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选)科研科研设计的常用方法

(优选)科研科研设计的常用方法

组 别丙 丙 丙 乙 甲 甲 乙 甲
动物编号
随机数字


组别
9 10 11 12 13 14 15
34 27 85 13 99 44 49
7
5 13 1 15 8 10
乙甲 丙 甲 丙 乙 乙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具体步骤:
1)受试对象编号; 2)设置种子数; 3)找随机数字; 4)随机数字排序; 5)将随机数字对应的动物分至每一组。
– 可能条件下,先按非被试影响因素分层,而后在分 层基础上随机分配样本,必要时前面 85%左右样本 完全按随机分配,而后大约15%样本按非被试因素 均匀分配,使组间不平衡指数达到最小。
2. 尽量使每组间样本数相等或接近
在N不变的条件下,n1 =n 2设计效率较高,一般认为 可升高10%~15%。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例10-2 试将15只动物随机分配到甲、乙、
丙三组(其他教材方种子法数):10行1列开始
(最小的5个随机数对应的动物分为甲组,中间5个随机 数对应的动物分为乙组,最大的5个随机数分为丙组。)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随机数字 58 71 96 30 24 18 46 23
排 序 11 12 14 6 4 2 9 3
2) 简单易行; 3)不受组数的限制; 4) 各组的样本含量可以相等, 也可以不相等; 注意: 在总样本量不变的情况下,各组样本量相同时设 计效率最高 5)统计分析方法相对简单。
缺点:1)只能作单一因素的比较;
2)组间平衡性差,实验误差偏大 ; 3)效率较低。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二、应用范围
• 凡两组实验无法配对或多组实验无法配伍 时,均可选用完全随机设计:
用,则应设4组,即空白组、中药组、化疗组和中药加化 疗组,应按2×2析因设计进行分析。
第二节 配对设计 (matched-pairs design)
一、概念与特点 1.概念
指先将条件相同(或相似)受试对象配 成对子,而后按随机原则给予每对中的个体 施以不同处理。
第二节 配对设计
2. 特点
优点:1)最大限度地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干扰, 减抽样误差;
(2)模式:
第二节 配对设计
(3)样本含量估算:
• 例如,有人观察中草药降低SGPT的含量,用药一段时 间后,再测定该病人血清SGPT的含量,进行前后对照 比较。
五、 注意事项
3. 根据科研目的,合理确定实验组数
– 例如研究某种实体瘤切除后中药与化学疗法的效果: – 若中药与化疗对该类型肿瘤的疗效尚未确定,则应设中
药组、化疗组与空白组。 – 假使已知中药与化疗都有一定的疗效,研究目的仅仅是
比较两者疗效的优劣,则设中药与化疗2组即可。 – 但若还需探索中药与化疗在疗效上是否有叠加或交互作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一、概念与特点
1. 概念
(1)动物 (2)人:健康人 、病人
又称单因素设计,或成组设计,将同质的受试对象随机地分
配到各处理组中进行同期平行观察, 或从不同总体中随机抽
样进行对比研究。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2. 特点
优点:1) 适用面广(最适宜小样本探索性研究);
(优选)科研科研设计的常用 方法
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 2、随机原则
条件:对等 、同步、专设
(1)抽样、分组随机 (2)实验顺序的随机
3、重复原则 4、盲法原则 5、均衡原则
(1)结论的重复 (2) 用多个实验对象进行重复 (3) 同一实验对象的重复观察
1、完全随机设计 2、配对设计 3、配伍组设计 4、交叉设计 5、析因设计 6、正交设计 7、拉丁方设计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四、 样本含量估计与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依资料性质而异: 1)计数资料(无序分类变量资料)用χ2或u检验 2)等级资料(有序分类变量资料)用秩和检验 3)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 检验或秩和检验 4)计量资料多组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五、 注意事项
1. 尽量注意各组样本间的均衡性,缩小抽样误差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四、 样本含量估计与统计方法
• 计量资料在组间样本含量相等时,每组样本含量 (n)的计算公式如下:
n=2[(s/D)( Zα+Zβ)] 2
(10-1)
• 式中s为标准差,D为预定差数,Zα与Zβ分别为规定 的α与β在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的正Z值与负Z值,计
算时均取绝对值。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 临床科研中,这种设计主要适于非专科病室的 对比研究
– 实验室研究中,这种设计主要用于大动物及珍 贵动物的比较实验
第一节 完全随机设计
三、 模式
N为受试对象的总体; Ne为纳入实验的受试对象
R为随机; I、II、…K为分组; D为实验数据;
C为对照; T为被试因素;

• 计数资料在n1 =n2 条件下,每组样本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 n=(p1q1+p2q2)[ ( Zα+Zβ)2/( p1-p2)]2 (10-2)
若多组共用一个对照组,则 共用对照组的样本含量(nc) 应当随处理组数扩大而增加,通常应是:
K为处理组组数(不含对照组)
2)处理组间有较好的齐同可比性; 3)试验效率高,所需样本含量较少。 缺点:1)配对条件不能过严、过多,否则难以配对; 2)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节 配对设计
二、分类
1)自身配对 (同源配对 )
自身前后配对 自身左右配对
2)异体配对
第二节 配对设计
(一) 自身对照设计 1. 自身前后对照设计
(1)定义:指观察同一个体在处理前后某些指标 变化的一种设计。
I…I:D…1II Ta…D2II
K:D1KTj D2K
注:有些实验无法取得处理前数据,只 有处理后数据
【例10-1】 取体重为18-22克健康小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用巴 豆油造成人工创面,分别用八宝丹、生肌散、凡士林纱条及生理 盐水外敷用药10天,观察创面恢复情况并比较之。
具体分组方法是: 先将小鼠按体重编号(1~20号),查随机排列表 (种子数从25行第1列开始,具体方法见第5章),将动物编号与 表中随机数字相对应,将数字0~4编入八宝丹组,5~9编为生肌散 组,10~14编为凡士林纱条组,15~19编入生理盐水组(表101)。
相关主题