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比艾滋病患者下降得更低。
nb-uvb光疗仪可发出3111-312nm的中波紫外线,该波长的紫外线大部分可被表皮组织吸收,因而对皮肤等组织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
uv光疗是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光照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及光化学疗法,它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达到杀灭病菌,激发组织对疾病的防御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具有加速血液循环、镇痛、促进上皮再生作用。
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可直接杀灭疱疹病毒,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促进水疱吸收,止痛,加速皮
损修复与愈合,从而起到良好治疗作用。
因此,nb-uvb作为近年逐步推广的治疗手段,既加强了紫外线的治疗作用,促进水疱干燥、结痂、缓解疼痛,又减少了不良反应。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当窄谱uvb与更昔洛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结痂、止痛时间,有效率及痊愈时间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更昔洛韦的患者。
因此,我们认为,窄谱uvb与更昔洛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具有协同作用,更有利于促进炎症及渗出的吸收与消散,并减少对组织的刺激作用,能更好达到消炎、镇痛、加速皮损愈合的目的,缩短疗程,对减轻和消除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减少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